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耐旱植物

时间:2022-06-28 09:59:47

节水耐旱植物

马蔺为鸢尾科鸢尾属,别称马莲、马兰、马兰花,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马蔺根系发达,抗性和适应性极强,耐盐碱,适用于中国北方气候干燥、土壤沙化地区的水土保持和盐碱地的绿化改造,既有良好的生态功能又有经济价值。

一、形态特征

马蔺是白花马蔺的变种,多年生密丛草本,高10~60厘米。根状茎粗短,须根长而坚硬。叶基生,坚韧,条形,无主脉,灰绿色,两面具稍突起的平行脉。花茎直立,高10~30厘米,顶生1~3朵花,蓝紫色或天蓝色,在北方地区一般3月底返青,4月下旬始花,5月中旬至5月底进入盛花期,6月中旬终花,11月上旬枯黄。马蔺种子千粒重23~27克,种粒大,近球形,有棱角,成熟种子在适宜的土壤水分、温度条件下25天左右开始萌发,35天左右出苗,幼苗越冬率一般都超过95%。

二、繁殖方式

马蔺以播种繁殖为主,也可分株繁殖。春播当年生苗高可达30厘米,3年后开花结果。8月末至9月中旬种子成熟,选择生长健壮的母株,用剪刀将果穗剪下,晾干后轻轻敲打使果皮与种子分离,簸净杂质后置于室内低温干燥处收藏。采种时间不能过晚,否则种皮开裂,种子弹出,散落地面难以收集。翌年4月中下旬将干藏的种子取出,在45℃温水中浸泡1天,取出后与3倍湿砂混匀摊开,上盖塑料薄膜,保持温度25~30℃,每天翻动3~4次,适时加水。经15~20天,种子有1/3露白时播种。上年秋季结合深翻亩施优质基肥5000公斤,早春土壤解冻后播种前再浅耕1次,亩施复合肥10公斤,结合早春浅耕用5%辛硫磷颗粒剂与细砂混拌后施入土中杀虫,亩用药量2公斤。浅耕后将土块敲碎、整平,做成4米宽、6米长的畦,播前1周左右灌水1次。5月中上旬,地温达10℃时播种,采用条播,条距30厘米、条幅5厘米、深1~2厘米。将种子均匀撒于沟中,用种量每亩15公斤。覆土厚1厘米,然后镇压。种子约1个月出土,此间视土壤墒情,向土表小水喷灌,满足种子发芽需水量。出苗后整个生长季除特别干旱外基本不需灌水,晚秋土壤上冻前灌封冻水2次,翌春浇1次萌芽水。生长季中耕除草2~3次,秋季地上部枯黄后可在微风天烧除,也可在霜冻前割除地上部分。3年生以上苗除做以上农事外,在每年2月份还需撒施腐熟有机肥每亩2000公斤。在早春萌芽前结合灌水,亩施复合肥15公斤。马蔺每年会发生很多萌蘖,株丛越来越大,群体越来越密,过密时可适当疏去一部分,或进行分株,使密度适宜。移栽多在春秋两季进行。北方由于冬季气候干燥寒冷,以春季移栽较为适宜。营养钵育苗的移栽在整个生长季均可进行。分株在春季进行。

三、植物特性

1.抗旱节水 马蔺根系发达,入土深度1米以上,须根稠密而发达,呈伞状分布,这不仅是它极强的抗性和适应性的有力保证,也使其具有很强的固土保水能力。马蔺直立生长的叶片可有效减少水分蒸发,缓解雨水对地表的直接冲刷,而且还利于根部透气。在恶劣环境条件下,马蔺的地上部分会变得相对低矮,地上生长量会减低20%以上,同时根系会更加发达,根系会增加10%以上,这都有助于其在高温干旱、水涝等不良环境中正常生存。

2.耐盐碱 马蔺是一种耐重盐碱的植物,其种子在含盐量0.44%条件下正常发芽;含盐量0.51%时,发芽率明显下降;含盐量达0.75%时丧失发芽能力。萌发后的幼苗在土壤含盐量0.27%、pH值7.9~8.8的条件下仍能正常生长并开花结实,是难得的盐碱地绿化和改良的好材料。

3.抗病虫害 马蔺具有极强的抗病虫害能力,不仅在马蔺单一植被群落中从不发生病虫害,而且由于它特殊的分泌物,使其与其他植物混植后也极少发生病虫害,明显降低绿色地被建植后防治病虫害所需的投入和成本。另外,马蔺耐践踏,经践踏后无需培育即可自我恢复。在建植城市开放绿地、道路两侧隔离带和缀花草地绿化中,马蔺是无可争议的优质材料。

上一篇:“野蛮体魄”成当务之急 下一篇:浅谈城乡居住区绿化设计的理念及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