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蛆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时间:2022-06-27 07:32:33

韭蛆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韭蛆是一种重要的地下害虫,严重为害韭菜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年来,韭蛆为害随着韭菜生产面积的扩大和韭蛆抗药性的产生而加重。本文综述了韭蛆的为害特点和发生因素,并从预防手段、预测预报手段和防治措施三方面概述了目前国内韭蛆的各种防治技术。

关键词:韭蛆;为害特点;发生因素;无公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6.33-1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4)12-0124-05

韭蛆为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rdoriphaga)的幼虫,分布范围广,为害重,是北方蔬菜生产上的一种重要害虫[2],可为害包括十字花科、葫芦科在内的7科30多种蔬菜。在北方韭菜产地为害尤为严重[3],造成的产量损失最高可达30%~80%[4]。

韭蛆的地下为害性给防治带来了困难。为防治韭蛆,菜农往往使用大量农药,甚至使用禁用高毒农药,致使韭菜农药残留非常高,严重影响韭菜的品质,“毒韭菜”事件频繁发生。韭菜是人们非常喜食的蔬菜,其无公害种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本文针对目前生产中农药残留以及韭蛆防治难等问题,立足于生产,从韭蛆的为害特点和影响其发生的环境因素等方面对韭蛆的侵害进行了分析,并对目前的综合防控技术进行了综述。

1韭蛆的为害特点

韭蛆具有钻蛀性和腐食性,可营腐生生活,常聚集在韭菜鳞茎、根部及假茎处为害,蛀食韭菜内部组织,由外及内,然后随着寄主的腐烂进入髓部,为害鳞茎,甚至钻蛀到白色嫩茎中为害,轻者植株叶片变黄,萎蔫下垂,难以萌发新芽,重者上部叶片基部断落,整株萎蔫死亡。夏季高温时,幼虫向下移动,主要为害鳞茎,使整个鳞茎腐烂,严重时韭苗枯萎,大片枯死,严重影响韭菜的品质和产量,成为韭菜发展的主要障碍[5~8]。

2影响韭蛆发生的环境因素

了解韭蛆的发生因素及为害特点可以更好地指导预防,减少韭蛆发生的初侵染源。韭蛆的发生因素和为害严重程度,不仅受温度、湿度、土壤质地、施肥种类和环境气味等外界条件影响,也与其自身的世代龄期相关。

2.1温度

韭蛆各虫态的生长最适温度范围为13~28℃,其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温度为20℃时成虫寿命最长,30℃以上高温环境下,产卵率低,有的成虫甚至不产卵或仅产数粒卵便死亡[4,9]。韭蛆在春秋季节为害较严重,原因是幼虫的垂直分布受土壤温度季节性变化的影响,常常表现为 “春秋上移,冬夏下移” [5]。

2.2湿度

韭蛆喜欢潮湿环境,张思佳[5]和梅增霞[4]等认为韭蛆生长的湿度以20%~24%最佳。湿度过大或过小对韭蛆各虫态生长发育都不利。因此,夏季温度高降雨多的天气是导致其种群数量减少的主要因素[4]。若单次降雨量在30 mm以下,可导致危害加重。如果暴雨之后,地面残留积水多,土壤空隙间氧气不足,则危害轻,高温干旱或多雨的夏季可有效降低韭蛆种群数量[5]。

2.3土壤质地和施肥种类水平

韭蛆虫口密度与土壤质地密切相关,发生最多的为中壤土,其虫口密度平均可高达200头/m2,轻壤60.74~89.7头/m2,砂壤 36.8头/m2[4]。

韭蛆成虫具有趋臭性,凡施用未经腐熟的有机肥特别是饼肥的易发生危害,施肥水平高的发生也偏重。臭气可吸引成虫产卵,加重危害[10]。

2.4连作

韭菜作为多年生宿根蔬菜,在较好的管理条件下,可连续采收10年。但是连作为害虫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虫量逐渐累积致使危害逐年加重。通常当年新播种的韭菜幼苗株被害较轻;2年以上的韭菜植株,由于生长旺盛,分蘖较多,导致近地面通风不良,为害加重[4]。

