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建筑工程整体地面施工技术要点

时间:2022-06-28 06:35:52

概述建筑工程整体地面施工技术要点

摘要:加强对建筑工程中的整体地面施工技术的研究,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中的整体地面施工质量。本文笔者对建筑工程整体地面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整体,地面,施工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大型建筑工程的发展过程中,将面临着大面积地面的施工问题,而整体地面施工技术便是处理该问题的最佳选择。对于整体地面的施工质量素来施工单位都有很高的要求标准,特别是整体上的平整度、美观以及裂缝的控制上要求非常高。所以有必要全方位并且全过程监督和控制大型建筑工程中的整体地面施工工艺,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强度能够满足施工设计要求。

一、整体地面施工时采用的主要材料

建筑工程里的整体地面施工属于一项较为基础的地板工程,所以在施工材料上面会有比较特殊的要求,以便确保地面工程施工质量能够满足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施工材料上的特殊要求主要针对胶凝材料和细骨料而言的,因为这两种材料是决定混合料强度、密度以及稳定性的最关键因素。

1.胶凝材料

通常整体地面施工常会采用水泥作为胶凝材料,但是从技术角度考虑硅酸盐水泥才是最佳选择,这种水泥强度等级超过33MPa,选择这种水泥的原因是因为它跟其它水泥相比,水化热比较小、早期强度比较高并且干缩性也很小。随后要按照混凝土的集料配合比以及搅拌的呢过诸多工序配制混凝土,在试验混凝土质量合格后才能正式把它投到地面工程施工中。另外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置流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成形后能够具有较小的干缩性和水化热,并且非常耐磨。

2.细骨料

混凝土里面除了要添加一些小砾石等粗骨料,还要在里面添加适量的细骨料来确保混凝土密度。水泥砂浆面层常用的细骨料一般为砂和细砂,但是混凝土里面的含沙量要控制在三分之一以内,这是因为砂的含量过多或者过少都会给细骨料级配造成不良影响,当细骨料的级配达不到施工规范标准时就会导致混凝土的耐磨性下降,进而促使干缩性变大,这样使用后很容易出现裂缝,以至于地面使用寿命受到影响。

二、整体地面施工工艺

建筑工程里的整体地面通常属于水泥砂浆地面,它的施工工艺流程包含基层处理、模板的浇筑、面层的涂抹、地面分缝技术以及后期养护等环节,下面我们对以上五个环节作详细探讨。

1.基层处理

基层处理属于基础工程里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它关系到基础面层形成之后水泥砂浆地面本身的强度和抗磨性等特质。其具体施工操作步骤如下:先在施工位置上面填铺适量碎石,碎石的大小要差不多,等到把碎石压实后才可对地坪施工,这样便于防止新浇地坪因反复荷载作用产生裂纹;随后对面层混凝土进行浇筑,其目的是为了确保地面质量,这是一道非常关键的工序,需注意的是针对不同区域的混凝土要采用不同的浇筑方式,常见的有分区和分层浇筑两种,也就是要把整体地面分成若干个相等的区块,对其依次逐层施工;底层混凝土浇筑好以后,还要采用振捣棒将其振捣均匀,这样便可把混凝土内部的空气均匀的铺设到地基上面。为了确保基层施工工序质量,地基上面的所有杂物都要清理干净,以便可以保持施工环境的清洁。浇筑工作结束后,要等到混凝土成形以后才可采用凿毛器把它的表面磨平,当它的表面满足施工要求平整性后,才可采用清水把地面清洗干净,(特别是地面表层的浮尘),之后才可对下一道工序开展施工作业。

2.模板工程

浇筑模板是为了更好的处理好地基,这是因为地坪混凝土的浇筑与后期地坪伸缩关系密切。模板工程施工步骤具体内容如下:

(l)地坪模板要长向布置

因为地面距离较长,所以控制模板时只能凭借地表标高和地面的平整度,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模板工程本身的重要性:

(2)弹基准线

地面标高一定要严格控制,在对面层涂抹前要在施工区域四周弹出一道合适的水平基准线;

(3)做标筋

施工人员要借助水平基准线在施工面层上面选取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地块,然后将此作为基准把纵横方向上的标筋标出来;

