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校,选择的无奈和无奈的选择

时间:2022-06-28 06:57:15

毋庸置疑,我们今天正很无奈地处在一个全民择校的时代。

如果哪位高人敢信誓旦旦地宣称,我就不给我的孩子择校,随便孩子进哪所学校都行,那么这样的家长除了作秀外,就不是个正常人,可能被人看作精神失常一类……

全民择校的严重恶果是造成社会的另一种不公平。学区房售价暴涨,用房择校,也就是用钱择校。还有是用权择校,用一切人脉资源择校。对于无钱无势无资源的山区贫困农民、城市农民工、繁华都市底层的民众,他们的孩子永远只能被安排、被“兜底”,有所别人挑剩下的学校读书就算是孩子的造化。长此以往,择校风行的后果,势必造成社会关系的扭曲、社会发展的畸形。

大道理人人都懂,那么家长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为孩子争来的大众眼中好学校的学习机会,就是最适合自己孩子的选择吗?就能保证孩子学得好、能健康成长吗?这样的问题也很难给出肯定的回答。那么,什么样的学校,什么样的环境才最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呢?我们该到哪儿去寻找教育孩子的最佳环境呢?

为什么择校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小时候很贪玩。他三岁时失去了父亲,孟母很重视教育,一心想把小孟子培养成有学问的人。

孟家附近有一块墓地,会经常有出殡、送葬的人群,不是吹吹打打,就是哭哭啼啼。因为贪玩,孟轲经常与伙伴们一起模仿他们。孟母见了很生气,对儿子说:“你父亲是一位有学问的人,但他英年早逝不能教你。我们家境又不好,若你不认真读好书,将来怎会有出息?”

为了孩子的学习,孟母把家迁到城里。她以为这下小孟子可以专心读书了。但孟子的新家离闹市很近,嘈杂的声音使孟子无法认真读书。孟子和他的新伙伴模仿起卖货的、打铁的、杀猪的。孟母见了更为生气,于是决心再次搬家。

这一次,孟母把家迁到了学宫附近。学宫是读书胜地,许多读书人在那里学习,还在那里演练礼仪。小孟子受到了感染,每日在家中专心读书,也渐渐模仿起宫中演练礼仪的举止来。不久,孟母把孟子送入了学宫,使他受益匪浅。也为他今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今天我们在此重温“孟母择邻”的典故,是因为它对当下的为人父母者影响至深。昔日孟母为子选择良好的学习环境,实属教子有方。而现今的家长们,初心依旧,爱子心切,即使自己苦点累点也没关系,只要对孩子好,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但是我们的许多家长似乎在择校的路上走火入魔了,盲目地跟风,唯名是图,实在是缺少孟母育子的风范与素养。

那么,我们的家长们为什么会对盲目择校有着如此深厚的、挥之不去的情感呢?

我们知道,由于我国的基础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学校之间的教育质量存在着客观的差异。具体体现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大中城市占有一流的师资、一流的教学设施、一流的人文环境;而广大的农村与欠发达地区师资匮乏,国家补助也往往是“杯水车薪”。城乡差别、地区差距不断拉大,考试招生制度不公,特别是表现在名校省际配额制度上、表现在高考招生标准不统一,等等。北大、清华每年在北京地区的招生名额往往等于几个省的总和,一个贵州省户口的学生要上北大,高考分数却要比北京户口的学生多几十分甚至一两百分。

作为家长,都想让孩子进办学条件好的学校,对子女期望值的提升,是择校出现的主观原因。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文化思想是择校产生的思想基础。旧的人才评价和用人制度的误导,造成家长对学校愈来愈重视是择校产生的必要条件。家长们在参与社会的激烈竞争中,深切地遭遇了过大的就业压力。因此,没有哪个家长愿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进校的那一天起就能上最好的幼儿园、小学、中学,上最好的大学……他们的惯性思维是,有好的成绩,才有好的学校,才有好的工作,才有好的前途,才最终成为人上人。

一句话,今天的家长、学生正经受着无奈的选择,面对的是不得不择校的无奈。

择校的学问

当年,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也没有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蠢货,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骨瘦如柴,便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 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在愚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楚王一听,有点半信半疑,便让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楚王跃马扬鞭不知不觉已跑出百里之外。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

于是乎,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伯乐不常有。这成了亘古不变的定律。对此,我们该换个角度来理解。有种说法很对,每个孩子都是上天恩赐给他(她)父母的精灵,都自带一身的运程,如今,我们的家长们做得对,自始至终都该把自己的孩子当作千里马,千里马自当去寻找伯乐。

伯乐在哪里呢?要找伯乐就得择校择师。于是家长们就会四处打听,哪些学校的名气大?好学校该有好的硬件条件,有好的校风学风。当然最重要的是有一批教学业务强、有爱心、有责任心的老师。但在一些家长的眼里择校的标准只局限在有好的中高考成绩,有较高的升学率,其余一切在他们眼中都是空话。

难道尖子生云集、名师聚会、升学率特高、条件特优的学校才是孩子成长中的唯一选择?这样的问题,作为家长的你是否深思熟虑过?是否真正从你的孩子自身l件上找到择校的最佳答案?

有人认为:一所学校进来的学生都是挑选好的,毕业出去的也是好的,这所学校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好学校;进来的也许是不怎么样的,甚至是差的,而出去的是好的,进步幅度大,这样的学校才是真正的好学校。这样的择校标准有一定的道理。

到安宁中学采访2016年昆明市“中考状元班”的学生和班主任,我有一个特别深的体会,他们对学生实施了分层教学,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老师们能够让智力不济的学生当班委,尽力地在学习上关照。让热衷班集体的学生在服务班集体的管理活动中找到快乐、找到自信、找到自我,甚至找到了人生努力的方向。这样的老师难道不是好老师吗?

对一个孩子最残酷的伤害莫过于对他(她)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伤害。不论孩子现在多么“差”,老师都要多加鼓励,最大限度地给他(她)支撑起人生信念的风帆。犹太人说过,切勿威吓孩子:要么罚他,要么饶他……非打不可,就使用小草一棵。对孩子的惩罚要看他本心的初衷,即使他的初衷是错误的,而导致他错误的行为,也不要像对待成年人一样对待他,因为他毕竟是孩子。

我个人觉得,每个孩子在人生起步的时候最需要学的是:学会学习、学会自立、学会生活,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学做人的道德品质。家长在为孩子择校择师的时候,最该注重的是学校的育人理念和校风学风,要看学校是否重视德育,要看学校的老师是否有一颗爱学生如爱自己子女般的心。最后还想说的是,上帝在给你的孩子关上一道门的时候,也将为他们打开一扇窗。同样,上帝给我们一双眼,除了让我们看清外界,还需要我们看自己,关照我们的内心,看清自己孩子身上的光彩、潜力和不足,要我们有自知之明。

上一篇:柯桥面料走进中国国际时装周 下一篇:打破管理思维桎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