茁壮成长的小微金融服务

时间:2022-06-28 09:41:02

茁壮成长的小微金融服务

“改进信贷政策实施方式,完善中小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引导金融机构按照‘有扶有控、有保有压’的要求,优化信贷结构,进一步扩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这是近期央行行长周小川对于小微金融发展道路的政策路线规划。周小川指出,目前,我国小型金融机构数量、资产规模等都相对不足,部分地区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机构业务发展一定程度上偏离对小微企业的服务。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当下就有宜信公司这样的小微信贷服务公司已在小微金融服务领域摸索出了自己的发展轨道,并逐渐成为小微企业信贷服务的“后盾”。

专业的风控体系

可以说,小微企业的信贷长期以来没有得到银行和大型金融服务机构的全力支持,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对于贷方的风险控制机制缺乏深入探索,大多偏爱大中企业,相应的,也使得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居高不下。成立将近7年时间,宜信公司创始人、CEO 唐宁对此就谈到说:“宜信从成立之初起,就严格进行风险管理,打造了一个系统的风险防控体系。建立了一整套信用评估体系,把美国成熟的技术、流程、模式拿过来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

宜信多年来探索出系统的风险控制办法是把科技创新和实际操作充分结合起来:首先基于数据的客户评分技术,金融是基于数据的业务,信用更是基于客户历史行为数据的业务。宜信拥有近7年的经营历史,积累了数十万客户的历史数据,我们基于这些重要历史数据的客户评分,可以科学地对客户进行评估,同时我们还不断地依据历史数据的表现对评分技术进行优化和改进,作出更科学的决策;再者,基于系统决策的客户审批技术:我们部署了国际先进的决策引擎系统,可以依据客户情况进行部分自动化的决策,减少审批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影响,同时也能够提升处理的效率,为客户提供更优秀的体验;与此同时,我们非常注重基于数据的决策,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更科学更有效地进行数据模型的应用。另外,除了数据之外,我们也开发应用了为小微企业主服务的适合于小微企业特点的信贷管理技术,帮助客户还原财务报表,进行现金流分析,为客户提供最符合他的需求和实际财务状况的融资解决方案。宜信运用专业的风险控制体系,就为不少的小微企业业主提供了资金的帮助。“比如,有果农就出现过在创业前期种植时就用光了所有积蓄,后期的销售几乎拿不出任何可用资金,对他们来说银行严格的抵押要求使得创业无法继续。宜信则在深入考察项目后,在几天的时间里就缓解了果农几万块的‘急救金’。”唐宁举例道,而这,只是众多小微贷款案例之一。针对小微企业“短、频、急”的特征,宜信就进行相对应的及时性风险评估办法。不仅如此,成功借贷的商户也将其“诚信体验”在街坊邻居里传播开来,这不仅对于商户是好习惯的养成,也利于宜信开展小额信贷服务工作。

解决几亿农民和六千万小微企业主获取资金问题的核心在于普惠信用。信用是每个人都拥有的天然的无形资产,并不因个人的财富数量而有所区别。国外的实践已经证明,穷人同样有信用,有时甚至比富人的信用更好。唐宁表示。

“但是,我们还缺乏一个好的释放信用价值的渠道。”在体系化缺乏的情况下,唐宁就说:“我们就需要通过技术创新、营销创新、服务创新,主动地面对面的去和客户接触,通过细致的实地考察,走出去,到集市上去,到村里去,去倾听客户的心声,从知晓客户到帮扶客户,把几千到几万的小额信用资金送到他们手上;我们需要结合高科技的应用,以及数据化的分析,形成独立的一套信用运作体系,帮助小微企业主和农户建立信用,让他们的信用从无形到有形,从没有意识到信用的价值到把信用当成无价之宝。 ”

事实上,金融机构应该摒除小微企业贷款=高风险贷款的想法,区别于稳健的大企业,小微企业更多的时候恐怕只是风险特征有别于它们。在转变这一理念的同时,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基础就是要完善社会诚信体系。

助力新型城镇化

农民、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等城乡高成长人群一直是宜信普惠金融事业所要服务的客户人群。“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为中国几亿农民的未来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也为宜信“普惠金融”事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要求。新型城镇化,无论从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转型,还是农民进城务工的职业转变,都会激发更多的金融服务需求。如何让信贷资金方便、快捷的到达农户家庭,从而让农民获得发展生产所急需的资金,也是宜信普惠一直努力的发展方向。

2010年,宜信推出了“宜信普惠农村信贷业务”,主要覆盖中西部农村地区,面向农民、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提供信用借款咨询服务,致力于服务三农、普惠信用。截止2013年7月,宜信普惠已经在甘肃、云南、内蒙古等开设了19家营业部,覆盖了7000多个行政村,满足近万家庭的借款的燃眉之需。

