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更定”一词解释的初浅认识

时间:2022-06-27 11:08:46

【摘要】张岱《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一词的解释,人教版2001版解释为“凌晨时分”,人教版2009版解释为“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一个词却有相差悬殊的两种解释,“更定”到底如何解释才恰当呢?我认为“更定”解释为“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去得太早,没有领悟“人鸟声俱绝”的“绝”和“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独”所展现的意境。根据作者写作的历史背景、当时特定的心境、文章内容所描绘的意境,我认为,“更定”一词解释为“凌晨时分”比较恰当。

【 关键词】绝;独;心境;更定;凌晨时分

这几年上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发现书下对“更定”一词的解释在不停的变化。人教版八年级上张岱《湖心亭看雪》2001版解释为“凌晨时分”; 2004版解释为“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定,完了,结束”;2009版解释为“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

上网查,“更”是古代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为两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

晚上19:00----21:00(一更)

晚上21:00----23:00(二更)

午夜23:00----1:00(三更)

凌晨1点---3点 (四更)

凌晨3点—5点 (五更)

通过对课文内容反复的研究,我觉得对“定”的理解,不论是解释为“确定”还是“完,结束”,其实意思都是相近的,对“更定”的确切理解,要根据作者写作的历史背景、心境、文意等加以分析,理由如下:

一、从作者个人经历看

他是明未清初人,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拒不出仕,入山著书以终。在此历史背景下,张岱写了他的代表作《陶庵梦忆》(这是作者回忆早年生活的散文集)。而《湖心亭看雪》这篇小品文就出自本文。作者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浅的笔触融入到这篇描写西湖雪景的山水小品中。从这我们就能理解作者“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到“湖心亭看雪”的奇特行为了,即他是想借看雪来排遣内心的家国之忧思。

二、从作者当时的心境看

作者原来出生在富贵之家,清高孤傲是可以想见的。如今他一定不愿让别人看到自己的悲伤、落魄,否则,那无疑是往伤口上撒盐!他是那样聪明、博学的人,决不会那样做。那怎样才能既欣赏了美景、排遣了内心的苦闷,又不让人看到自己内心的伤痕?最好的办法,就是不为人知!于是他选择了“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之时!让空阔的天地、辽阔的雪景,模模糊糊的景色淹没自己所有的哀伤,忘记过去和现在!不让俗世的纷扰打乱他内心压抑的平静。本着这样的认识,我觉得,他到湖心亭看雪的时间应该是在晚上夜深人静之时。此时,人们已沉沉入睡,白天喧闹的、游人如织的西湖也已变得温柔、宁静,此时去赏雪,最符合作者的心境。只有此时,在白天一览无余的景物,在作者眼中才会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超凡脱俗的朦胧美、纯净美!更激发作者无穷的想象力,让作者恍如梦游,如置身梦幻般的仙境,忘记人世间的一切悲愁,而又生出无限的迷恋、美好之感,融入辽阔的天地之间,忘却自身的存在。基于此,作者笔下才有“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的亦真亦幻的、天人合一的脱俗美景!如果在“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去赏雪,时间尚早,路上或许还有行人,湖上可能还有游人。更何况,杭州在历朝历代都是著名的都市,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晚上八点左右”肯定还是有人在活动。不符合“人鸟声俱绝”所表达的意境和作者当时的心境。所以我认为“更定”不能解释为“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

另外,作者在“大雪三日 ,湖中人鸟声俱绝”的环境下,“独往湖心亭看雪”,其中的“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而一个人独行于茫茫雪夜,顿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人生彻悟之感。这和后文中出现的“舟中人两三粒”的说法,看似矛盾,实与他的出身和他自己文人雅士式的清高孤傲性格有关。在作者看来,荟荟众生不可为伍,如舟子,虽存在犹如不存在。正因如此,作者才选择夜深人静之时,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也不想看到别人。选择这样奇特的看雪时间,更能体现作者特立独行的性格。何况,选择夜深人静之时,也更能体现文人雅士赏景的独特之处:领略大自然的美景,应先由我这样的高雅之人来欣赏,才不负于这美景!那些俗人,只配随大流,在白天去凑热闹!只有像我这样的人才会选择合适的时间独领!由此推断,“更定”的时间不可能选在“初更以后,即晚上八点左右”。而应是在天地间只有我一个人存在的时刻!在这种时刻,这种心境、环境之下,才会有对雪景的虚实相结合的独特描绘:“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可以想见,作者划着一叶小船,在分不清天与地的白茫茫的世界漫游,任思绪翻飞、纵横驰骋,恍如“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由此景此情可以确定,“更定”指“凌晨时分”更恰当。

三、从文章内容来看

“雾凇沆砀”中的“雾凇”2009版书下注解为“水气凝成的冰花”。我从1998年《新华字典》修订本上了解到,“雾凇:寒冷天水气在树枝上结成的冰花,通称树挂”。作者当时是在船上观察到这一切的,说明当时的天色不是很暗,加之有雪的反光,作者看到的景色才会是亦真亦幻的:作者看到了长长堤坝的一点痕迹、湖心亭的一点轮廓,这是符合当时特定场景的真实描绘,可是作者是在行进的船上看岸边,看到的景物不是很清晰,只能借助想象,想象自己站在高处,雄视天下,看到了人的渺小、微弱,天地的辽阔无垠,所以才会有“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的感慨,而这一切美好的想象,不可能是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看到的(也就是五更:凌晨3---5点),那时怀有浅浅哀伤的作者也不可能有那样的好心境!因为对于一个满怀心事的人,最易触景伤情,即“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更何况是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而他笔下的景是美的,心情是旷达的、幽远的,所以 “更定”指“凌晨时分”即凌晨1---3点最恰当。那时的天色不是很暗,又有雪的反光,在那样的心境、景况下,作者笔下的景才会是脱俗的、朦胧的,作者的心情也是愉悦的。

其次,从文中“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可以看出,有人比他到的更早,从“烧酒炉正沸”可以看出,那位高雅之人已来的时间很长了,而作者也是一位高雅之人,肯定去得也特别早,何况天涯遇知己,作者还和那位高雅之士“强A饮三大白而别”,作者肯定去得也很早,所以“凌晨时分”,符合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者当时的心境。

再次,本文写于“崇祯五年十二月”,天气寒冷,这是可以想见的,“大雪三日 ”可见雪下得大、猛,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只有在凌晨时分,人少,安静,雪美,世界在作者眼里是纯洁美丽的,此时的作者,才可以放下心灵的禁锢,释放自己,随心所欲,而又不被他人发现自己内心的悲凉、伤痛,独享人间盛景、美景!所以,根据这一特点,我认为“更定”解释为“凌晨时分”最恰当。

综上所述,依据作者所处的环境、心境、和他独特的性格特点,我认为,“更定”一词的解释“初更以后,即晚上八点左右”不太准确,而解释为“凌晨时分”比较恰当。

以上是我对“更定”一词解释的一点初浅认识,只是我自己的一面之词,有不到之处请各位专家、同仁指正。

参考文献:2009年八年级上《教师教学用书》

上一篇:如何上好体育与健康课 下一篇:浅析历史素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