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技术与管理现状及对策探析

时间:2022-06-29 03:38:14

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技术与管理现状及对策探析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交通运输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明显,公路作为重要的运输设施与发展基础,它的养护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富源公路管理段为例,试从普通国省干线入手,分析公路养护技术与现状,并对其改革与创新提出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国省干线公路 养护技术管理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 A

公路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是人民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工程项目。 随着我国公路运输事业的迅速发展,公路网结构的日趋完善,公路通车里程逐年增加,特别是国省干线公路的建设和发展,公路养护管理在整个公路系统的主导地位将逐渐建立起来。也对公路养护的技术、质量和效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如何解决好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保证道路的安全畅通,是我们急待解决的一个课题。

一、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现状

(一)公路公共服务需求大,而公路建设供给不足。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交通运输压力增大,而现有公路网络资源有限。富源县现有国土面积3251平方千米,拥有72.26万人,目前仅有国省干线公路3条234.054公里,国省干线路网结构密度仅为0.072,足见供给的严重不足。

(二)交通流量的急剧增加,加快了现有公路的老化,客货运量大幅提高,超限超载车辆的增多,公路负荷越来越重,磨损和破坏程度增加,而现有公路,设计标准低,已适应不了新的形式。仅省道法黄线日均通行量为4162辆,在管养的234.054公里路段中,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仅占65%。

(三)科技主导作用不突出,养护要求高而养护生产方式落后。能够适应现代化管理要求的公路管理系统尚未建立,现代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集成与应用较为薄弱。养护工程技术的研发与实际需求还有较大差距,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成果转化应用、养护机械化和产业化水平亟待提高,被动性、突击性和单纯以路面为中心的粗放型养护还相当普遍。

(四)养护工作要求高,而养护职工技能低。随着公路养护专业化、生产规模化、机械化的推进,公路养护逐步由简单的手工操作向机械化、专业化发展,这给我们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富源公路管理段现有职工107人,从事养护生产的一线养护职工仅53人,一线养护职工中技师2人,中高级工45人,初级工6人,大专及以上学历21人。养护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普遍较低,一般从事养护的技术人员较少,掌握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差,直接影响了养护的质量和水平。

(五)养护资金不足。公路行业从传统基础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由于养路费用供需矛盾突出,造成公路养护工程费资金严重不足,我们以近三年的数据来看,2011年,全年投入养护资金127.04万元,管养路段 320.054 公里,平均每公里0.3969万元/年,2012年,全年投入养护资金319.8万元,管养路段230.054公里,平均每公里1.39万元/年,2013年,全年投入养护资金693万元,管养路段230.054公里,平均每公里 3.0123万元/年。虽然投入逐年增加,但养护资金依然有限,一些路段由于资金的制约,不能及时得到修复。这是当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需要解决的首要矛盾。

(六)传统养护意识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基层养护人员不足,存在人少路多的实际。富源公路管理段现有107人共管养着富源303.913公里路段(含代养二级公路69.859公里),平均每人管养2.84公里,但实际从事一线公路养护的职工仅有53人,实际平均每人管养着5.73公里的国省干线公路。

(七)养护设备陈旧老化、机械化养护和科技养护力量薄弱,与公众日益提升的出行需求相矛盾。富源公路管理段现有机械设备25台(辆),其中沥青拌和机2台,沥青保温设备3台,压路机3台,挖掘机装载机1台,运输车辆3辆,生产车辆13辆。

二、对普通国省干线养护管理对策建议

(一)坚持“更好地为公众服务”的核心价值理念,着力破解公共服务要求与实际供给能力不足的矛盾。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坚持“养护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全面确立“养好公路,做公路主人”的意识、以“我的公路、我做主”的信念,“务好正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更多地考虑社会公众、服务对象的出行需求上来,把保障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作为管好、养好公路的最终目的,用心把工作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都放在公路养护上,从侧重于公路基础设施的功能性和管理的方便性,向更多地为社会公众、管理对象的实际需求转变,提升行业的形象,提高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

(二)改变原有的生产管理模式、发挥已建成站所基础设施应有的功效和作用,要进一步完善机化站、辅助料场建设,要进一步加快机械设备资源的整合,加快机械设备的配置,要进一步加大技术技能培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技术水平;在组织实施上,把握“人、机、料、场”四个关键要素的衔接与配合;在考核评价机制上,综合路况质量指标、路面平整度、路面主要病害的处治、排水系统的畅通、路容路貌的整洁等公路养护成效考核,实行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着力破解养护高要求与养护生产方式落后的矛盾。

(三)构建充足的人才保障,加强职工培训力度。着力培养一支理论素养高、业务功底厚、具有全局意识和战略眼光的高水平管理队伍;着力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具有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队伍;着力培养一批懂管理、会经营、有熟练操作技能的新型养护工人队伍。着力破解工作要求高,而职工技能低的矛盾。

(四)不断强化管理手段和方式,全面推行预防性养护,牢固树立全寿命周期养护成本理念。围绕路况检测调查、分析评价、养护决策和工程实施四个关键环节,完善预防性养护相关制度措施;通过提高科技投入,加大公路养护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研究力度,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应用;重点开展养护成套技术、公路防灾、病害快速检测诊断和预防技术研究,积极推广路面材料再生技术、边坡生物防护技术,提高公路设施的使用品质和寿命,降低工程全寿命成本;树立循环发展理念,走资源节约型发展道路。积极推进公路养护机械化进程,全面提高公路养护技术水平和效率。破解资金不足的难题。

(五)针对路多人少的实际,一是加强机械化养护和“四新”技术运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加大机械化养护和科技养护力度,并积极探索新技术,寻找新材料,摸索新工艺,鼓励职工的小发明、小创造,结合生产实践,注重经验和资料的积累,并逐步应用于公路养护中,提高道路病害修复的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和养护成本。二是积极争取新进人员。三是按照“公路养护职工必须从事公路养护工作”的原则,从严控制机关工作人数,调整充实一线养护人员,从根本上解决养护人路比严重失调问题。

(六)搞好辅业生产,在资金压力大的情况下,不等不靠,将辅业所得收入的一部分用来添置设备,作为单位发展的积累基金。

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的作用及特点决定了其养护管理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如何搞好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的养护管理是摆在公路管理部门及经营企业面前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从公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研究现代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对策,深化改革现行公路养护体制与运行机制,走出一条适合中国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的新路。

参考文献:

1.刘超,张维新.略论我国公路养护【J】.中国城市经济,2011.11

2.贺晓良.公路养护的困境及对策【J】 湖南交通科技2003.3

上一篇: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现状与优化措施研究 下一篇:可燃液体罐区消防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