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

时间:2022-06-28 04:49:17

浅议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要求以学生活动为主体,要求学生的主动参 与、乐于探究,所以,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有效指导策非常重要。

关键词: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主导策略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有兴趣的生活、有创意的生活、有个性的生活方式的关键阶段。综合实践课恰恰满足了学生的这一学习需要,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基础学科课堂的不足,学生已经不满足于对书本知识的简单地死记硬背,初中学生具有很强的探究欲望、丰富的想象力,愿意和伙伴进行合作交流,需要成就感。综合实践课更加注重突出学生主体, 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因此,如何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在主题活动过程中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指导就成为该课程成功的首要问题。

一、 选择确定主题的有效指导是活动开展的首要环节

主题是灵魂,选择确定主题是活动的首要环节。在综合实践课程实施过程中, 教师要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活动中自己通过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由于学生的知识量有限、自主性不足等原因,教师必须通过引导,帮助学生确定活动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贴近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才会有所收获与创新。在自主开发的主题活动《话说大黑山》中,为了激起学生对课题研究的兴趣,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大黑山的脚下,我们的大黑山被誉为辽南第一山。著名的金州古八景在此山有四,即"响泉消夏、"南阁飞云"、 "山城挂月","朝阳飞雪"四景。古人称大黑山的景观为 "辽左东南一隅之胜境也"。山中古迹颇多。传说故事十分动人,数百年来游人不绝。学生听了我这番介绍之后, 就萌发了好奇心,议论纷纷。 我又继续引导:作为大黑山脚下的居民,你最想了解什么呢? 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内心的主人翁感和探究意识被激活, 纷纷发表看法。有说我们想了解大黑山有哪些著名的风景区?也有的说我们想研究大黑山的故事,还有说我们想了解大黑山的历史,于是就引出了“话说大黑山”的话题。 通过讨论,学生对这一主题的研究欲望越来越强烈,最终同学自主组合确定了三个小组,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了研究主题。各小组研究的主题分别是“历史上的大黑山”、“大黑山的著名景观”、“和“我的大黑山我来拍”。教师的有效指导,使学生们缩小了活动的研究范围,增强了研究的可实施性。 这有利于课题生成性的发展,使研究有目的,有方向,有深度,而不随意、盲目。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后续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 确保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是有效指导活动方案的制定

方案的设计是对一个具体的主题进行的开发工作。它是对整个主题活动分阶段活动的规划和预设。对于一个活动主题,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合理可行的活动方案,培养学生的规划能力。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主题活动方案是学生开展活动前的必要保障,是活动有序进行的前提, 合理的方案是成功的一半,规划和设计活动方案,也是学生思维认识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学会自主制定主题活动方案是学生自主规划活动的第一步,它能让学生逐步成为一个活动的主动策划者。

结构上,主题活动方案一般包括活动主题、小组的课题、小组成员及分工、指导教师、活动的目标、活动时间、活动的主要内容及步骤、预期成果及表现形式。在形式表达上,一般可采用填表式、过程记录式等。初次拟定活动方案时,学生往往不知如何下手。指导教师可先将自己制定的活动方案供学生参考,引导学生了解方案的基本形式和制定方案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主确定方案的形式及要素。学生的主题活动方案设计完成后还需要在班上进行交流,以协调各组间的合作并解决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方案的交流,找到最佳的活动策略。

三、 综合实践活动成功的保障是有效指导资料收集的方法

综合实践主题活动要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让他们通过亲身的经历,去体验人生,了解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 而不是教师。比如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大都有进行调查、搜集资料的要求,但究竟怎样进行调查,怎样搜集资料,学生并不是很明白, 这就需要教师给予知识技能的指导。

1、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来收集信息。 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搜集事实材料,如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考察、访问、测量、实验、文献检索、上网、收集信息等不同的方法来收集资料,帮助学生逐步具备自主获取信息、收集信息的能力。以上做法看起来好象是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但实际上是为了在较小的空间内使学生比较系统地认识问题背景和探究策略,以促进学生开展有知性的活动,有理性的实践,使实践与探究更有操控性,更有教育意义。 这样的知识技能指导最好在定好课题后,对于课题中可能涉及到的知识或方法可以进行集中的讲解。在实地探访收集资料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拍照、录像等方法收集事实资料,指导学生写好观察日记,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

2、面对大量的信息或资料,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训练,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使用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

四、 综合活动的升华是有效指导成果交流展示

交流和展示是把自己内化的东西给大家进行展示。通过总结形成结论,形成感悟。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的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才能得到提升,成果展示交流阶段就是整理活动过程中获得的资料、经验、结果和感受,对问题的基本看法、问题解决的基本经验,发展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对交流的形式和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和指导。一是要引导学生能够参与这个过程, 二是要引导学生总结方法,三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能够发现学生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或是及时点拨学生没有发现的问题。交流展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集整理资料能力、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探讨问题中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提升课题研究的水平。 在交流中也实现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资源共享,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总之,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的基本职责就是引导、组织、管理与评价学生活动。但教师的引导需要以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为前提;引导不等于不等于统一要求;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搭建有效的平台。

参考文献:[1]钟启泉.对话教育 :国际视野与本土行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陈伯海.唐诗学引论[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88.

[3]丁福宝.清诗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4][美]小威廉姆 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5][美]埃利奥特・W.艾斯纳.教育想象:学校课程设计与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6]盛群力 .五星教学模式初探 [J]. 课程・教材・教法 ,2009(1):35-40.

[7][德]底特利希・本纳,彭正梅.超越知识取向的投入控制和能力取向的产出控制:论经验、学习和教学之间的关系[J].教育学报,2009(1):33-47.

[8]何卫平.伽达默尔为何批评接受美学 ? [J].文史哲,2008(4):130-139.

上一篇:屈原的悲剧形成探因 下一篇:英语教学中课外教学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