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的体裁及其作品分析

时间:2022-06-28 08:26:00

民歌的体裁及其作品分析

摘要:民歌,是人类历史上产生最早,几乎同音乐史一样久远的民间艺术重要形式之一;民歌的体裁分劳动号子、舞歌、山歌、小调、长歌。作品如:包括《牧歌》《小河淌水》《白毛女》《绣荷包》《兰花花》等。

关键词:民歌;体裁;作品分析

综合乐、舞、诗而成的民间歌曲(下简称民歌),是人类历史上产生最早、几乎同音乐史一样久远的民间艺术重要形式之一。作为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间歌曲。民歌在不同程度上对社会,对人民的文化生活起作用。

民歌早在原始就伴随着人类的狩猎、搬运、祭祀、娱神、仪式、求偶等活动而萌生,每一民族又各以多样化的歌唱形式和内容,反映本民族特有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

一、民歌的主要体裁

民歌的主要体裁有:劳动号子、舞歌、山歌、小调、长歌。

(一)劳动号子:劳动号子是人类在劳动中创造的成果,汉代淮南王刘安在《淮南子・道应》载有古代的《邪许歌》:“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鲁迅先生将民歌中的劳动号子体裁称之为“杭育杭育”派,他认为这也是文学(即语言)创作的源头之一。

劳动号子大多采用一人领唱、众人和唱,即“一领众和”的形式,每种号子的节奏、音调和情绪,都随着劳动情景的变化而变化,对生产劳动起着组织和鼓动的作用。

(二)舞歌:在远古社会的民歌中,音乐、舞蹈和诗歌密不可分,后来还和巫术、宗教等结合在一起,并延续了几千年,到了奴隶社会才逐渐分化出来。《诗大序》有所谓:“情动之中而行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的生动描述,维吾尔族可以说是舞歌这种形式的代表民族,他们能歌善舞,民歌具有舞曲的特点,节奏性很强,速度快时往往表现热烈、欢腾的情绪,速度慢时则又诗情婉转,富有细腻的表情。

(三)山歌:山歌亦称“山野之歌”,与平原地区的民歌大多婉转流畅有所不同的是:高山地区的民歌高亢、激昂,草原地区的民歌则音调悠长、气息宽广。在我国西北地区甘肃、青海、宁夏三省相比邻的广大地区流行着一种民歌体无度“花儿”,其特点是声调高亢、气息宽广、旋律跌宕起伏,多用颤音和滑音,演唱者在高音区常作自由延长,并多用尖音。

(四)小调:小调是在城镇中流行的民歌,与山歌相对应,是受城镇市民思想情绪影响的“里巷小曲”。有的流行于一定地区,有的流行全国。题材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重大政治、社会事件,到风俗、爱情等日常生活,均有所反映,小调的结构规整、旋律优美流利,亦被称为“俚曲”和“时调”等。由于它不受生产劳动的制约和地理条件的限制,流行范围比较广,在汉族民歌中较大部分曲调已成为民间音乐的曲牌。代表曲目如《孟江女》《茉莉花》和《绣荷包》等

(五)长歌:除劳动号子、舞歌、山歌和小调外,大型结构的长篇史诗歌曲――《长歌》,是世界上各民族历史最悠久,民族文化积淀最深厚的民歌体裁之一。其中包括风俗性和长篇史诗性两类作品,前者如《伴随歌》《老歌》等,后者如彝族的《梅葛》,阿拉伯民族的《十二木卡姆》等等,这一类史诗的原作者是各民族的人民,这些长歌也是在老百姓的口头流传中“生长繁衍”,有些由作者作长篇佳唱表演,有些则成为民族历史的活教材。

二、民歌作品分析

(一)《牧歌》:由上下两乐句构成的为《牧歌》:“蓝蓝的天上飘着白云,白云的下面盖着雪白的羊群……”是蒙古族的长调歌曲,节奏自由、音调开阔,具有辽阔的大草原气息,当联想到我国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时,恍如署身于大自然的怀抱里,如坐春风、如饮甘醇,在音乐美的直接感受中,又间接感受着如画的大草原风光的美。这种“绘画美”,是人们由民歌所表达的审美意象,通过听歌者的想象所造成的视觉美感带来的。

(二)《小河淌水》: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的歌词,用诗一般的语言把人们带到明月高照、微风轻指、溪水潺潺的情景中,曲调表致、舒展流畅,且手法洗练,毫无矫饰造作之态,在节奏自由、从容舒展、婉转起伏的羽调式旋律中,青年男女倾诉了真挚纯洁的感情,展现出云南弥度山区的清秀景色,给人一种悠远飘逸、情意无尽的感觉。

(三)《白毛女》:我国20世纪40年代诞生的歌剧新体裁――“民族新歌剧”的代表――《白毛女》,在《白毛女》中,杨白劳所唱的全部歌曲是以山西民歌《捡麦根》的曲调为基础,进行音乐形象的再创造,杨白劳所唱的歌曲,一方面音乐主题材料和风格都非常的和谐统一,另一方面,随着剧情和人物性格的发展,这些歌曲本身,又都具有独立鲜明的内容和个性;而《白毛女》中喜儿所唱的“北风吹”“我盼爹爹”等许多感人的歌曲,也就是在河北民歌《小白菜》《青羊案》的基础上再创作的。

(四)《绣荷包》:荷包是我国青年女子借以表达纯真爱情的信物。它寄托着她们的一片深情和美好愿望。绣荷包赠情人的民间风俗,多在春季来临之际,姑娘或新娘把自己的情意绣在那象征爱情与幸福的小荷包上,边歌边绣,歌声中凝聚着千言万语和一片深情。

该曲的五段歌词很规整,基本属于五言四句体。一句词构成一个乐逗,两句词合成一个乐句,全曲分上下两个乐句,旋律明快,有起有伏,十分抒情。

前两小节的音乐初步呈现出人物所处环境及此刻的心境,旋律从商调式主音向上四度跳进,经过一个装饰音又回到主音上延长,仿佛歌者独立于黄河岸边,迎着西北寒风,向远方嘹望。

整首歌曲多处出现四度进行,甚至连续四度跳进,它表现了晋北山势的挺拔及主人公遥念远方的思绪。

另外,这首歌曲的乐逗与乐逗,乐句与乐句之间,多次出现旋律连锁,生动的表现了少女感情上的缠绵与惆怅。

(五)《兰花花》:《兰花花》流行与陕北,青海,山西等地区,曲调悠扬柔美,节奏舒缓自由。歌词口语化,极具地方特色。它的内容前半部分鞭挞了封建买办婚姻对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把矛头对准“吃人的礼教”,后半部分则高度赞扬了兰花花勇于冲破封建传统礼教,大胆追求婚姻自主的反抗精神。

全曲采用了分节歌的形式和叙事的手法,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

以上就是一些民歌的分析,而民歌主要是为了民大众服务的,其在集体劳动中起到统一节奏,调节情绪;在社会生活和社会斗争中呐喊出人民群众的呼声;在风俗性活动中作为仪式程序的一环,为节日助兴或表达某种感情;在日常生活的各种场合作为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纽带……

总之,民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简介:

龙泽泓,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学历: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声乐艺术表演及理论研究

上一篇:中国画理法对郎静山集锦摄影造型之影响 下一篇:浅谈眼睛造型对角色塑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