2.5气味

气味也是韭蛆为害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在韭菜盛花期或韭菜根株腐烂时,都会招来大量韭蛆成虫产卵,加重危害[5]。薛明等[11]发现相比大蒜、大葱、圆葱,韭菜的挥发气味对韭菜迟眼蕈蚊的吸引作用更强。

3韭蛆的无公害防治

韭蛆的防治,要把握“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针对韭蛆的为害特点和发生影响因素,前期加强对韭蛆的监测,一旦大发生抓住关键时期进行治理。韭蛆主要以幼虫进行为害,但是成虫的防治也不可忽略。消灭成虫,控制成虫产卵,可以从整体上降低韭蛆发生。监测成虫的发生动态掌握好韭蛆的发生盛期,一旦发现韭菜叶尖发黄变软,并逐渐出现倒伏时应立即灌药防治[12]。

3.1预防手段

3.1.1合理施肥由于韭蛆成虫的趋臭性,韭菜施肥应以腐熟的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农家肥要充分腐熟,以防韭蛆为害加重。化肥以氮、磷、钾配合施用为宜,适当补施微量元素肥料[4,5]。

3.1.2春季晒根根据韭蛆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在春季解冻韭菜萌发前,对韭菜进行晒根。用土铲将韭菜畦表土挖开翻晒,使其在-4℃低温及RH 60%以下的环境条件下暴露,经过5~6天,韭蛆会自然冻死、晒死、[13]。晒根同时清除田间枯枝烂叶及杂草,覆土前可沟施草木灰,既治蛆又能丰产。

3.1.3覆膜、撒灰法灭虫源韭菜收割后,韭菜畦上空往往会残留较浓的韭菜味,大批成虫嗅到气味飞来产卵。因此,收割后应在韭菜畦面上立即覆膜3~5天,待韭菜切割伤口愈合,韭菜气味消失后,再揭掉薄膜;或者及时撒施草木灰,可以阻止成虫产卵,并具有灭蛆、杀菌、增产等作用[14]。

3.1.4合理轮作尽可能将韭菜与其他蔬菜进行轮作,减少生产中虫源的积累。轮作年限在3年以上,可达明显效果[5]。

3.1.5阻隔趋避法覆盖防虫网对韭蛆成虫也能起到很有效的隔离作用。在成虫羽化出土前,将韭菜田加盖棚架式结构的30目防虫网,高度不低于1.5 m,可设内外2层门,四周压严压紧,接好缝,以防止成虫飞入产卵[5]。

3.2预测预报手段

预测预报可以很好地抓住防治的关键时机,避免治理过早造成浪费和错过治理时机,造成经济损失。目前常用的预测预报手段有以下几种:

3.2.1灯光诱杀成虫韭蛆成虫具有趋光性,可在韭菜地里安装日光灯,灯下放水盆,诱使成虫扑灯落水而死[5,15,16]。

3.2.2悬挂粘虫板韭蛆成虫对黄色敏感,可在成虫发生盛期将黄板悬挂于韭菜上方,对其进行诱杀[17],设置高度45~65 cm,以每666.7m2插粘虫板60块为宜。

3.2.3糖醋酒诱杀韭蛆成虫具有趋化性,可用糖醋酒液进行诱杀。当灯光诱集发现灯下盆中水里有韭蛆成虫时,可喷糖醋酒液诱杀。用糖3份、醋3份、酒1份、水10份,也可加药剂90%敌百虫晶体0.6份,配制成有毒的糖醋酒液,装入盆内放于韭菜垄间,每666.7m2放2~3盆,每5~7 d换1次有毒糖醋酒液[13]。

