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澳洲领袖回家看孩子

时间:2022-06-28 02:56:27

最近澳洲电视、报纸都报道了澳洲最年轻的女参议员娜塔莎•斯多特-迪斯柏佳宣布退出政坛,只为专心回家陪伴21个月大的儿子的消息。她前不久因为宫外孕紧急动手术,在休养期间,她对自己进行了反思,决定不再做多一届,她说不是为了家庭而放弃工作,而是在人生这个阶段,以家庭为先。在宣布时她眼泛泪光并说不排除日后重返国会的可能。

这个消息并没有引起多大的波澜,因为在澳洲虽然一方面独身的事业女性越来越多,而另一方面退职回家的人也不见得减少。怎样选择似乎都没有太大的社会压力。

但这对于我这个来自中国,长年接受自立、自尊、自爱三自教育的职业女性倒是很震惊,毕竟37岁的娜塔莎声望很高,是最年轻的女议员,据说前景无量。更何况在我旧有的观念中回家看孩子不就成了家庭妇女了,慢慢地就可能失去自我,这对于一个受多年高等教育和富有能力的人来说岂不是太可惜了。

可澳洲人不这样看,前两年澳洲财长到一个女子中学里讲话时就一再强调:“你们将来要生三个孩子,一个为自己,一个为丈夫,一个为国家。”我想如果这种讲话发生在中国,那不激起民愤才怪呢。可是澳洲人不但赞成而且听话。据统计局公布:2005年澳洲妇女出生率达到1995以来最高,出生人数为25万多,平均每位妇女生产率达1.81个。新生儿的父母平均中间年龄为妈妈30.7岁,爸爸32.9岁。财长对这一资料表示欢迎,但仍嫌不够,称除非达到2.1个才能取代人口老化问题。

这种观念其实也是长期深入人心的。首先澳洲是一个基督教国家,信仰基督教的人口占70%,在1971年民调时是90%。那么在基督教教义中女性的职责就是辅助丈夫,养育孩子。很多讲座中都强调,孩子10岁之前,女性都应放弃工作陪伴孩子。

第二,政府也相应有大量的福利、税务方面的措施,很多人都计算过,如果一个家庭有3个孩子,那么母亲上班拿到的钱有可能和在家带孩子拿到的钱差不多,比如失业费,牛奶费等。同时雇保姆的人工费用是一点也不低的,从每天50―90澳币的都有。另外政府还有一次性的奖励,四年前生一个孩子政府还只奖励给900澳币,今年上升到5000澳币。

第三是澳洲人注重生活质量的观念。和亚洲人相比,澳洲人是相当不认钱的,尤其是那些嫁给澳洲人的中国女性感受非常深,双方冲突很大,澳洲人总是抱怨中国女性太认钱了,整天出门奔忙,根本不注重家庭生活,我的一位好友就是因为此,她丈夫和她离婚的。而中国女性也冤枉,眼看着家里没有任何积蓄,生活花销毫无算计,怎能不着急。我的邻居就是典型的例子,他们夫妇都是澳洲人,比我们买房至少早三年,也就是比我们买时要便宜很多,那么贷款也会少很多,年初他们还前面接出一间房后面接出一间,可是还不出半年,一天晚上他告诉我们他们要搬走了,我们惊讶地问为什么?他说他失业了,房子付不起贷款,已经叫银行收回去了,他们只能再租房子住了。我无法理解,怎么会连一点积蓄都没有呀。但的确澳洲人很多是这样,他们绝不会为了未来,而降低现在的生活质量。或许就是因为澳洲的福利太好了吧。我们不理解他们的同时他们对我们省吃俭用、疲于奔命也是感到不可思议的。先不说别的,就是娜塔莎那一级议员的薪水,放弃就够可惜的了。

那么另外的问题就是女人会不会因此地位低下呢?像在中国人所担心的,因为没有收入,丈夫不尊重自己,晚上不回家甚至有外遇,在我看来这些问题似乎不严重。一方面澳洲男人很顾家,社会风气就是这样,出席宴会,度假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另外女人在离婚的法律条例上占绝对优势,男人离婚的后果往往是倾家荡产,净身出户。还有就是基督教教义中也不允许不尊重女性、婚外恋这些。更何况澳洲资讯发达,女性受教育程度高,他们在家也不同于视野狭窄的家庭妇女的概念,如果想重返工作岗位也不是太难的。反倒是澳洲女性如果不顾家庭和孩子会遭到人们异样的眼光。

我在这个过程中不知是由于年龄的增长有了许多的自信还是澳洲文化的熏陶,福利的诱惑,或者丈夫给我的安全感,抑或是多年奋斗的劳累,反正我也义无反顾地跟着领袖回家了。《女友》杂志让我写一个新年的期许,我很自然地说:“这一年的任务就是做一个好妈妈。”老公看见我天天在家怡然自得的样子,羡慕得要命,不断地说:“唉,孩子怎么不在我的肚子里呀。”

上一篇:做个受欢迎的“杀价大王” 下一篇:你已经遗弃我还在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