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时间:2022-06-28 07:37:13

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美术教育是小学阶段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跨世纪人才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学科。那么,小学美术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应该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型”是美术教育的基础,也是美术的根本内容和主要手段。“型”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美术作品的好坏,一幅好的美术作品肯定有一个好的造型。而这个造型又包括了两种情况。一种是整幅的结构造型。这是一种比较大范围的造型,就如我们写作文用什么内容来表达思想感情一样,同样的思想内容可以用不同的形状物体来表示。如:同是表达人的愤怒,可以用一个人的面部表情直接表达,也可以用人的举止和周围的物体组合来表达。又如:同是表达冬天,有的人可能直接用大雪纷飞来表达,也有人用穿着毛衣、棉帽的人来表达等。不同的内容、物体就有不同的结构造型,也有不同的组合造型。怎样把这些物体组合在一起才美呢?这是我们教师必须要强调的问题。一种是单个物体的造型。每一个物体都有不同的形状,但我们可以归纳成几种几何图形。如:长方形(长方体),正方形(正方体),三角形、圆形等。在实物中我们可以把现实生活中的大部分房子、书本、课桌看作长方体;我们的手脚支、树木的支干可以看作圆柱体;我们的整个头可以看作是蛋形的圆;牡丹花可以看作圆形的等。这是物体的整体形状,在我们学习画画时,教师必须先教会学生了解物体的大体造型,然后再去分小的部分造型。如:我们画小汽车,可以把小汽车先看作一个长方体确定大小位置,再来确定它的门、车轮的大小位置等。这样就不会出现变形和太大的比例的问题了。

二、应该培养学生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美术创作的最终结果。美术创作的最终好坏决定于表现手法的好坏,因为好的绘画、色彩依附于形状中,好的形状又要用好的手法来表现。不同的绘画有不同的表现手法,水彩有水彩的表现手法,水粉有水粉的表现手法,国画有国画的表现手法。就是同一类绘画,画同一样物体也可能各人有各人不同的表现手法。但作为一些常用的、普通的表现技法,教师是应该培养学生的。如:学习国画时的勾、皴、擦、点、染;水彩画中的干湿画法等。

三、应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也是我们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每一个成功人士都是想象力非常丰富的人,尤其是画家、诗人、作家、科学家、天文学家等,他们肯定有非一般人的想象力,才会有卓越的成就。想象力的培养在美术教育中有较多的体现,如根据一个场景、一种现象、一个季节、一首诗歌,让学生画一幅想象画等。又如:让学生用泥捏人的喜、怒、哀、乐等,都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在实物绘画中,我们也要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尤其是我们小学生,不可能画得和物体一模一样,也不要求画得和物体一模一样,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的想象力。

四、应该培养学生的色彩能力

色彩是美术教育中绘画的基础。要想学好绘画,色彩知识是少不了的。色彩是表现物体形状的关键,当然这里的色彩不单单是红、蓝、绿、黄、紫等,它还包括黑白。没有色彩的对比,形状是表现不出来的。如在同一幅画中,如果有十个物体,十个物体都用红色或蓝色画,这些物体是很难表现出来的。尤其是在色彩的明度和亮度上如果拉不大距离,这些物体是不可能在画中区分开来的,就如同在黑暗中看物体一样,什么也看不到。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色彩能力,如色彩的明暗、深浅等。我国的墨本就只是黑色,但在绘画中却分深浅五色,可见色彩在绘画中的重要性。而且色彩还可以表达人的不同情感、性格等,所以,色彩在绘画中是很重要的。

五、应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是生活中合乎规律的、与其内容和谐统一的、丰富独特的又令人愉悦的具体形象。人们认识美、发现美就必须有鉴赏能力,而人的鉴赏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经过后天的培养和训练。爱美是人的天性,对正在成长的少年儿童来说,表现尤为突出。通过审美教育,能使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去鉴别真伪、分辨善恶、判断美丑。所以,我们的美术教育有较多的审美内容。如:我们学习关山月、傅抱石的国画《江山如此多娇》,可以使学生对祖国山河壮丽多姿感到自豪;学习徐悲鸿的《奔马》则透发出清癯刚劲的精神美等。此外,学生在美术课的实践活动中,除了亲身感受到变化多姿的造型结构美和绚丽多彩的色彩美,同时也会感受到蕴藏于自然的变化、统一、对称、均衡、对比、调和等形式美。

六、培养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挥,突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是未来教育个性化的重要体现。我们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的差异,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力求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兴趣、努力程度、学习方法以及行为倾向等。注意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所用教材与教法的反应,他们的优点、弱点,以及问题之所在。教师要对他们的优点给予机会,使之充分发挥;对于他们的弱点,则努力找出原因,设法弥补;对于他们的各种问题,都详细研究,帮助及时解决。美术课与其它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它的表现性、多样性和个性化,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不应制定整齐划一的学习标准,学习内容和要求不能规定得过死。教师要把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审判感受力作为教学的中心目标,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审美感受和各自的审美表现,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成长。不同学生由于个人性格、气质、生活环境的不同,往往有着不同的艺术倾向和趣味,教师要尊重学生艺术趣味的多样化,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对学生表现枉加评判,而是要鼓励他们大胆尝试,不怕失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想。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

从事多年美术教学工作,我们深知美术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培养艺术家,也不是单纯提高美术技能,而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他们能够生活得更加生动活泼,充满艺术情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和修养,促进他们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坚持美育的方向,以“育人”为中心,把促进儿童青少年审美发展作为美术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要运用各种工具材料进行艺术表现和艺术创造,获得艺术感知,艺术欣赏和艺术评价能力,体验视觉、听觉、动觉等活动带来的愉悦,丰富审美经验,通过艺术活动发展个人潜能,提高生活情趣,健全人格,使艺术能力与人文修养得到综合发展。

美术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尊重,爱护并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知识的浓厚兴趣,重视学生全面提高课堂实践,探析教师如何选择生动内容与教法,营造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生活中认识美术走进美术。

总之,以上就是我对小学美术教育的一些看法,当然小学美术教育不只单单是要培养学生的这几点能力,但我认为这几点能力是我们急需培养的。要想让学生在美术课中兴致勃勃,主动学习,就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反思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艺术,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上一篇:漫谈“情趣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乡村小学语文低段写话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