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动脉尖综合征8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6-28 05:27:18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8例临床分析

【关键词】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分析;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26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352-0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为更好的治疗和预防此病,现将近2年收治的8例TOBS的临床表现及影像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例患者中男性患者5例,女性患者3例,年龄4876岁,平均61.4岁,病程5-42天,平均24.3天。高血压病6例,心脏病3例(房颤2例,其中1例为阵发性房颤;频发室早1例);糖尿病2例。临床表现多样,本组中意识障碍5例,其中2例为波动性意识障碍,1例起病即昏迷,2例治疗过程中出现昏迷;眩晕4例;肢体瘫痪5例,其中2例肢体肌力3级以下;视物模糊/成双2例;出现幻视症状1例。

1.2 方法 影像学检查:8例均行头CT检查,其中6例行MRI检查。头CT/MRI显示:丘脑梗死5例(其中双侧丘脑梗死2例),枕叶梗死4例(双侧枕叶梗死2例),小脑梗死3例(双侧小脑梗死2例),中脑梗死3例,脑桥梗死2例。

2 结 果

入院后均按照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予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稳定斑块治疗,其中3例予静脉肝素钠抗凝治疗。好转5例(其中2例生活不能自理),治愈1例,死亡2例。

3 讨 论

3.1 病因 TOBS多因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形成及心源性或动脉源性栓塞引起,少数亦可由动脉炎/动脉瘤引起[1]。部分病人病因不明。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疾患,亦可由动脉炎、动脉瘤和血液动力学改变等引起,发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TIA)史。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动脉狭窄闭塞是主要病因,椎-基底动脉狭窄是高危因素,动脉畸形也可致TOBS。另外,吸烟、饮酒、高脂血症、长期服用避孕药和围产期血液粘度增高、凝血功能亢进等也是其危险因素。

3.2 解剖特点 TOBS是指病变累及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的直径2cm范围内的5条血管,即左、右大脑后动脉,左右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TOBS常见部位依次为:丘脑、中脑、小脑、枕叶、颞叶、内囊等。

3.3 临床特点 TOBS以双侧丘脑、中脑梗死的发生率最高。故中脑和丘脑损害的症状是核心部分。TOBS多引起不同程度、不同性质的意识障碍,文献记载其发生率为77%-100%,短暂性或持续数日,亦可反复发作。随病情不同可为嗜睡、深昏迷、无动性缄默,为中脑和(或)丘脑网状激活系统受累。瞳孔异常和眼球运动障碍是TOBS的另一主要症状。少数患者发生脑干幻觉,包括:①大脑脚幻觉,为脑干首端网状结构受累所致。②脑桥幻觉,是大脑脚后部及上部脑桥被盖部内侧纵束附近受累。脑干首端梗死病人可出现内脏感觉和运动异常。大脑后动脉区梗死该区梗死主要表现为视觉障碍及行为异常。由于小脑侧支循环丰富,故小脑上动脉缺血症状相对少见。

3.4 影像学检查和诊断 头CT扫描最大特征是双侧丘脑对称性呈蝶形低密度灶,除丘脑梗死外,小脑、枕叶、中脑和颞叶内侧也常见到梗死灶,但发现率较低,这主要由于CT对后颈窝扫描存在伪影干扰,分辨率差。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尤其对后颅窝病变更为敏感,故MRI对TOBS定位更为准确。脑梗死患者发病24小时内头颅CT可能不显示病灶,而头颅MRI可以早期显示脑梗死病灶,并清除显示脑干、小脑及枕叶病灶[2]。超急性脑梗死主要表现为细胞内的毒性水肿,而细胞外水分子大量进入细胞内,但脑组织水的总含量没有变化,因此普通磁共振的T2WI信号多无改变,而弥散加权成像可有明显信号改变[3]。因此对怀疑TOBS的病人应首选MRI检查,必要时行MRI+DWI。诊断:Caplan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两组,即中脑和丘脑受损的脑干首端梗死和颞叶内侧面、枕叶受损的大脑后动脉区梗死。对于有脑血管病的老年人,突然发生又较快恢复的意识障碍、运动障碍较轻、瞳孔异常、眼球运动障碍应高度怀疑TOBS的可能[1]。如伴有偏盲、幻视、记忆力障碍者则可能性更大。结合有幕上和幕下、脑干-间脑和大脑后动脉支配半球区的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的缺血性梗塞的体征和(或)影像学征象(包括中脑、丘脑、丘脑下部、桥脑上部、小脑、枕叶及颞叶内侧面的梗塞)即可确诊。但突发意识障碍者,尚需除外中毒、代谢性脑病、颅内感染性脑病等。

3.5 治疗及预后 主要是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机制治疗,另外要加强对危险因素的控制和预防,目前仍是以尽早溶栓、抗凝、扩容、清除自由基,改善脑循环为主。本病预后较差,治愈率低,致残率高。

参考文献

[1] 胡维铭,王维治.神经内科主治医生900问(第3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556-566.

[2] 吴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61.

[3] 懂海波,徐海东,张海琴,等.弥散加权MRI在超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5,16(9):484-486.

上一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49例的临床救治体会 下一篇:等离子低温消融与微波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