3.3防治措施

3.3.1传统化学药剂防治 防治韭蛆常使用的传统化学药剂主要是毒死蜱和辛硫磷。

毒死蜱目前使用的剂型有乳油、颗粒剂和微胶囊。毒死蜱乳油可使用剂量1.44 kg a.i./hm2或者使用48%毒死蜱乳油,在药后21 d防效均可达到86%以上[18,19]。3%毒死蜱颗粒剂防治韭蛆在药后20 d防效可达78.8%~86.95%[20]。微囊悬浮剂兼具速效性高和持效期长的优点,毒死蜱乳油对韭蛆幼虫的防治效果在32 d后毒力下降较快,LC50值为100.23 μg/mL,而微囊悬浮剂仍保持较高水平,LC50为15.63 μg/mL[21]。50%辛硫磷乳油施用量为7.5 kg a.i./hm2时,药后14 d防效可达75%以上。由于单独使用的防效相对较低,因此多采用辛硫磷・毒死蜱复配。20%辛・毒乳油用量2.4 kg a.i./hm2,药后20 d防效仍然在90%以上[19]。另外,40%毒死蜱乳油和高渗剂复配的农斯特3 750 mL/hm2对水15 000 kg,顺垄喷入韭菜根部,效果明显[22]。同时,开沟灌药结合施肥,防治效果会更优[23]。

毒死蜱和辛硫磷都具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对作物渗透性强,进入土壤后易与有机质结合,残效期长适用于防治地下害虫[24]。但是,在化学药剂的长期使用过程中,不同药剂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的田间药效差异较大,长期使用的毒死蜱和辛硫磷等药剂的抗性发展明显[12,24],毒死蜱和辛硫磷在韭蛆防治中会逐渐被禁用、取代,因此,无抗性药剂的开发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昆虫调节剂的开发逐渐进入大家的视野。

3.3.2昆虫生长调节剂目前使用较多的昆虫生长调节剂主要有灭蝇胺和灭幼脲。5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在使用剂量为0.45 kg a.i./hm2时,药后21 d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其持效性和药效均较好[18,25~27]。20%灭幼脲悬浮剂666.7m2用量600~800 mL加水灌根,药后30 d的虫口减退率在98%以上,药后90 d防效仍达86%以上。试验表明,低龄幼虫对灭幼脲最敏感,随龄期增加敏感性降低[28]。

灭蝇胺为三嗪类低毒昆虫生长调节剂,具触杀、胃毒和内吸传导作用,对双翅目昆虫的卵及幼虫有特殊生物活性,可使幼虫在形态上发生畸变,不能正常化蛹,田间试验表明其持效性和药效均较好。灭幼脲是一种苯甲酰基脲类的低毒昆虫生长调节剂,通过抑制昆虫表皮几丁质合成酶和尿核苷辅酶的活性,来抑制昆虫几丁质合成从而导致昆虫不能正常蜕皮而死亡,因此适用于防治低龄幼虫[28]。灭幼脲虽然持效期长,但速效性差,尽量在韭蛆大发生前5天使用为佳[28]。

3.3.3植物源杀虫剂目前使用较多的植物源杀虫剂主要有印楝素、烟碱和苦参碱。

印楝素是从印楝树提取的植物性杀虫剂,具有拒食、忌避、内吸和抑制生长发育作用。该药对环境、人畜、天敌比较安全。0.3%印楝素乳油在6 000 mL/hm2剂量下,药后14 d以虫口计防效在70%左右[27],药后24 d以保苗效果计防效可达79%[25]。烟碱是烟草生物碱的主要成分,具触杀、胃毒、熏蒸、杀卵作用。可使用10%高渗烟碱水剂,每666.7m2用药量对水 250 kg进行喷雾,在14、24 d的保苗效果均在72%以上,持效期较长。苦参碱具有触杀、胃毒作用,可麻痹昆虫神经中枢,凝固虫体蛋白,堵死虫体气孔,使害虫窒息而死。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每666.7m2剂量2 000 mL在药后7 d防效最高,为44.6%[29]。半个月以后已几乎无防效,用虫口减退率计算,防效可维持20 d,但是防效不高[30]。

植物源杀虫剂的防效均低于化学杀虫剂,但是印楝素有直接杀虫、拒食和趋避等综合作用,有望在适当增大剂量的情况下取得更好防治效果,值得深入试验。另外,烟碱对人畜高毒,虽然日光照射可加速其分解,但使用时仍需特别注意。

