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习作教学现状及其对策

时间:2022-06-28 04:24:01

小学习作教学现状及其对策

【摘 要】小学习作教学仍然存在不少弊端,其原因既与学生的视野、阅读量有关,更重要的是与教师有关,教师理念不够新、教学策略不恰当、不注重评改。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现状;原因;对策

从多年的习作教学实践中看,习作教学仍然存在不少弊端,习作中出现了抄袭、内容空洞、说假话、想象脱离实际的现象。经过调查研究,其原因既与学生的视野、阅读量有关,更重要的是与教师有关,教师理念不够新、教学策略不恰当、不注重评改。这些都会导致学生实际习作中存在以上的问题。

究竟怎样才能解决以上不良现象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我自己的做法。

一、明确习作教学的目的

教师每一次习作教学,必须要明确为什么要教习作,也就是教学目的是什么?正如马克思所说:“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足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句话是讲目的的重要性,如果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活动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高水平的教师都懂得教学目的的重要性。在教学工作中,忙忙碌碌,无视教学目的,是教学水平不高的典型表现;违背正确的教学目的去组织教学活动,更是必须克服的一种危险的教学倾向。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是我们要进行习作教学的目的。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明确了教学目的,我们可以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游戏活动——扳手腕、贴鼻子、抢椅子、写纸条、吹硬币……可以用趣味自由的素材激活热情,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些命题作文等方式。也可以用鲜活的榜样感召写作兴趣,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对学生而言,显得“真”“小”,学生会觉得“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还可以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获得乐趣,例如让学生把自己的好习作读给别人听,从而产生自豪感、成功感。教师的及时鼓励,提供展示台展示,建立奖励机制等方式都可以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获得习作的乐趣。

三、教会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

习作中出现语句重复,顺序混乱等现象,主要是学生没有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观察也往往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在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

(一)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全面仔细地观察。这就要启发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去感知和认识事物。如观察一种花,就要用眼仔细察看它的花、叶、枝、茎,对各部分的形状、颜色、姿态做全面的了解,还要用鼻子去闻一闻花散发出的香味。如果不知其花名,不了解它的生长特点,还要请教他人。假如只是让学生粗枝大叶的看看,就不会留下鲜明、具体的印象。

(二)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有重点的观察。依据事物存在的状态,观察事物有两种基本的顺序,一种是按照空间顺序观察,多适用于静态观察。如观察一处景物,可指导学生由近到远,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去观察。另一种是按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观察,多适用于动态观察,如观察日落,“六一儿童节”活动等。根据不同对象,依照一定顺序进行观察,不仅能使学生观察得全面细致,而且有助于抓住观察的重点,否则东看看、西看看,学生只能得到杂乱无章的印象。

(三)指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学会捕捉事物的特点。世界的事物千差万别,变化无常,指导学生观察,要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联系同类事物或同一类事物在不同时间的发展变化,进行分析比较,以便捕捉到事物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具体深刻地认识事物。

(四)指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丰富观察的感受。鲁迅先生说:“ 孩子是可以佩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景,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学生的想象之鸟一旦高飞,脑中就会浮现出新颖、生动的意象。

例如带领学生观察学校门前的田野,启发学生想象:白天,谁是田野的主人?到了晚上,又是谁的世界?春耕的时候是怎样的景象?收获的季节又是怎样?通过联想和想象,学生拓宽了思路,习作的内容也就更丰富了。

四、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们生活中的习作素材是很丰富的,教师要善于引导。

(一)校内素材有: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友情,课堂上发生的事、课间或课外活动发生的事,游戏,学校举行的各种活动。

(二)家里素材有:亲情,田间劳作,家务劳动,孝顺长辈,关心幼小,收看的电视节目等。

(三)社会素材有:关心邻里,留守同伴,关爱女孩,孤寡老人,拾金不昧,遵守社会公德,新农村的变化等。

(四)大自然素材有:花草树木,鸟虫鱼,山山水水,生态环境等。

五、教师向学生学习,教学相长

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是相互促进的。正如《学记》中所说的:“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师生之间应相互切磋,我的做法是:(1)每次习作,教师都要先写下水习作。(2)每次习作,教师都要挑选学生几篇好的贴在学习园地,相互对比,学生就会有一股不服的精神推动,而教师更能针对性的指导学生,为讲评做准备。

总而言之,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当前小学习作教学存在不少问题,阻碍学生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我们应借鉴古今中外习作教学的成功经验,克服不利因素,充分挖掘有利因素,针对教学现状存在问题,结合自己的本班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采用适合自己的做法。同时,教师应该大胆地进行习作教学改革,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语文素养,大面积地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

上一篇:静下心来当一名幼儿教师 下一篇:细微处育人,演绎教育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