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气喘病临床诊断和防治

时间:2022-06-28 05:57:41

猪气喘病临床诊断和防治

[摘要] 猪支原体肺炎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又称猪地方流行性肺炎,俗称猪气喘病,本病发病率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笔者结合多年临床医疗实践,对猪气喘病的流行特点,主要临床症状及诊断方法,提出相应的综合防制措施。

[关键词] 猪气喘病 临床诊断 防治措施

猪气喘病或猪喘气病,又称猪肺炎支原体性,是猪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咳嗽和气喘,病理变化部位主要位于胸腔内。肺脏是病变的主要器官。急性病例以肺水肿和肺气肿为主;亚急性和慢性病例见肺部“虾肉”样实变。发病猪的生长速度缓慢,饲料利用率低,育肥饲养期延长。

一、发病情况

此病亦称为猪支原体肺炎及猪地方流行性肺炎。所有养猪国家均有此病流行,本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乳猪的感染大都由接触患有本病之母猪所致。被感染的乳猪在断乳时再转播其他猪只。密集饲养可促进其传播。本病的潜伏期较长,因此有更多的猪群在不被发觉之下受感染,致使本病常存於猪群中。本病的感染率高,死亡率低,但能造成生长障碍及降低换肉率。换句话说,将延长猪只上市的饲养期。

猪肺炎气原体是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的3种主要病原体之一(另两种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猪流感病毒),在猪患呼吸道疾病的病例中检出率约为19%。

猪肺炎支原体主要存在于感染猪的呼吸道、肺组织、肺门淋巴结和纵膈淋巴结中,病猪和带菌猪是其主要传染源。其传播途径主要有:呼吸道传播、直接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病源菌只感染猪;感染初期猪肺炎支原体存在于气管和支气管表面,并损害黏膜-纤毛屏障,使支气管及血管周围淋巴样细胞增生(免疫反应明显参与病变发展致使肺脏发生实变);感染猪对猪肺炎支原体的免疫应答主要发生于疾病的后期(感染后15~20周),由此可见这种感染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

二、临床症状

猪气喘病的症状:该病潜伏期10天~16天,主要特征为咳嗽和气喘。一般体温、精神和食欲正常。病初为短声连咳,同时流少量清鼻液,病重时流灰白色黏性或脓性鼻液。在病的中期出现气喘症状,呼吸次数每分钟达60次~80次,呈明显的腹式呼吸(腹部起伏),此时咳嗽少而低沉。后期气喘加重,甚至张口喘气,同时精神不振,猪体消瘦。隐性病猪没有明显症状,有时会发生咳嗽,全身状况良好,但生长发育会受到影响。这些症状可能随饲养管理和生活条件的好坏而减轻或加重,病程可拖延数月,病死率一般不高。病变局限于肺和胸腔内的淋巴结。病变由肺的心叶开始,逐渐扩展到尖叶、中间叶及膈叶的前下部。病变部与健康组织的界限明显,两侧肺叶病变分布对称,呈灰红色或灰黄色、灰白色,硬度增加,外观似肉样或胰样,切面组织致密,可从小支气管挤出灰白色、混浊、黏稠的液体,支气管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肿大,切面黄白色,淋巴组织呈弥漫性增生。急性病例,有明显的肺气肿病变。

三、诊断

本病临床症状及解剖病变,可供诊断上的参考。当一大群猪阵性干咳,喘气,生长阻滞或延缓却很低的死亡率等即可怀疑是本病。解剖病变为肺的病灶与正常肺组织之间分界清楚,两侧对称而病变区大都限於尖叶、心叶、中间叶及隔叶前下部。有胰样坚实的感觉。治疗与控制。

一般抗菌剂如磺胺,青霉素,链霉素及红霉素等皆无治疗作用。新一代喹诺酮类是对本病最优的治疗药。国内生产的猪喘气病弱素冻干苗可用于20-25日龄健康仔猪、免疫率可达80%以上。猪场必须自行繁殖种猪群,严格预防此病病原体侵入。

本病发病无品种、年龄和性别的差异,全年均可以发生,在寒冷、多雨、潮湿或气候骤变时较为多见。饲料质量差,猪舍拥挤、潮湿、通风不良是其主要诱因。单独感染时死亡率不高,可猪群一旦传入后,如不采取严密措施则很难彻底清除。

在自然感染的情况下,易继发巴氏杆菌、肺炎球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沙门氏杆菌及各种化脓性细菌、猪鼻支原体及粒状衣原体等等,从而引起病势加剧和死亡率升高。

四、防治

1.坚持自繁自养,严格杜绝外来发病猪只的引入。如需引入,一定要严把隔离检疫关(观察期至少为两个月),同时做好相应的消毒管理。

2.保证猪群各阶段的合理营养,避免饲料霉败变质:结合季节变换做好小环境的控制,严格控制饲养密度,实行全进全出制度,多种化学消毒剂定期交替消毒。

3.疫苗免疫:疫苗一定要注入胸腔内,肌肉注射无效;注意注射疫苗前15天及注射疫苗后两个月内不饲喂或注射土霉素、卡那霉素等对疫苗有抑制作用的药物。

4.由于猪肺炎支原体可以改变表面抗原而造成免疫逃逸,导致免疫力减弱,因此猪场需配合药物防治,一个疗程一般3~5天,特别是怀孕母猪拌料净化,其所产仔猪单独饲养,不留种用,条件具备的猪场实行早期隔离断奶,尽可能减少母猪和仔猪的接触时间。

5.药物预防和净化:生产母猪,水溶性阿莫西林250微克+支原净100微克+强力霉素100微克,于产前、产后各一周拌料喂饲。仔猪:出生后3、7、21天分别注射长效土霉素0.2毫升/公斤体重。保育猪,转群阶段复方替米先锋每袋(40克)拌料80公斤连喂15天。后备猪:水溶性阿莫西林250微克+支原净100微克+强力霉素100微克,每月喂饲一周,直至配种。育肥猪:于13、18周龄分别预防给药1周。发病猪泰乐菌素+鱼腥草注射液(0.2毫升/公斤体重),肌肉注射。出现继发感染时配合抗病毒Ⅰ号肌注,复方替米先锋(40克拌料40公斤连用1周)。

上一篇:关于猪病毒性腹泻关键防控措施的探讨 下一篇:墨江县生猪产业的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