3.3.4生物防治目前对于眼蕈蚊科的生物防治研究较多,如利用捕食螨(Hypoaspis miles)防治根蛆(Bradysia paupera)和B. tritici,利用病原线虫防治蘑菇上的Lycoriella auripila(Sciaridae)。杨怀文等[31]研究报道,异小杆线虫D1能够寄生韭蛆幼虫和蛹,盆栽试验寄生率达82.7%。张宝恕等[32]研究表明,6种斯氏线虫科的Otio和异小杆线虫科的CB15寄生效果较好,在23℃时接入线虫5 d,寄生率均达80%以上。孙瑞红等[33]测得寄生死亡率分别为86.7%和93.3%。利用苏云金杆菌防治韭蛆的初步试验表明,当666.7m2剂量为5~6 kg时防治效果可达75%左右[34]。但目前国内尚无商品化的韭蛆生防药剂,其生物防治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此外,崔元英[35]研究发现当400亿孢子/g 球孢白僵菌WP的施用量为1 800 g/hm2时,同时对韭菜的保苗效果和对韭蛆的防治效果最好。

3.3.5其他防治措施籽粕防治法:籽粕是利用牛羊粪以及棕榈粕、花椒粕、蓖麻粕进行混合发酵而得,高成功等[36]用此法防治韭蛆,发现韭菜被害株率最高可降低20个百分点,防治效果可达84%以上,与毒死蜱灌根效果相当,但是产量明显高于使用毒死蜱的地块。

臭氧水防治法:臭氧是一种环保型防虫灭菌剂,不仅能杀菌灭虫,分解过程中还能疏松土壤[37]。任培华[38]在2012年研究发现当灌溉水中臭氧水浓度为6 mg/kg时,药后14 d对韭蛆的防治效果为79.01%,同时对韭菜的产量和品质均有较大提高。

灌水灭虫法:可在幼虫发生盛期使用。连续浇水淹没根系2~3天,韭蛆发生严重的田块灌水要淹没畦梗,这样可明显减轻危害。另外还可采取地下滴灌,使韭菜田表层土壤保持干燥,影响韭蛆成虫产卵和卵的孵化,降低幼虫的虫口密度,减轻韭蛆对韭菜的危害[39]。

沼液灌根法:韭菜割后3~5天施用沼肥2 kg/m2,撒施复合肥5 g/m2或沼肥对1~3倍的水浇灌施用,土壤干时多对水,反之少对水。另外,在韭菜迟眼蕈蚊的卵孵化初期尚未为害时用沼液灌根。1周后再灌1次,经常扒开韭菜根部,一旦发现韭蛆应立即灌根[40]。

由于韭蛆的地下为害性,农民常采用药剂灌根的方法进行防治。常用农药毒性偏高且用药量大,污染土壤,造成韭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对食用者造成危害。韭蛆在多年连续使用单一药剂的情况下逐渐产生抗药性,给防治带来新的困难。在韭菜的绿色安全生产中,急需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防治技术。杀虫灯、粘虫板以及防虫网技术,线虫法、籽粕法等方法都需要进一步推广。做好预防措施,充分利用好预测预报手段,配合使用无公害综合防治措施,将韭蛆的为害控制在源头上,选择成本低、效果好的技术,形成无公害韭菜栽培技术体系,积极开展新型防治方法的研究,推广应用新技术,保证韭菜的安全高质生产。

参考文献:

[1]杨集昆,张学敏.韭菜蛆的鉴定迟眼蕈蚊属二新种[J].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5,11(2):153-156.

[2]何振昌.中国北方农业害虫原色图鉴[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08.

[3]冯惠琴,郑方强.韭蛆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87,18(1):71-80.

[4]梅增霞,吴青君,张友军,等.韭菜迟眼蕈蚊的生物学、生态学及其防治[J].昆虫知识,2003,40(5):396-398.

[5]张思佳,许艳丽,潘凤娟.韭菜迟眼蕈蚊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1/2):82-84.

[6]刘长珉,张美燕,张万吉.韭菜地蛆生长规律及防治[J].北方园艺,1991,79(10):6-7.

[7]党志红,董建臻,高占林,等.不同种植方式下韭菜迟眼蕈蚊发生为害规律的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1,24(4):65-68.

[8]薛明,王永显.韭菜迟眼蕈蚊无公害治理药剂的研究[J].农药,2002,41(5):29-31.

[9]张学敏,杨集昆,谭琪.食用菌病虫害防治[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4.

[10]曹清莲.天津韭蛆发生规律及防治的研究[J].植物保护,1985,11(5):10-11.

