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活血浴足方对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的疗效研究

时间:2022-06-28 09:19:10

益气活血浴足方对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的疗效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浴足方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患者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浴足组采用常规治疗同时使用益气活血中药对患者行浴足,浴足方以黄芪、川芎等为主。结果:浴足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疗效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中药浴足; 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益气活血Study of Curative Efects on Diabetic Polyneuropathy by ped-bath of Yiqi Huoxue in Chinese Herbal Solution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2)09-0001-03

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Diabetic Polyneumpathy,DPN)是指除外其它原因引起的以下肢神经病变为主的周围神经病变。其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最常见,其临床的发病率较高,占糖尿病患者的47%-91%,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治疗十分棘手。[1]我院作为全国中医糖尿病研究基地,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浴足,体现了中医特色,同时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减轻病人负担,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研究对象为我科的收治的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患者共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男性l0例,女性l5例,平均年龄(56±7.45) 岁;浴足组男性12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58.40±6.33)岁。诊断标准:诊断标准符合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的诊断标准,有糖尿病病史,并除外由其它原因引起的神经病变,肢体远端有神经病变的症状和体征:有麻木、发凉及针刺样或烧灼样疼痛,肌肉萎缩无力,深浅感觉减退,腱反射、膝反射退或消失。肌电图显示外周神经有传导障碍。纳入病例标准:符合以上述诊断标准,年龄在18-75岁之间;无心、脑、肾、肝胆疾患及其他不适合中药浴足的患者;未服用或外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中医辩证为气虚血瘀型。排除病例标准(包括不适应症和剔除标准):年龄在18岁以下或75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研究药物过敏者;合并有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采取随机、对照设计分组:对我科收治的多发性神经病患者按照随机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患者进行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降糖治疗及维生素B1,B12肌内注射营养神经治疗,心理指导等),浴足组采用上述治疗同时使用中药浴足进行护理干预,中药以黄芪,川芎,当归,桂枝,红花等为主。随机设计保证了试验的可比性,避免了偏倚和人为因素对试验的影响。

1.2.2 干预方法

浴足组: 采用营养神经治疗,心理指导的同时使用益气活血方浴足进行辩证施治。益气活血方的药物组成为:黄芪、川芎、当归、桂枝、红花、冰片、石菖蒲等各100g,将药物粉碎分为10份,以一次性中药熬制过滤袋装药封口备用。用时取药袋1个,放入脚盆内,以沸水2000ml浸泡该药,待药效浸泡出,由护士用温度计测水温,当水温降至38℃时。告知患者将双足或双手浸于药液中泡洗,每次30分钟,每日1次,15天为一疗程。每天更换药袋 ,连续使用2个疗程。对照组:仅采用营养神经治疗及心理指导。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除了主观判定外,均采用肌电图做客观观测指标来统计护理干预效果。

1.2.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神经系统临床症状及体征(包括能麻木、疼痛、无力、痉挛、震动觉、触觉、腱反射等)情况,中医临床症状分为无、轻、中、重等四级,并分别记分为0,1,2,3分;肌电图检测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NCV),包括主侧肢体的正中神经、腓神经的感觉传导度(SNCV)和运动传导速度(MNCV)。

1.2.4 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将疗效分为显效:自觉症状消失,肌电图测定NCV较治疗前提高>5m/s或恢复正常,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自觉症状明显改善,麻木或疼痛范围减少,程度减低,肌电图测定NCV较治疗前提高3-5m/s,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症状无改善,麻木或疼痛范围及程度无改善,各指标未达到以上标准。

1.4统计分析:本试验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指标采用t检验,计数指标用X2检验;等级计数指标用Ridi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证候积分交化比较见表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护理干预组中,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 ;对照组相应为8、10、7例,72% 。经Ridit分析,U=1.95,P

2.5 安全性分析

2.5.1安全性指标检测分析:临床试验过程中,50例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血、尿、大便常规检查,以及肝肾功能等安全指标检测,治疗前后均无异常变化,说明试验药物对其无明显不良影响。

