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时间:2022-06-28 01:11:40

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知识、语言、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等。有些人自认为都已具备了;可是,在匆忙的行走中,还有一个问题“如何育人”更值得深思。我们认为,育人最根本的应是教导学生如何做一个善良、诚实、负责、积极向上、善于创新的人……从这一点出发,教师的任务还远远没有完成。

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性

教书与育人是统一的,应该普及在所有的课程中,应该展现在所有的教育工作者身上。我们认为,要做到教书与育人统一,首先应该在教师本身体现知识与道德的一致。教师本身的进步是教育工作进步的前提,对于这一点,教师们仍需继续努力。许多同行总把教育工作当作是一件求生存不得已而为之的糊口技能,感到工作是痛苦的、难熬的,这其实都是为自己披上了一件“囚衣”。做一个优秀教师,并不能意味着我们的收入待遇会提高多少,但却能使我们形成宽广的胸怀与高尚的人格。作为教师,需要有充足的敬业、勤业习惯,更要有不懈的创业精神和乐业情趣,从根本上说,需要我们内心平静,不浮躁,在物欲横流的现实冲击下坚守教师的良心与爱心。我们认为,唤醒爱、感悟爱、播撒爱在教学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教师在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时,其实也是一个自我洗礼和“净化”的过程,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一生也是一个不断“修行”与提升的一生,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教学相长”。

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在两个问题上是很难取舍的:一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特别是道德水平;二是考试取得优异成绩。理论上来讲,二者是一致的,但现实并非如此。一般来说,考试成绩更明显、直观,优异的成绩可以获得领导的赏识、家长的赞扬、同行的羡慕等;而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却是一个比较漫长和艰难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地渗透、感化和培养,并且其作用大概一时也难以看得清、看得全。纵然它更符合课标的根本要求,更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但其阻力之大、上升之难是可想而知的,这是我们目前碰到的一个最大困扰。因为学生答题答得好,不等于本身素质就高,反之亦然。

社会现实不断告诉我们,提升学生素质尤其是道德水平是迫在眉睫的,培养合格的现代公民应该是教育的第一要义,我们每个同行都应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探求生命中的真、善、美,在工作中学习、发现、思考、交流、共同进步,相信通过自己辛勤努力,一定能取得优秀的成果。

掌控自身的命运

世界有其永恒性,但并非不可改变。人们能通过努力掌握自己的命运吗?想想大家幼时的神话故事“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告诉人们什么?――永不言弃,坚持到底,坚持……我们应仔细体味这些神话的寓意:一个人可以很容易地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至少从做一个不错的人开始。

让我们从此慢慢地往前走。不久,可以发现自己的心灵变得平静了。有许多在过去会激起我们心灵波澜的事情,现在只能在大家心中顶多吹起丝丝涟漪。这时,应该想到自身的修为似乎又发生了一些变化。就这样,缓慢的,无声无息的。又过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的思想比较豁达。又继续几个月,我们的心胸变得那么开阔:就像海岸与江河的大堤――无论是平静的水面,还是激流涌动,还是疯狂的海啸,它依旧冷静地坐在那里,一动不动。我们甚至能体会到:不知何时,自己拥有了高尚的情怀,甚至还拥有睿智、聪明,还有更高的思辨能力。

可能你对此有不同的意见与看法。只不过,我们想说的是:过久地用眼睛盯着庸俗,慢慢地就会变的平庸。例如: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学生们列举出当今社会的一些不良现象,比如、弄虚作假、虐待老人等。有人也许会说:“礼崩乐坏,世风日下,我们也无能为力。”但是,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事情,对人们而言最关键的就在于选择――选择自己如何去做。“这世上有这么多不好的事情,大家该如何做呢?”我们一直坚信:每个人都是被尘埃蒙蔽了心灵之门的天使,需努力拂去心灵上的尘灰,才能显现出那灵魂深处的本性的真、善、美。因此,人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自己――我绝不会做此类的事情!接着,就是坚持了。不久,大家就会发现,在自己周围,也有一些或者说“不少”这样的人,我们的“梦”开始实现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和无限的。小恶会走向大恶,小善也会走向大善。雷锋、焦裕禄、郭明义……他们在奉献中实现了自身的价值,而更可贵的是,他们用自身单一的行为感动了无数人。在旁人眼中,他们是在“经营”和改变着世界。

结束语

有人说:“人之初,性本善。”还有人说:“人之初,性本恶。”其实呢?人人都是许多矛盾的综合体,性本有善、有恶,就像天使与魔鬼本来都存在于上帝的灵魂中,我们杀不死“恶性”,却可以孜孜不倦地培养“善性”,这就是正确的人类生命之路,也可以看成是螺旋式上升的曲折的历史之途。愿我们每一位同行都能够返璞归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自然而然地用善念来感化和教育孩子,做一个善良而有生活智慧的教育者吧!

(作者单位:山西省运城市实验中学)

上一篇:农村初中数学学科后进生的转化 下一篇:3月中国直销网络热门词条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