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区域协调发展思考

时间:2022-06-27 06:21:01

安徽省区域协调发展思考

摘要:目前,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示范区是安徽省的核心发展区域,也是安徽省机制创新的示范区域。本文通过对示范区的发展解读,指出示范区是沿江中心城市跨越式发展的动力机制;是都市区构建的重要耦合点;也是沿江城镇群形成的触媒点,并根据示范区对安徽省区域发展所带来的变化,提出在安徽省域范围内构建出“三大城镇群——五大都市区——四级中心城市”的区域新格局,以保障安徽省区域统筹和协调发展。

关键词: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示范区;区域格局;协调发展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city wan jiang undertake transfer is the anhui province's development demonstration area, also is the anhui province mechanism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area.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emonstration zone, it is pointed out that demonstration area along the city center great-leap-forward development of dynamic mechanism; The metropolitan area of the building is an important coupling point; Also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city along the point, and according to the demonstration area of anhui province regional development brought about by the change, put forward in anhui province domain range constructed the "three big city-five big metropolitan area-level 4 center city" of the new pattern of the area, in order to ensure the region as a whole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 anhui province.

Keywords: wan jiang urban undertake transfer demonstration area; Regional patter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TU982.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一直把区域协调发展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其目的即通过区域间的协调发展,促进区域整体社会经济发展的效率和公平。伴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安徽省作为促进中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支点,其自身的区域协调发展逐渐成为决定安徽省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安徽省所实施的构建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的发展措施,正是承接安徽省“东向发展”的战略方针,通过政策引导积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打造安徽省核心发展区域,从而带动安徽省整体的大踏步发展。那么,如何利用示范区的发展契机,更深入地探索促进安徽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空间格局来保证区域一体化的持续发展,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2、示范区对安徽省区域格局的影响

2.1 优化组合,提供城市间联动发展的耦合点

目前,皖江城市带的城镇空间格局较为松散,整体结构呈现大中小城市共同联系发展的趋势,尚未形成空间网络化格局,目前区域内基本形成了合肥经济圈、马-芜-铜经济圈共存的局面,但两大经济圈内部的联系程度和对外的辐射度力度不够,皖江城市带的整体性经济效能无法得以充分的发挥,仍然呈现出分散发力的发展态势。

示范区正是促进皖江城市带整体发展的空间载体,通过示范区的建设发展,可以有效整合皖江城市带内发展资源,促进相互关联的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耦合城镇空间,使皖江城市带内形成等级明确、优化共生网络化的城镇体系。根据示范区所明确的合肥带动核、江南集中区和江北集中区,可以促生在安徽省中部形成形成以合肥为中心的省会都市圈;西部形成以安庆为中心的安池铜都市圈;东部形成以芜湖为中心的芜马都市圈,从而促进城镇间的联动发展,有效保障了资源的集约使用和区域的协调发展。

2.2中间突破,引领安徽省城镇群体系的跨越发展

合理的城镇群发展模式一般是以一个或两个大都市区为极点,通过综合性现代交通运输与信息化的手段加强城镇群中各城市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从而带动周边城市的人口和经济迅速增长。

通过示范区的建设发展,可以有效促进城市之间的功能组合,形成合肥、芜马和安池铜三大各具职能且向心集聚的都市区,继而组合成为安徽省首位城镇群——沿江城镇群。沿江城镇群是安徽省最具活力的发展区域,通过沿江城镇群的整体联动发展,带动南北两翼,从而促使安徽省整体的协调发展。

沿江城镇群的整体发展应当遵循“发展制造产业集群、培育中等规模都市区、壮大中产阶级”的“中间突破”道路,通过培育产业、人口素质、城市增长极核,壮大经济、社会、空间结构的中间阶层,从而促进区域间的协调统一,实现区域间的可持续发展。

2.3 突出重点,强化中心城市的实力提升

依托示范区的建设,示范区合肥、芜湖、安庆等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逐步成为可以辐射周边地区的综合性发展极。中心城市应从区域发展的需求和责任出发,明

确城市的定位,突出城市的区域辐射力。

其中合肥市应当提升作为省会城市的行政、商务、金融、信息等综合服务功能,着力打造滨湖新区,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加强合肥经济圈的集聚效应。

芜湖应当提升城市综合服务能力,增强城市区域竞争力,加快发展商贸、金融、中介、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建设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强化芜湖沿江中心城市地位,实施城市东扩南进,加快芜(湖)马(鞍山)同城化进程,促进与江北联动发展,密切与南京都市圈的合作,建设现代化滨江组团式大城市。

安庆按照打造皖西南中心城市的目标,全力拉开城市发展框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服务功能,向东融合,向西开放,推进与武汉城市圈、环鄱阳湖城市群的交流与合作,建设现代化历史文化名城,打造成为带动皖西南、辐射皖赣鄂交界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

3、安徽省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构想

从上文可以看出,示范区的发展对安徽省区域格局带来了崭新的发展思路,示范区的建设发展促使了沿江城市的协调合作,提升了沿江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耦合了城市空间,强化了都市区、城镇群的形成动力,从而促使安徽省逐步的形成“三大城镇群——五大都市区——四级中心城市”的层级分明、优化竞合的区域新格局。

3.1 依托皖江城市带,构建网络化城镇组合

依托皖江城市带,在安徽省域范围内构建出以沿江城镇群为发展龙头,以皖北沿淮城镇群和皖南“黄山旅游圈”城镇群为副的“一主两副”的城镇群格局。通过城镇群内部和城镇群之间明确的分工与协作,优化各城镇群的综合功能,提升城镇群的发展速度和综合竞争能力。强化沿江城镇群与其他两大城镇群的合作关系,明确职能分工,优化产业关系;各城镇群内部应当强化各城镇、各地域之间生产要素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打造出网络式的区域共同体。

上一篇:浅析建筑墙外保温施工与节能材料 下一篇:城市管线统一规划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