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招激活理科班哲学课堂

时间:2022-06-27 10:55:12

五招激活理科班哲学课堂

江苏省高考“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模式已经实行了四年了,在高考这个强大的指挥棒指导下,一般的学校都会很早地确定分科教学,进入高二以后,教学的方向性就变得非常明确。很多老师反应理科班(选修物理、化学或物理、生物)的哲学课是“学生难学,老师难教”。到底怎样才能改变学生对哲学课消极的学习态度和功利心理?怎样让理科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乐学、好学、善学、巧学?经过几年的教学摸索,笔者对理科班的哲学教学有了一些体会。

一、用平等的师生关系来化解师生间的隔阂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融洽的师生关系会对学生的学习情绪产生积极的影响,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在理科班要改变学生对政治课畏学、厌学、不学的状态及情绪,教师必须首先热爱学生、尊重和理解学生。只要多给学生一份师爱,学生就会回报一份真情。课堂上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认真聆听他们的声音。课后要多花一些时间与学生谈心交流,从身边小事到国家大事、从学习方法到成长的困惑、从对政治课的建议到国家考试制度的改革,谈学习、谈生活、谈社会,理解他们的想法,真诚地帮助他们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于是课堂上学生把你当老师,课堂外学生把你当朋友知己,不知不觉地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伙伴,师生间的隔阂就一扫而光了。

二、用理科的思维来证明哲学道理

作为理科班的学生,他们的特长是自然知识,所以理科班的哲学教育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让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走进政治课堂,运用自然科学知识作为佐证政治观点的材料。如讲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时,运用数学中的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几何图形来分析;讲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时,可以运用物理上的一些事例,如万有引力的公式只适用于宏观的、慢速的情境中,超出这个条件就不适用了。还有我们可以用理科的思维来证明哲学观点,如在讲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时,学生对工厂和生产科是不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产生了疑问。我就采取了数学上的反证法,假设工厂和生产科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那么生产科应该包含工厂,这显然是错误的。所以假设是不成立的,二者不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而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生听得心服口服。

三、用“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对于理科班的学生上课要有吸引力,所以要学会利用心理学牢牢把握住学生的心理变化,使其听得津津有味。比如我们可以利用问题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不平衡,使学生自觉自愿地学习。在讲“物质运动是有规律”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我首先出示了几个例子:1.太阳东升西落;2.春夏秋冬四季更替;3.水往低处流;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5.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6.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7.乌鸦叫丧,喜鹊报喜;8.红灯停,绿灯行。让学生来判断哪些是规律。这时大家基本上都把7、8排除了,但1~6中意见各不相同。这时,我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在书中找答案。由于不知道准确答案,自己又和别人的观点不同,学生就很想知道到底是谁对谁错,所以他们就会很认真地看书来寻求答案。看完之后,我再让学生来判断,这时,学生的判断就慢慢地向正确答案靠拢。四、用生活来实践哲学道理

政治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使政治课变得让学生乐学,还必须遵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如在讲“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时,引用中学生使用手机这个学生熟悉又敏感的生活问题,既让学生懂得了哲学道理,也明白了学校为什么禁止他们携带手机。在讲“事物总是变化发展的”时,引用个性化牌照这个社会现实问题,课堂的气氛变得热烈,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起来。在讲如“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时,我让六位同学分别在纸上画了人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然后把他们画的五官拼凑成一张“人头像”,用实物投影给大家看。可想而知,那幅“人头像”是什么样子。同学们看了哄堂大笑,同时他们也明白了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要树立全局观念,这比捧着书说教的效果要好得多。

上一篇:你让我如此心动 下一篇: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