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6-27 06:45:05

刍议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 要: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缺乏创新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本文遵循创新能力培养的规律,重点从好奇心的激发、课堂氛围的营造、主体地位的突出、大胆猜想的推行、自学活动的开展五个方面,详尽论述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

1 激发好奇心,树立创新意识

1.1 用数学发展史激发好奇心。

在数学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简要介绍数学发展史和数学知识在人们生产生活及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教育,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识,激发学好数学的热情。如教学“数列”时,可向学生简要介绍我国古代对“数列”的一些研究,当他们听到“数列”的广泛应用及我国对“数列”的研究比欧洲早三四百年,远远走在世界的前列时,感到非常自豪。

1.2 联系实例,激发好奇心。

运用生活实例,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直观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如,在讲“三角形的支撑”作用时,通过列举“三角形”在生活中的运用,学生很轻松地理解了“支撑”的概念。

1.3 设置悬念,激发好奇心。

数学中有一些诡辩题,它们或是错误地运用概念,或是错误地进行推理,这些诡辩题悬念重,足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面对学生的错误答案,教师还可设置“错题悬念”,在答案的逐步揭示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会得到激发。

1.4 利用现代教学设备激发好奇心。

教者可通过运用模型、图表、投影仪、幻灯片等媒体教学手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如在讲授“三角形面积时”,利用三角形模型,引起学生对三角形的边与边、边与角的变化的观察与思考。在具体的数字运算中,学生渐渐发现它们之间的一些变化规律,从而理解“三角形面积”的概念。

2 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创新活力

心理学理论认为:“创造过程是一个自我控制的自发的释放过程,适宜创造力发展和表现的条件是要实现和保障学生的心理环境。”布卢姆认为:“只有在自由、轻松的气氛下,学生才能最有效地学习,才能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陶行知说:“教育孩子的全部就是相信孩子和尊重孩子。”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用信任的目光关注每一位学生,用生动有趣的语言组织课堂教学。要善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组织学生对意义较大的问题进行讨论,以求共同进步。正确的见解要及时肯定,并给予鼓励;不正确的要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切不可恶意批评,挫伤其创新的积极性。只有在教者营造的相互尊重、相互激励、团结互助、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进入愉悦、宽松的思维境界,拥有最佳的学习心态,展开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从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高效地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的目的,激发创新活力。

3 突出主体地位,培植创新基础

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四个方面的特征:即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激励学生亲自尝试,要力求做到“三动”、“四多”,即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动脑思考和多练、多思、多听、多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消极的听众;学生是主动的求知者,而不是被灌输知识的容器,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一切教学手段为学生的“学”服务,要为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时间和具体条件,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探索的基础上,进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和教学体系。

4 鼓励大胆猜想,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最佳的方式是讨论,最有效的方法是质疑。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主动接纳学生的错误与失败,通过观察、比较、猜想、分析等思维方法,展开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对敢于设想创新、标新立异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表扬,以促进其创新思维发展。如在教学《圆锥》一节时,我让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形状,学生回答是圆、半圆、扇形等,居然还有学生回答是梯形。通过对比“操作”,学生明白了圆锥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学生在大胆猜想中发散思维得到训练。此外,还应加强逆向思维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设置障碍,引导学生从相反立场、角度,侧面去思考问题,当学生思维遇到障碍时,要及时引导学生迅速转向,执果索因,使思维顺序倒逆。这样既有利于拓宽思路,又有利于防止思维僵化,克服习惯思维。

5 开展自学活动,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指出:“我们今天要把重点放在教育与学习过程的‘自学’原则上,而不是放在传统教学原则上。”杨振宁博士曾作过这样的对比,中国学生的成绩一般都比美国学生好,但十年后的科研成果却比美国少得多。就其原因主要是美国的教育造就了学生活跃的思维、超强的动手和创新实践能力。我们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一些自由的时间,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自学活动。如,在活动课中,可提出问题,分小组进行解答,让他们在讨论中得出结果。在新课时,可放手让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加上自己的推想,尝试理解新知,然后各自发表自己的思维过程。此外,进行小制作、小发明,并经常表扬学生的劳动成果,也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只有帮助学生“学会自学”,才能保证其在未来的岁月里,随时能补充自己的知识,以迎接由科学技术革命带来的挑战。

小结

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定要求学生搞什么创造,发明什么东西,而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思考、探索,独立获得结论。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从这方面引导学生,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会被激发出来,创新能力就会得到有效提高,从而为今后真正的创造实践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方伟中.创新教育目标下的数学教学对策研究.数学教学通讯,2003.11.

上一篇:浅谈“数学教学生活化” 下一篇:谈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