2013年5月30日的成都财富论坛会上,成都市市长葛红林特别提出,成都市多年来重点推动技术工人的培养,注重提升进城农民具备在城市里安家落户能力,“让那些农家子女能够进入到就业的职工队伍当中去”。中国农村要赢得未来,如何解决好“钱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地该怎样种”三大问题就成为了共识。

如何让信贷资金低成本或零成本到农户,从而让农民获得发展生产所急需的资金,是当前的一大难点。唐宁在成都财富论坛上提到,国内许多偏远地区的农户需要资金并不多,通常只要几千块钱就能找到发展机会,“但很多农民没有资产,没有担保人,获得贷款的难度非常大。”钱能否顺利到达“神经末梢”,这是金融体系有无效率的体现。唐宁认为,新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给农村金融问题的解决拓展了思路,让小额金融交易变得比以往经济多了。

中国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供给不匹配。诸如信贷、保险、支付、理财等业务,在城市覆盖没有问题,而在农村就是大问题。唐宁就表示,对于金融企业来说,投资农民第一次创业风险很高,作为企业社会责任项目可以推进,但是作为商业项目运作,就存在难度大、风险高的特点。他表示,这个过程中政府需要发挥相当大的作用。

多元化金融服务模式

从信贷、车贷到供应链金融、融资租赁,以及对小微客户的增值服务,在宜信以创新为依托,不断地在产品上创新;服务模式上的创新,包括P2P、T2P(信托对个人放款),有零售服务、还有批发基金模式,从线下服务到互联网全流程模式,都在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模式探索;在技术手段上,从反欺诈技术到自动化审批决策技术,从大数据平台、到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应用以及数字证书认证技术等等都从不同层面体现了宜信在不同阶段在做创新实践。

“就当下而言,宜信公司业务分为普惠金融和财富管理,未来的业务重点是本着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思路,线上线下齐发展。”唐宁介绍道。

普惠金融是和实体经济挂钩的,它的目标对象是几千万的小微企业主和几亿的农户这些实实在在的经济活动者。唐宁表示说:普惠金融即P2P以及其他许多金融创新的内在驱动力,就是为了解决过去无法被金融服务所覆盖的小微企业主和贫困农户的资金需求问题,这些人不能用抵押担保的方式获取小额资金。普惠金融的理想就是每个人都有可能获得高质量的金融服务,而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在其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力作用。

唐宁认为,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使客户可以把自己的信息上传到网络平台上,足不出户,非常便捷。利用大数据,我们还能通过社交网络信息去了解借款人好友的情况以及他在互联网上的表现和他的工作生活情况,这些都是很好的增信方式。通过宜信公益项目宜农贷的实践说明了移动互联网可以解决资金来源问题,从而通过借款这种持续的方式去做公益。

进入普惠金融市场很早期的宜信就首先提出了“人人有信用、信用有价值”、“普惠信用、普惠金融”等理念,不断推动普惠金融工作在国内的开展。

公益金融服务社会

宜信普惠在协助客户完成借款资金的合理利用的同时,还与客户相关的增值服务纳入业务范围,诸如信用教育、创业培训、助学助教、扶贫帮困等,帮助客户家庭拓宽思路,科学致富。

宜信自成立之始,就坚持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同发展的“双底线”价值观,除运营好主营业务外,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宜农贷公益理财助农平台成立于2009年。通过宜农贷平台,有爱心的出借人可以直接将富余资金出借给那些边远农村需要资金支持的农村借款人,一两千元的资金就能改变贫困农户一生的命运。运营至今,已经累计为贫困地区的农村妇女提供了近5000万元的帮扶资金,帮助超过8400名农户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像这样的点滴公益行动正不断地通过更合理的金融渠道改善着人们的生活。

数据显示,全国中小微企业创造了80%的就业、60%的GDP和50%的税收,而小微企业获得的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比例仅为20%左右。截至2013年5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万亿元,占全部贷款的比重从2012年末的21.95%上升到22.22%。

“小额信贷作为多层级金融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唐宁表示。

小微企业贷款市场的蛋糕很大,可是用怎样的方式去切分,考验着金融服务机构的智慧。庆幸的是,随着政策的倾斜,像宜信一般的金融服务机构正在冲破重重障碍,阳光地生长,在不断地进行自我修正金融服务模式的同时,及时地为小微企业的繁荣发展提供“新鲜血液”。

上一篇: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分析与展望 下一篇:中小企业吸引资本的自我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