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的“笨功夫”

时间:2022-06-28 10:23:50

张艺谋的“笨功夫”

张艺谋开始玩摄影时,还是一个20出头的毛头小伙子,启蒙老师是他的表哥。那是有一次他跟着表哥拍了一夜照片,使他一下子对摄影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就特别想有一台自己的相机。当时,他还是西安国棉八厂的一个青工,每月工资36元。他硬是省吃俭用,积攒了三年,再加上卖血的钱,才终于凑够了买相机的186元,如愿买回一台相机。为拍出佳作,只读过初中的他又开始恶补摄影理论,薛子江的《风景摄影构图》被他背得滚瓜烂熟,成了他的指路明灯。当时,市面上的摄影书籍很少,借书抄书就成了他的拿手好戏,他跟表哥借、跟同学借、跟同事借,借来就抄,一丝不苟地抄了几十万字,今天看张艺谋的那些手抄本,都有一种惊艳的感觉。

众所周知,摄影是个烧钱的爱好,当年的穷小子张艺谋为了节省胶卷,最大限度地利用底片,即使是寒冬腊月北风呼啸,他也抱着相机在渭河边、华山顶上时而“徘徊”,时而“潜伏”,冻得哆哆嗦嗦,直到光线、云雾等都合适了,才会按下快门,天长日久,终于磨炼出了一手精准的摄影构图技术。也正是这种“精准”,使得他后来拍《黄土地》,90分钟的片长,只用了27000尺胶片,而今天一些导演拍3分钟的片子都有可能会用掉30000尺胶片,其效率相差了30多倍。

老子说,大巧若拙。所谓成功,不过是聪明人下的笨功夫。毕竟机会永远垂青于有准备的人。这也难怪今天功成名就、年过花甲的张艺谋在谈及早年的那些“作业”时,感慨万千:“命运就在于抓住机会的能力。你没有办法辨别什么是机会,没有人能长一双慧眼,看到机会的来临。你只能做各种各样的准备,正是这些准备,让你有多种选择和决定改变命运。等你若干年后,回头看,才恍然大悟,原来你那一次抓住的就是机会。”

据《做人与处世》

吴清源12岁代父赌棋一战成名

吴清源的父亲曾在北洋军阀段祺瑞手下做过一段时间的“部员”,收人—般,也就是勉强能够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吴父没什么别的爱好,就是好下个围棋,水平也还算可以。有一次,吴清源的父亲和一个胖子下赌棋,赌注是5块银元。这对于吴父来说,已经算是相当高的赔注了。不知是因为心里紧张,还是因为实力本来就不如那胖子,棋未至中局,吴父的棋就要不行了。吴父一时想不出破解之法,而旁观者的窃窃私语,对他又是个影响,于是就想躲到厕所里去,再想想看有什么挽救方法没有。

吴父厕所去了很负还不回来,胖子等得不耐烦了,开始对旁观者嘲骂吴父借故遁逃。这时,站在一边看棋的吴清源忽然说道:“不如,让我来替我父亲下几步吧。”吴清源那时只有12岁,还从未和人正式对过局。胖子大笑道:“你输了,你爸会认吗?”吴清源则道:“怎见得我就会输呢?别是你不敢让我下吧?”那胖子自觉棋局已经占优,又见吴清源是个小孩子,倒也不担心他会翻出多大的浪来。于是,就同意和吴清源继续下下去。不料,吴清源一上手,就走出了一步妙着,十几手棋一过,胖子的棋就已铁输了。胖子不服气,要再和吴清源下一局,并把赌注提高到了10块银元,结果,胖子又输了。事后,吴父问吴清源:“我又没教过你下棋,你是几时学会的?而且你的胆子也太大,十块钱一局的棋你也敢下,万一输了怎么办?”吴请源则道:“我天天看你下棋,不学也会啦!而且我是看准了能赢才动手的!”

从此以后,吴清源“围棋神童”的名号便不胫而走了。

曾国藩:平生四辱使其成为一代能臣

曾国藩57岁时,曾给弟弟曾国荃写过一封家书。他在信中说:自己30年宦海浮沉,一辈子有过无数次失败,但有四次失败,是他终生难忘的。

第一件事是:道光十二年,他去考秀才,结果被主考官当众斥责,说他写的文章文理不通,秀才没考上。第二年,他又去考,才勉强考取。这对于平时对自己的文才甚为自负的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但是,他不怨天、不尤人,反而激起了他发奋读书的信念。他说:自古以来,确实有一些人是靠丑陋文章侥幸获取功名的,但好文章绝对不会被埋没。后来,他还给自己定下了每天作一篇文章、写一首诗,看书不少于20页的学习计划。