[11]薛明,庞云红,王承香,等.百合科寄主植物对韭菜迟眼蕈蚊的生物效应[J].昆虫学报,2005(6):914-921.

[12]李顺莲,马进伟.韭菜韭蛆的防治方法[J].青海农技推广,2009(4):36.

[13]孙延国,李金华,王俊红.韭蛆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20):187,190.

[14]王凤英,陈志明,梁秀兰.韭蛆防治四法[J].四川农业科技,2007(10):54.

[15]齐金伟,黄绪甲.韭蛆综合防治技术[J].北京农业,2009(4):21.

[16]郑建秋,师迎春,张芸,等.灯光诱杀防治韭菜迟眼蕈蚊(韭蛆)[J].中国蔬菜,2005(12): 60.

[17]陈栋.韭菜迟眼覃蚊的可持续治理技术初步研究[D].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18]花爱军,王树礼,李大伟,等.几种药剂防治韭蛆药效示范试验[J].吉林蔬菜,2009(2):78.

[19]邢建安,沙莉,李艳霞,等.20%辛・毒乳油等杀虫剂防治韭菜迟眼蕈蚊田间药效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7(18):65.

[20]孔庆全,徐利敏.3%毒死蜱颗粒剂防治韭菜根蛆药效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1): 43-44.

[21]赵德,刘峰,慕卫,等.毒死蜱微囊悬浮剂的制备及微囊化条件的优化[J].农药学学报,2006,8(1):77-82.

[22]李国安.农斯特在韭蛆防治中的应用[J].河南农业科学,2005(4):88.

[23]张绍文,马长生,王兰菊,等.韭蛆防治技术[J].西北园艺,2003(5):38.

[24]杜春华.不同药剂防治韭蛆的田间药效分析[J].农药,2013,52(2):145-150.

[25]陈栋,张思聪,张龙.昆虫生长调节剂和生物农药防治韭蛆田间药效试验[J].植物保护,2005,31(1):82-84.

[26]慕卫,丁中,何茂华,等.韭菜迟眼蕈蚊的生测方法及防治药剂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2,17(S1):12-16.

[27]袁永达,洪晓月,王冬生,等.上海地区韭菜迟眼蕈蚊的发生与防治[J].上海农业学报,2006,22(3):43-46.

[28]庄占兴,韩书霞,张春学.灭幼脲对韭菜赤眼蕈蚊的活性及其应用技术研究[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3, 24(4):19-21.

[29]孙平,李洪奎,赵俊靖,等.防治韭蛆药剂筛选试验[J].植物医生,2011(1):33-34.

[30]张文学,卢巧英,郭为龙,等.不同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防治效果[J].陕西农业科学,2007(1):19-24.

[31]杨怀文,张刚应.利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双孢蘑菇眼蕈蚊[J].生物防治通报,1990,6(3):110-112.

[32]张宝恕,王学利,陈晓文,等.昆虫病原线虫防治韭菜根蛆的研究[J].天津农林科技,1994 (2):4-6.

[33]孙瑞红,李爱华,韩日畴,等.昆虫病原线虫Heterorhabditisindica LN2品系防治韭菜迟眼蕈蚊的影响因素研究[J].昆虫天敌,2004,26(4):150-155.

[34]成学美,董家兴,杨宪法,等.韭菜迟眼蕈蚊的生物学生态学及其防治[J].植保技术与推广,1998,18(4):21.

[35]崔元英.4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WP对番茄烟粉虱和韭蛆的防治效果研究[J].农业灾害研究, 2012(2):18-20.

[36]高成功,张晓雷,彭荣元,等.韭蛆防治新方法――籽粕防治法[J].山东农业科学,2012,44(3):100-102.

[37]王桂香,潘运国,朱继宏,等.韭蛆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23(6):180-181.

[38]任培华.臭氧水防治韭蛆的效果[J].植物医生,2012,25(6):38-39.

[39]尹怀富,王秀峰.地下滴灌对韭蛆发生和韭菜产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6(1):54-56.

[40]王顺生,李海燕.韭菜根蛆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J].温室园艺,2011(6):52-53.

上一篇:佩戴串珠有讲究 下一篇:超跑车钥匙 另一种奢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