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姆斯基“普遍语法”概论及来自认知心理学的补充理论

时间:2022-06-27 03:05:14

乔姆斯基“普遍语法”概论及来自认知心理学的补充理论

摘 要: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假说为其整个理论体系的基石。普遍语法认为, 人类有一个与生俱来的抽象的、自足的形式系统作为人类语言的组织“原则”, 具体语言的学习则是代入相应的“参数”。 然而在过去的一二十年来,认知心理学所提供的证据显示, 乔氏的假说缺乏科学依据, 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语言的特性。于是就提出了像语言能力合成说这样的补充理论。

关键词:普遍语法;语言习得;认知心理学;语言能力合成说

中图分类号:H0-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1-0246-01

一、引 言

乔姆斯基的语言学说创立于上个世纪50年代, 被认为是一场革命 , 带来了崭新的语言哲学观和研究方法。 乔氏学说又叫做“转换生成语法” 或“形式语言学”, 是当代语言学最有影响的一支,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主流派。乔氏学说也大大提高了语言学在整个科学系统的地位, 美国(包括其他国家)各个大学在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相继开设语言学系, 这与乔氏学说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乔氏学说自创立至今经历过几次重大的变更, 但是不管其理论的具体主张如何变化, 有一个共同的精神是始终不变的, 这就是其“普遍语法”假说。它的核心内容为, 人类有一个与生俱来的、 自足的形式系统, 这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给人类语法设定了原则。 乔氏学派的研究方法和取向无不与这一语言哲学观相联系。

认知心理学在最近一二十年的迅速发展, 特别是关于人类语言认知能力的研究, 大大深化了我们对人的大脑与语言关系的认识, 也为我们验证乔氏“普遍语法”提供了可能。 本文所依据的认知心理学资料是斯坦福大学Flavell 等所著的Cognitive Development ( 《认知发展》)一书, 该书概括了过去20年来、特别是最近10年来在儿童认知发展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我们的工作是挖掘、阐释这一认知心理学领域中的研究成果的语言学意义, 来评判形式语言学的功过是非, 并且尝试建立更符合认知心理学的语言学理论。

二、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

a)普遍语法的核心内容

跟传统语言学相比,乔姆斯基学说的巨大转变表现在,从传统注重语言行为(或者语言运用)转到对语言内在机制的探讨。他们也把其理论追求看做认知科学的一部分, 主张从语言的角度研究人类的心智。集中体现乔氏思想的是其普遍语法。下面根据Chomsky(2002)、Pesetsky(1999)、 Cook & Newson(1996)等著述, 对普遍语法的核心内容概括如下:

(1)人类的认知系统存在着一个独立语言官能(faculty of language), 它是大脑的一个子系统。 全人类的语言官能是一致的,是人类的一种天赋能力。 语言官能具有独立的生物实体,它是一个离散的无限系统,可以生成无限的句子。

(2)普遍语法代表语言官能的初始状态。 它是人们能够学会一种具体语言的内在原因。 普遍语法是人类语言的初始状态,主要解释深层语法现象。一般的语法主要是描写现象, 普遍语法则是探讨如何生成这些现象。

(3)普遍语法关注的是语言的能力, 而不是语言的应用。该学派认为语言的首要功能是为了思维和认识世界,而不是为了交际。

b)根据普遍语法得出的推测

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如果确实存在的话,那么可以预期以下情况将会发生:

没有接触到任何现实语言的儿童,比如狼孩,可以自发的创造一种语言,它代表着普遍语法。而且这类儿童在与人类分离的情况下,会自发创造一种一致的语言,因为按照乔氏所说,普遍语法不仅是与生俱来的,而且是全人类一致的。

每个人的语言能力应该是一样的,因为他们拥有一样的先天语言官能。

儿童语言习得过程一开始就是十分复杂的,因为他们的任务是把“参数”带入先天的普遍语法原则而已,就不会有“独词句” “双词句”等这种由简到繁的语法学习过程。

显然,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所做的推定与实际情况是大相径庭的。乔姆斯基提出普遍语法主要是根据逻辑推理和哲学假设,但是他们所讨论的确实一个具体的人类认知问题,而这时可以通过实验手段加以验证的。