2.5.2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polyneuropathy)又称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研究认为它与血管、代谢、神经生长因子、自身免疫及炎症等诸多因素有关,且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相互影响[3]。表现为受累肢体远端感觉异常,甚至出现肌肉萎缩、肢体挛缩或畸形。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药浴足疗法是指在适当温度的热水中,放入适量的中药药液进行足部熏洗从而达到治疗全身疾病目的的一种特殊的外治方法[4]。

中医认为,足部是三条足阴经和三条足阳经循行的地方,有第二心脏之称,按照全息论的观点,足部是全身的缩影,它分布着全身相应组织、器官的穴位,为经气产生的根本,膝关节以下分布着大量的特定穴,易于激发经气,是治疗疾病的重要部位[5]。而中药熏洗是中药经皮给药系统(TTS)方法的一种。经皮给药系统可以不经过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破坏,不受胃肠道酶、消化液、PH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提高生物利用度,提供可预定的和较长的作用时间,降低药物毒性和副作用,维持稳定而持久的血药深度,提高疗效,减少给药次数等,具有超越一般给药方法的独特优势[6]。因此从表2可看出,两组疗效比较,25例患者的总有效率,浴足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本研究的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患者中医辩证均为气虚血瘀证,气虚血瘀是气虚无力推动运行,以致血行不畅,形成瘀滞。症见气虚证和血瘀证血之的的共同表现,治疗宜补气行气、活血化瘀 [7]。

中药药理研究显示,许多辛香走窜的中药能"开腠理",开放皮肤的药物渗透通道,具有显著的透皮促渗作用,再加上其本身的功效,使有效成分直达病所,发挥疗效[8]。红花、桂枝、川芎等活血化瘀药物可不同程度地改善反映髓鞘功能的NCV和反映轴索功能的波幅,改善周围循环,纠正神经组织缺血缺氧,从而改善末梢神经营养状况[9]。

本益气活血方中的川乌、桂枝、艾叶可温经散寒、通阳达四肢;红花、川芎可活血化瘀;白芷、白芥子可祛风通络、直达病所。通过治疗,患者各项NCV均较治疗前明显加快,可能是在改善神经营养血管的微循环基础上,改善神经电生理,促进神经传导功能恢复。因此,从表3可看出,经治疗后两组患者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

浴足既是一种治疗手段又是一种护理手段,其给药方法完全不同于西药和中药内服方,直接作用于局部皮肤,既增强了疗效,又避免了对胃肠道刺激,使用安全方便,提高了患者依从性。由结果4可看出,浴足组的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大大减轻了病人的负担,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中药浴足依从性好、治疗简便,是本治疗的一大优势,在崇尚无创伤和天然疗法治病的今天,它有别于西医治疗将经络学说贯穿于该疾病的中医护理工作中,体现了中医药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1]Shakher J and Stevens MJ. Update on the management of diabetic polyneuropathies. Diabetes Metab Syndr Obes. 2011; 4: 289-305.

[2].中药新药I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3-237.

[3]梁晓春.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机制及其中西医干预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6:570-573.

[4]谢利,中药浴足疗法在内科的临床应用及机理研究进展[J].甘肃中医,2007,20(2):60-62

[5]张小平,秦云峰,中医外治疗法集萃[M].内蒙古: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9

[6]袁久荣,中医经皮给药与中药透皮吸收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学报,2003,18(4):243

[7] 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27

[8]裴崇墨,等,中药透皮促进剂在熏洗疗法中的应用[J].河南中医,2004,24(3):48

[9] 马力,于丽红,陈宝光。糖痛方泡洗治疗糖尿病性亚临床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临床观察。北京中医药,2011年 30(9):696-698。

上一篇:老年病患者心理护理的情绪干预策略 下一篇:浅谈老年患者心力衰竭的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