(4)找坡度

为了防止倒流水事故的发生,施工人员一定要找好坡度,需注意的是找坡度过程中要确保地面和墙高度一致;

(5)校正

对上述所说进行校正核对,然后正式开展面层的涂抹施工。

3.采取地面分割技术

采取地面分割技术目的是为了可以缓解整体地面混凝土施工时的内部压力,促使它能够更好的释放,进而确保混凝土表面不会出现裂缝.混凝土浇筑的分割时间应安排在浇筑完成后的48小时候,假如施工区域的环境温度太高就可将分割时间提前,因为环境温度太高时一旦不能及时的对地面进行切割,地面的中央应力所集中的部位就会有规则裂缝出现,所以提前对其切割便能把地面混凝土应力提前释放出来,以确保质量;分割混凝土时常会采用切割机进行,通常会把原超大面积的混凝土分割成6x6米的单元,其分割缝的宽度应是5毫米,深度则需保持在30毫米左右。

4.设置分隔缝

所谓分隔缝主要指混凝土浇筑完后,在确定其强度满足施工规范要求标准时,把它的表面分层若干条状的分块,分块常需采取无齿锯开始,具体施工步骤为在它的长度范围内按照施工设计要求,施工人员需在混凝土的表面切割出间距大概为20毫米的两条半缝,随后把两条半缝隙之间的混凝土剔除掉,最后在里面灌入砂浆等物质将其抹平。这种裂缝被视为永久性的伸缩缝,它的作用是把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受温缩等因素影响而出现的裂缝,以免表面被破坏掉。

5.涂抹面层

施工人员在对面层涂抹时,要采用清水先把它浇洗一遍,使其能够处于湿润状态:随后把混合料填铺到每根标筋间,将其拍实,这样才能确保面层的平整度;随后采取铁皮抹子再在上面涂抹一层混合料,使其细致磨平,一直到面层不会有水溢出为止。当所有的涂抹工作结束后,一旦发现面层上残留多余水分,就要在它的上面撤上适量的千水泥,以将多余水分吸走。混凝土初凝之后,还要在它的上面涂抹上一层混凝土,该涂抹工作是为了保证面层质量,之后对其压实和压光,以防混凝土里面有起泡和空隙出现,这样也能保证它的表面光滑平整。

6.分格、跳仓浇筑

在对整体地面浇筑混凝土时需采用分格和跳仓两种浇筑方法,浇筑的方向与浇筑宽度要控制好,因为它是决定混凝土质量的最关键因素。浇筑前需先把整体地面进行分格,每格宽度应为4到6米,另外还要采取企口缝接头形式的纵向分格缝,然后对己经分为条块的地面进行施工。这种整体地面浇筑混凝土时因受温度应力与收缩应力影响,很容易出现裂缝,所以要采取分格缝方法把地面分层若千个小块,使得约束体和被约束体之间的相互制约减少,能够有效释放出混凝土内部形成的应力,从而得以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

7.地面后期养护工作

上述施工工艺结束后地面将会步入养护期,养护时间应控制在一个月左右。通常处于常温状态下时,要在面层上覆盖一层草席和木屑等物质;随后根据实验所得的洒水量对整个地面实施洒水养护,确保它能在湿润状态下达到硬化标准,这样做也有利于防止混凝土里有断裂和裂缝等各种问题出现。夏季要在面层涂完成24小时候后开展养护施工,冬季则要48小时以后,也就是说要根据温度控制养护的时间长短。养护过程中,不允许有人在地面上随意走动,一直到强度达标后才可允许出入。

三、结语

整体地面施工属于建筑工程里一项较为基础性的工程,但也是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稳定的关键性工程。为了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人员不仅要将本文所提到的一些工序落实到位,还要在原材料的选择上加大投入。当前大体积混凝土属于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较为常见的施工技术,其强度比较大,稳定性又较佳,施工效果非常好,为此施工人员可以结合该技术的施工要点,切实加强整体地面施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海东,赵鸣,沈水明.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响应[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7):156.

[2] 张琦彬,刘兴远.某砖混结构住宅楼墙体裂缝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5):146.

[3] 王孔藩,许清风,朱雷.结构裂缝控制与渗漏防治[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8):271.

上一篇:CFG桩在岩溶地区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大跨度梁高支模架工程的施工技术和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