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县石漠化现状与综合治理对策初探

时间:2022-06-28 01:46:15

安化县石漠化现状与综合治理对策初探

摘要:详细介绍了安化县石漠化土地分布现状,分析了其危害,从加强领导、明确治理原则方针、建立石漠化监测体系、因地制宜等方面提出了安化县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方针、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安化县;石漠化;现状;治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P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6-0100-02

1 引言

安化县位于湖南省中部,雪峰山北麓,资水流域中段。境内山体分布甚密,地表切割强烈,峰岭绵亘,沟壑纵横,坡度大于25。以上的山地占县域总面积的78%。国土总面积495025hm2,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2.34%,列湖南省第三位。全县林业用地面积401788.8万hm2,占土地总面积81.17%。有林地面积363020.7hm2,占林地面积90.35%,活立木总蓄积量1694万m3。竹林面积61486.1hm2,占有林地面积的16.93%,立竹蓄积为15882.8万株,全县森林覆盖率为76.07%,是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的林业大县。

2 全县石漠化现状

2.1 石漠化土地面积

根据安化县第二次石漠化监测结果,安化县国土总面积495025hm2,其中有岩溶面积140295.3hm2,占国土总面积的28.3%。在岩溶面积中,有石漠化面积39618.4hm2,占岩溶面积的28.2%;有潜在石漠化面积67101.7hm2,占岩溶面积的47.8%;有非石漠化面积33575.2hm2,占岩溶面积的24%。在石漠化面积中,轻度石漠化20895.5hm2,占石漠化面积的52.7%;中度石漠化13272hm2,占石漠化面积的33.5%;重度石漠化5019.9hm2,占石漠化面积的12.7%;极重度石漠化431hm2,占石漠化面积的1.1%。综合统计,全县石漠化发生率总水平为28.2%,最高的是田庄乡,为77.8%,最低是羊角塘镇,发生率为0。

2.2 石漠化土地分布规律与特点

安化县石漠化土地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规律与特点:①分布范围广。全县23个乡镇、3个国有林场除羊角塘镇以外,其余均有分布。②分布极不均衡。按乡镇看,在有石漠化土地分布的22个乡镇中,最多的奎溪镇,石漠化面积多达6470.7hm2,而最少的柘溪镇,石漠化面积却只有15.7hm2,奎溪镇的石漠化面积是柘溪镇石漠化面积的412倍。按地域看,安化县石漠化面积分布基本呈现3片:一是前乡片,以清塘铺镇、梅城镇、乐安镇、大福镇、仙溪镇为主。二是中间片,以东坪镇、江南镇为主。三是后乡片,以马路镇、奎溪镇为主。在这3片中,前乡片占绝对多数。仅以清塘铺镇、梅城镇、乐安镇、大福镇、仙溪镇为例,这5个乡镇就有石漠化面积15463.7hm2,占全县总石漠化面积的39%。

3 石漠化危害情况

一是岩石度增大,土地变瘠薄,土壤肥力下降,土地生产力下降,造成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粮食产量低。

二是水源枯萎,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人畜饮水困难。另外,水量严重不足导致水质下降,因饮用劣质水而使居民罹患各种疾病。

三是水土流失加剧,导致耕地土层越来越薄,甚至完全消失,从而使农民丧失耕种条件。

总之,石漠化因森林原生植被破坏,其蓄水保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生态功能大为减弱,旱灾、水涝、冰雹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环境承载力降低,甚至使群众失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群众的生产与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从而严重影响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石漠化治理的对策与建议

为了使石漠化的治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应该根据各地石漠化的成因与危害等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通过多种综合措施,最终达到增加森林植被、减少甚至完全杜绝水土流失、增加水源、提高水质、恢复和保护耕地、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并最终达到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的目的。

石漠化治理规划的原则是:优先考虑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同时兼顾人口密度大、水源奇缺、土壤贫瘠、农民生活水平现状等因子,实行以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以及其它措施相结合,并以生物措施治理为主要手段,工程措施等其它措施为辅助的治理模式。

4.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要充分认识岩溶地区石漠化的危害的严重性,充分认识石漠化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各级领导要把石漠化综合治理作为三农问题的首要问题来抓,作为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首要措施来抓,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首要途径来抓。

4.2 明确并坚持石漠化治理的原则与方针

根据安化县石漠化的成因与危害特点,安化县石漠化治理的总方针是“保护优先、长期监测、因害施治、综合治理”。因为安化县的石漠化基本上都分布在生态脆弱地区,不宜实施大规模地人工造林等人工措施,所以应该以保护为重点,维持原生植被并通过自然的力量修复生态环境。

4.3 建立和完善长期稳定的石漠化监测体系

建立和完善长期稳定的石漠化的监测体系,有利于及时把握石漠化的消长动态及趋势,便于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及时制定相应的科学合理的治理规划的措施。根据安化县石漠化的分布特点,宜在石漠化重点分布的9个乡镇(包括前乡片的清塘铺镇、梅城镇、乐安镇、大福镇、仙溪镇和中间片的东坪镇、江南镇及后乡片的马路镇和奎溪镇)建立长期稳定的乡级石漠化监测站,在县级建立石漠化监测管理站,对乡级石漠化监测站进行管理和指导,从而建立起完善的县级石漠化的监测体系。通过监测、调查和研究,不但适时掌握安化县石漠化的最新数据,还可最终提出安化县石漠化综合治理的一整套科学、成熟的技术路线和方法,从而在较长时期内指导安化县的石漠化综合治理。

上一篇:环境监测现场采样中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下一篇:区域产业结构演变对PM2.5排放的影响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