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成为全球智囊

时间:2022-06-28 02:01:34

从“英国研究所”变身为“世界研究所”

在《财富》杂志评选的2008年世界500强中,IBM公司排名第15位,在IT行业内是仅次于AT&T和HP的全球第3大企业,其业务活动遍及170多个国家及地区,营收达968亿美元,利润104亿美元。目前,IBM正在实施研究开发战略大转移,其目的是成为真正的全球化企业。

IBM研究所向来与贝尔研究所齐名,在世界各地共拥有科研人员3000人,并有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年投入科研经费达60亿美元以上,主要从事创新研发,以求取业务的差异化。公司在经营上采取“选择和集中”战略,明确自己当前所应从事的业务和着重于未来有可能兴起的大产业。为此,IBM撤出了已经商品化的DRAM、平板显示器和硬盘业务,并把一手培植起来的PC业务交给了中国的联想集团。目前公司的研发集中在如下四个方面:下一代半导体技术、下一代计算机结构、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技术、利用应用数学解决复杂业务问题的技术。这是IBM公司和IBM研究部门的主要领导们每年花费几个月而讨论的结果,通过研究讨论认清未来技术发展趋势,拟定Global TechnologyOutlook(GTO),努力确定IBM今后最大的机遇或面临的最大技术挑战,再经由当年和前一年的GTO比较,从而选定了这四项技术。例如在纳米电子领域,现在的硅晶体管大约还能继续应用10年左右,显而易见,其后摩尔定律是否成立就成了大问题,因此必须研发不同于硅晶体管的替代产品。

IBM对研发战略的大转移是有信心的。IBM是一家非常卓越的企业,拥有辉煌的历史,优秀的人才,风光的业绩。IBM的业务经常发生变化,因而研发内容也必须随之变化。同时环顾世界,技术领域也在不断发生根本变化。对此,IBM是有实力和相应对策的。IBM公司高级副总裁兼研发部主任JohnE.Kelly III表示:“我们下大力集中了美国、日本、中国、印度各最高学府最优秀的人才,提供了从事研发的最好环境,又有最优秀的企业作后盾。我们对公司的业务发展是非常乐观的。”

“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和其他公司一样,研发工作日益全球化。我们已在6个国家拥有8个研究所(美国3个,瑞士1个,以色列1个,日本1个,中国1个和印度1个),而且还将在新兴国家建立更多的研究所。印度和中国等都是大国,在很多领域聚集着优秀的人才、大学和思想的宝库。我们必须灵活应用这些优秀的人才和思想,实现研发全球化。”

封闭变开放,建立合作研究所

IBM公司正走向研究开发的新时代,实施大变革,打破公司自我封闭的桎梏,在所有领域与其他公司、国家、自治体、大学开展合作,在世界各地建立研究所。今后,公司为开拓新的研发领域,将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金砖四国”(BRIC-――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建立新的研究所体制,即所谓的Collaboratory(合作研究所)。这是由Collaboration(合作)和Laboratory(研究所)组合成的一个词。建立合作研究所有三大目的:

第一,研究所针对“能源/环境”、“医疗”、“智能交通系统(ITS)”等大题目开展合作,合作可能会持续3年、5年甚至10年。项目完成,合作解除。合作期间则将任命所长,组织、人事方面与传统研究所无异。

第二,建立地点以“金砖四国”为中心。IBM决定今后将对新兴市场积极投资,合作研究所建立自无例外。IBM今后将会在这些地区将建立研究所,使研究所总数超越已有的8个。合作研究所选址会在最必要的场所,因为现场研究是极为重要的因素。例如,ITS(智能交通系统)研究将设置在实际交通最为拥堵的地方;由于70%的可可产在非洲,因此对可可基因的研究无疑适于放在非洲。