第二件事是:咸丰元年,已当上翰林的曾国藩向咸丰帝汇报工作,为了对工作情况进行详细说明,他还特意画了一张图,但这张图画得丑陋不堪,引起了满朝大臣的嘲笑。

第三件事是:咸丰四年,曾国藩兵败岳州。于是就想跳水自尽,并付诸了行动,幸亏被他的幕僚章寿麟救起,才没死成,他的这一举动,遭到了江西全省官绅的鄙夷和耻笑。

第四件事是:咸丰六年,曾国藩所率湘军被太平天国的军队围困于南昌。由于他在此之前,已把全江西的官员都给得罪苦了,所以在此危难之时,非但求不来一兵一将相助,反成他人笑柄。

他在信的末尾不无感慨地对弟弟说道:我平生的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进,所以我现在虽然侥幸成了大名人,却也不敢自诩为有本领,更不敢自以为是。你一定要咬牙立志,积蓄自己的斗志,增长自己的智慧,千万不要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就气馁。举凡一个人要想立不世之功,成不世之业,必离不开“坚忍”二字。据《智慧与思维》

伍廷芳:弱国无外交,但可以有外交家

1905年,墨西哥效仿美国通过了排华法案。中国第一任驻美大使伍廷芳受命前往斡旋,对方态度颇为强硬。伍廷芳在谈判桌上拍案而起,大声喝道:“下旗!回国!电中国政府,派兵船来再和你们周旋!”

伍廷芳早年和墨西哥人打过交道,他很清楚墨西哥人在得克萨斯被美国人打怕了,听见“兵”字就哆嗦,所以唱了一出“空城计”。果然,墨西哥人一见伍廷芳是这样一个态度,立马软了,赶紧请美国政府出面调停。这场外交战终以墨西哥废除了“禁止华工入境”的法令而告终结。这也正好印证了伍廷芳的一句名言:“弱国无外交,但可以有外交家。”

据《意林》

巴尔扎克的幻觉

巴尔扎克一拿起笔来写作,就像着了魔似的,常常对他要写的东西达到产生幻觉的地步。

一次,一个朋友来巴尔扎克家找他。朋友刚要敲门,就听见巴尔扎克好像正在和什么人激烈地争吵:“你这个恶棍,我要给你点颜色瞧瞧!”这个朋友急忙推门进去,看见屋里只有巴尔扎克一个人。原来,他在痛骂自己作品中的一个坏人。

还有一次,另一个朋友去看望巴尔扎克。突然,巴尔扎克走到他面前,激动地痛斥说:“你,你,使这个不幸的少女自杀的就是你!”朋友大吃一惊。原来,巴尔扎克所说的少女也是他正在写的一部小说中的人物,而书中那个摧残了这个少女的人,脸上经常挂着的微笑,正与他的这位朋友此刻脸上挂着的微笑是一样的。

据《外国文学家轶事》

伽利略打破沙锅纹(问)到底

伽利略17岁那年,考进了比萨大学医科。他喜欢提问题,不问个水落石出决不罢休。

一次上课,比罗教授讲胚胎学。他讲道:“母亲生男孩还是生女孩,是由父亲的强弱决定的。父亲身体强壮,母亲就生男孩;父亲身体衰弱,母亲就生女孩。”

比罗教授的话音刚落,伽利略就举手说道:“老师,我有疑问。”

比罗教授不高兴地说:“你提的问题太多了!你是个学生,上课时应该认真听老师讲,多记笔记,不要胡思乱想,动不动就提问题,影响同学们学习!”

“这不是胡思乱想,也不是动不动就提问题。我家的邻居,男的身体非常强壮,可他的妻子却一连生了5个女儿。这该怎么解释?”伽利略没有被比罗教授吓倒,继续反问道。

“我是根据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讲的,不会错的!”比罗教授又搬出了理论根据,想以此来压服他。

“难道亚里士多德讲的不符合事实,也要硬说是对的吗?科学一定要与事实符合,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科学。”比罗教授被问倒了,竟生气地丢下一教室学生,离开了教室。

后来,伽利略果然受到了校方的批评,但是,他勇于坚持、好学善问、追求真理的精神却丝毫没有改变。正因为这样,他才最终成为一代科学巨匠。

据《意林》

黄昆:实话实说

黄昆,中国半导体技术的奠基人。一次,他欲申请一笔课题经费,审批者是他的学生。学生看完报告后,问道:“这个课题,如果我批给您一百万,能不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呢?”黄昆很认真地回答道:“你给了我这一百万,我就能看到外国人跑到哪儿了,但是要追,还是追不上的。可你要是不给我这一百万呢,我就连外国人跑到哪儿了都弄不清楚。”

据《柳州晚报》

上一篇:读《教育新理念》的点滴感想 下一篇:揭秘销声匿迹、身家过亿的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