亘古不变的教学追求——扎实有效

时间:2022-06-28 12:55:26

亘古不变的教学追求——扎实有效

扎实有效,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课堂教学亘古不变的追求。怎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扎实有效呢?

一、巧抓突破口,牵一发而动全身

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曾提出“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阅读教学主张,这实际上就是要紧抓课文的“文眼”,或紧扣一词,教活一篇;或抓住一句,串联全章;或精导一段,拨通全文;或突破一点,举一反三。因此,我们要充分研读教材,善于发现并挖掘教学的突破口,从而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如《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通读课文,我们不难发现,一个“苦”字贯穿全文,“苦”就是本文的核心,本篇课文的“神”之所在,抓住它可使全文神聚,使一篇原本篇幅较长,内容较分散的课文有了向心力,从而达到了长文短教的目的。在教学时,我紧扣“苦”字,对课文进行有效整合,引导学生从“在安徽、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体会行走之苦;从古寺非常破败,体会住宿之苦;从就着山泉水啃干粮,体会饮食之苦;从李时珍在月光下认真地记录,亲自尝试药性,体会记录也很“苦”等等,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纲目》,不畏艰苦,甘愿付出,为万民造福的可贵精神。

二、创设情境,寓学于乐

过于紧张、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更不会高效。因此,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拥有一份轻松而又愉悦的心情,从而点燃学习的激情,产生情感的共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形成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这样教学活动才能得以顺利进行,教学质量才能有实质性的提高。

在教学《蒲公英》时,随着悠扬舒缓的音乐,我声情并茂地叙述:“冬末春初,蒲公英的花瓣落了,花托上长出了洁白的绒球,一阵阵风吹过,可爱的绒球就变成了几十个小降落伞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学生的情绪随之被调动起来,情不自禁地做蒲公英状翩翩飞舞,这时我不失时机地问:“小蒲公英们,你准备到哪里安家呀?”学生不禁抢着说:我要到田野里生长,那里有我需要的营养,我会长得棒棒的;我要到屋檐上安家,在那里,每天可以看到美丽的风景;我想在小河里安家,天天和小鱼、小虾玩耍,多开心呀……看着孩子们那一个个陶醉的样子,仿佛自己真的就是一朵蒲公英了。我话语一转,模仿着太阳公公的语气,和蔼地说:“孩子们,在你们临行前,太阳公公有几句话想送给你们,谁愿意做这位慈祥的太阳公公?”话音刚落,孩子们随即转换角色,进入意境,在情境体验中充分感受太阳公公对蒲公英种子的亲切关怀。就这样,学生整节课都置身于老师创设的课文情境之中,与蒲公英对话,和它们同呼吸、共命运,从而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三、抓住文本留白,放飞想象的翅膀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其中,巧妙地利用文本中的留白,为学生营造一个想象和创新的空间,让学生在空白处放飞思绪,这不失为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一个好方法。

1.利用情节补空白——拓展想象,再现画面

课文是例子,更是艺术品,有许多“留白”之处。教学中,如果教师抓住这些地方让学生展开想象,填补空白之处,就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悟出文章的真谛,提高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如《荷花》一课中“这满池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老师顺势问道:“荷花会有哪些姿势呢?”学生通过看图,调动已有经验,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那朵已经开放的荷花,真像一位穿着白纱裙的小公主,随着微风翩翩起舞。”“两朵对开的荷花,多像一对亲密无间的姐妹啊!”“你看,那朵荷花弯着腰,多像一个低头梳头发的小姑娘啊!”……在学生驰骋的想象中,更能感受到荷花的美,这不经意的“补白”,远远超出文字本身所蕴涵的美。

2.利用插图补空白——丰富想象,变“静”为“动”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文本不仅仅是课文教材中的文字,也可以是语言文字塑造的形象以及有关图像等,课文中的有关插图也是文本。教材中的插图是静态的,反映的是某个瞬间的形象。要想使画面“活”起来,教师必须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以补充画面上的形象和情节。

例如,教学《天鹅的故事》时,为了感受众天鹅齐心协力攻破坚冰的壮观场面,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想象:天鹅们会怎样破冰呢?有的学生说:它们会用头狠狠地去撞冰,撞得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有的说,会用翅膀使劲地扑打冰的边缘;还有的说,天鹅会卧在冰上,试图用体温来慢慢融化冰……通过想象补白,使这一群有灵性的鸟儿跃然眼前,充分感受到它们的智慧!

3.利用标点补空白——深入文本,变“无”为“有”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文字密切配合,成为文章中不可缺少的细胞。有些课文往往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标点,其实它的背后大有文章可做。如《揠苗助长》中写农夫拔完苗回到家后,兴致勃勃地说:“真把我累坏了!可力气总算没有白费,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长了一大截!”为了让学生感受农夫的那份高兴和自以为是,让学生紧紧抓住两个“!”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众说纷纭:见到他的妻子,他会忘乎所以地抱着她,边旋转边炫耀自己的功劳,他甚至在吃饭时、睡梦中也在念叨着自己的成就……通过补白,使这些似乎“无”的空白之处,渗透着极丰富的“有”。

4.利用结尾悟空白——顺势延伸,留下无穷回味

有的文章在结尾处戛然而止,可文章的情感却未全部表达尽,学生的兴致仍然高涨,此时就是一种“留白”,可以将这种弹性大的空白,巧妙地作为课堂延伸练习,让学生课外去填补。

如《鹬蚌相争》最后写道:“渔夫没有费一点力气,就把它俩一起捉住了。”此处文章故意留下了悬念。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这一点,巧妙地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鹬和蚌被捉住以后,结果会怎样呢?”小学生富于幻想,课堂上闪现着想象的火花。有的说,它俩仍然争斗不止,互相指责,结果,理所当然成了渔夫的下酒菜……通过补白,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也激起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总之,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因此,要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辩证观点,使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和高质量。

(作者单位 江苏省溧阳市后六小学)

上一篇:国家工作人员与非国家工作人员相勾结的职务犯... 下一篇:房权归属是否应当提出民事抗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