第三,对合作者的选取采取双赢原则。IBM公司将提供科研人员,对聘用的本地科研人员进行培训,IBM持有的知识产权可以自由使用;合作者将提供资金、设施和人才。

新开拓的合作科研大课题

IBM新开拓的科研课题都被认为是属于高成长的领域。具体课题诸如:能源/环境,包括太阳能电池、海水淡化、生物能源、燃料电池;交通系统和都市开发的基础ITS;禽流感对策;包括早老性痴呆在内的医疗电子;包括利于健康壮实的农作物大量生产的农业科学等。公司自2008年起相继了合作研究课题,如与东京应化工业共同开发下一代太阳能电池制造工艺,与京都大学合作开发下一代ITS系统,在医疗领域和美国非营利医疗中心Mayo Clinic为发展医用图像技术而设立了研究中心,和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事业所以及食品、水果公司Mars开始了合作研究可可基因的排列课题等。IBM公司从事这些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不在产品本身,而在增加技术许可的收入,推广咨询服务和有关软件产品,以及扩大高性能计算机等硬件的销售。

IBM自身拥有的核心技术有包括纳米技术在内的半导体技术、下一代计算机结构和云计算技术等。2005年12月,公司宣布与索尼和东芝在PowerPC的基础上成功合作开发出高性能多核Cell处理器。产品首先用于索尼公司的PS3游戏机上,后又将Cell Broadband Engine的改进产品PowerXCell 8i应用于IBM的巨型机Roadrunner上,共有12240个处理器同时工作,夺得了今年上半年业界第一速度,超过lP(千万亿次),达1.026PFLOPS。该产品安装在从事核武器等研究的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从属于美国能源部,从2009年起预定用于极度保密的计划。Cell处理器是IBM公司合作研发的肇始。

下一代先进技术研发计划CNSE

眼下正在成功开展的一项重要研发课题是将投资42亿美元、产官学合作的重大纳米技术计划――CNSEfCollege Of Nanoscal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见图1)。CNSE由IBM和纽约州政府、纽约州立大学共同主导。自2004年成立约4年来,纽约州政府已提供约10亿美元资金,并已与250多家公司联系,合作的科研人员超过1000人。参与的公司可以适当享受科研成果。展望未来,IBM还会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类似的计划。IBM从事这项计划的目的有二:一是针对从摩尔定律发展越来越困难的半导体技术,集中世界最优秀的科技人才,探索CMOS晶体管后的新替代产品;二是为减轻公司的科研资金负担。

全世界不断有企业参加到CNSE来,参加或有联系的企业当初不过7~8家,现在已超过了250家。参加的主要半导体企业除IBM外,有AMD、飞思卡尔、意法半导体、东芝等;半导体制造设备企业有Apllied Materials、荷兰的ASML Holding NV、东京电子等公司。2007年末,美国的半导体研发联合体(SEMATECH)也增强了参与筹划,今后与它有密切联系的企业也很有可能参与进来。这样,就能集中所有参加企业的杰出思想,选取最高技术,在半导体及纳米领域取得领先地位。

参加企业的经济负担甚小,假如某企业以现金或制造设备等共计1亿美元参与研发,那纽约州政府会在几年间分期给予1亿美元的补助。且参与企业都会获得开放的科研环境,首先,研究地点不是放在IBM公司内,而设在中立的SUNY、Albany等大学里。其次,成果利用是平等的。今天CNSE内IBM、AMD、飞思卡尔、意法半导体和东芝5家企业合作开发22nm以下工艺技术,5家企业都可以利用研发成果。

现在上市的微处理器、大规模ASIC、NAND闪存都采用45nm左右的工艺技术,领先企业计划于2009下半年~2010年开始采用32nm工艺量产。CNSE则引进了适用于22nm工艺的EUV(远紫外)光刻设备,构筑最先进的半导体开发/试制线。同时,加速了新材料的试验和研究,并建有300mm的晶圆生产线。

上一篇:巧布3G室内覆盖容量效益双丰收 下一篇:ZigBee收发器:从遥控产品开始扩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