三、 语言能力合成说

1 语言能力合成说内容概要

我们提出“语言能力合成说”是收到了皮亚杰的语言习得理论的启发。皮亚杰认为,语言习得的一个认知前提(更基本的认知能力)为符号表征能力,儿童只有拥有了这种能力,才有可能习得词乃至句子。同时他又认为符号能力也不是天生的,是儿童认知发展的一项成果。皮亚杰的这一观点已经为认知心理学界所普遍接受,但是他并没有全面探讨人类语言的习得到底需要多少种认知前提。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我们长期以来对语言的观察、研究,我们认为以下六种认知能力构成语言习得的认知前提:

(4)符号表征能力: 皮亚杰所提出的“符号表征能力”相当于巴甫洛夫的“第二信号的认知能力”(第二信号系统与所代替的事物之间的关系是人为的、约定俗成的,他们的关系具有任意性和社会性)。只有人类才有创造、习得和使用第二信号系统的能力。

(5)记忆、预见能力:记忆能力是语言习得必不可少的能力。人的语言能力必须后天习得,语言中的词汇、语音、语法都必须通过记忆才能掌握。一个人记忆能力的高低可以直接影响他学习语言的速度,也会决定他一生语言能力的高低。人不仅能够记忆过去经历的事,而且还能够根据经验预见未来要发生的事。动物一般缺乏对未来事件的预见能力。

(6)联想、推理能力:人类还具有联想能力和抽象的逻辑推理能力。在词语意义的引申和语言的表达中大量存在着“比喻”或者“隐喻”现象,这都与人们的联想和推理能力有关。每一种语言都有丰富的连词,它们都表达各种逻辑关系,常用于篇章的组织。

(7)声音、形状的辨别能力:认知心理学的实验证明:从生命的早期开始,或者是从一出生开始,婴儿就具有令人称奇的辨音能力,能够区分在物理和声学特征上几乎相同,但属于不同语音范畴的声音。

以上是与人创立和习得语言关系最密切的六种重要的认知能力,当然,有关的认知能力还不止这些。我们强调上述认知能力,目的是要说明一个基本的哲学观点:人的语言能力是第二位的,它是很多种更基本的认知能力协同工作的结果,因此语言知识不是先天的,它是后天人们依赖这些认知能力逐步习得的。

2 语言能力合成说的优越性

语言能力合成说目前仍处于草创时期,其理论表述仍然是粗糙的。尽管如此,跟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假说相比,“语言能力合成说”的优越性是明显的,可以更好的解释各种语言现象。其优越性简单表述如下:

1)这些认知能力的存在都有扎实的心理学研究基础作支撑;

2)可以说明语言必须通过后天才能习得的现象。必须在这些更基本的认知能力发展成熟之后,才有可能通过后天的学习而习得一种语言;

3)可以成功的解释不同语言的共性和个性。不同民族的人具有相同的认知能力和认知对象,这是形成语言共性的基础。但是不同的民族在如何应用这些认知能力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4)可以说明人的无穷认知能力。不仅语言能力是合成的,一切学习其他知识的能力也是这些基本的认知能力合成的。

四、 结语

人的认知能力呈层级性,语言能力是更基本的认知能力协同合作的结果。虽然乔姆斯基的理论开创的新的语言学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但其也有许多有失偏颇之处。首先我们不应否认其贡献。更何况还有些科学合理的理论是在“普遍语法”这个有些失准的理论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然后我们才能再在此基础之上发现那些更合理更接近现实的研究理论来探索并揭示真正的人类语言的奥秘。

参考文献:

[1]Chomsky, N. Language and Mind (Enlarged Ed.) [M]. San Diegoo, CA: Harcount Brace Jovanovich, 1972

[2]Chomsky, N. Language and Problems of Knowledge: The Managua Lectures [M]. Cambridge, MA: MIT Press, 1988

[3]Cook, V. & M. Newson. Chomsky's Universal Grammar: An Introduction [M]. UK, Oxford: Black well Publishers Ltd.,1996

上一篇:高师音乐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下一篇:影像的介入对当代绘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