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中语气词“嘛”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分析

时间:2022-06-27 02:58:20

句中语气词“嘛”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分析

摘 要:句中语气词“嘛”在句法结构上起着停顿标记的作用,在语义上表示“显而易见”,在语用上则起着划分话题和述题、调节人际关系和加强语篇衔接的功能。“嘛”同“呀”“吧”“呢”“啊”等句中语气词一样,其语义和语用特点都与相应的句末语气词相关。但在语义上表示“显而易见”则是“嘛”独有的特征。

关键词:“嘛” 语气词 语义 语用 “显而易见”

语气词“嘛”可以用在句尾,也可以用在句子中间。本文探讨“嘛”用在句中的情况。关于“嘛”在句中的语义和功能,学者有多种解释,如“显而易见”“随伴停顿”“标记话题”“标记后景”“标示承前”“表示说话人对命题的确信态度”“暗示听话人应当认同”等[1]。如果在研究中区分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不同的层面,那么可以说,“随伴停顿”是指句法结构的暂时中断,“显而易见”和“对命题的确信态度”则强调“嘛”表示的语义特征,其他如“标记话题”“标记后景”“标示承前”“暗示听话人应当认同”等,则涉及句子信息分布、上下文、人际关系等语用因素。本文试图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探讨“嘛”在句中的特征。

一、“嘛”的句法特征

赵元任将“嘛”(他写作“么”或者“”)称为“hesitation marker”(犹豫标记),可以用在主语、小句或者整句后边,如例(1)~(4)。[2](P81;P801)

(1)他辞职的意思么,竟然打消了。

(2)今天我不能,明天,待会儿再说罢。

(3)要是他不肯,你就让他去罢。

(4)我说的是!你就是不懂!

例(1)中,“么”用在主语“他辞职的意思”后。例(2)中,“”用在时间短语“明天”后。例(3)中,“”用在条件小句“要是他不肯”后。例(4)中,“”用在两个句末。例(1)~(3)中的“么”和“”,就是句中语气词。例(4)的“”是句末语气词。本文主要讨论前者。

如果考察一下句子的内部,就会发现“嘛”的前边可以是连接词(如例(5))、名词短语(如例(6))或者副词(如例(7))。但是却不能在介词与其宾语之间(如例(8)),在状语与其谓语之间不太好(如例(9)),也不能在动词与其宾语之间(如例(10))。

(5)因此嘛,我们最好在城里买房。

(6)因此我们嘛最好在城里买房。

(7)因此我们最好嘛在城里买房。

(8)*因此我们最好在嘛城里买房。

(9)?因此我们最好在城里嘛买房。

(10)*因此我们最好在城里买嘛房。

就是说,从句法结构上看,“嘛”不能放在动词或介词与其宾语之间。如果将其他句中语气词“呀、吧、呢、啊”放到上面例句中“嘛”的位置,情况大致一样,这里不再列出。

但是,在实际话语中,“嘛”的使用比较复杂,例如:

(11)现在电视对我影响也不是很大,我已经很少看,现在很少非常少,不过有个电视机的话会看得多一点,但没有嘛,就不会想看。[1]

例(11)中,“但没有嘛”一方面接上文“不过有个电视机的话会看得多一点”,类似于句末语气词“嘛”。另一方面,正如屈承熹所说,该句的“嘛”又与下文的“就”呼应,引出了结论“就不会想看”,所以又可以看作是句中表示“随伴停顿”标记的“嘛”。[1]

赵元任的“犹豫标记”[2](P801)和屈承熹的“随伴停顿”标记[1],都恰当地反映了句中语气词“嘛”的句法特征。可以说,从句法结构看,句中的“嘛”与其他句中语气词一样,是停顿标记。

二、“嘛”的语义特征

学者一般认为,“嘛”在句中表示“提请注意”,在句末表示“显而易见”[1][3](P337~338)。现在用以下例句说明“嘛”的基本语义。

(12)“我打算写书啦。”她的眼里立时放出光来(多么势利)。“我考虑来考虑去,走这条道比较便宜。描写水兵生活的嘛,基本还是空白。”(王朔《空中小姐》)

(13)“你真这么想又怎么啦?我不明白。人为自己考虑这很正常,我就是这样儿。用不着不好意思假装关心别人。”“什么叫假装关心、不好意思?我就没那么想嘛。我跟你还有什么可假装的?也许你常对我假装但我没有。”(王朔《空中小姐》)

例(12)“描写水兵生活的”后边加“嘛”,语义上表示“显而易见”,引申为对方应该知道“描写水兵生活的(书)基本还是空白”。例(13)用句末语气词“嘛”,“我就没那么想嘛”,表示“显而易见”,目的是纠正对方可能的不同看法。可见,句中“嘛”和句末“嘛”一样,都有显而易见、不言而喻等含义。这也不奇怪,因为句中“嘛”是由句末“嘛”发展而来,[4][5]两者在语义上必然还有很多联系。

汉语还有一些句末语气词,也可以放在句中。我们下面比较一下“嘛、呀、吧、呢、啊”五个句中语气词的情况。如:

(14)因此嘛,我们最好在城里买房。

(15)因此呀,我们最好在城里买房。

(16)因此吧,我们最好在城里买房。

(17)因此呢,我们最好在城里买房。

(18)因此啊,我们最好在城里买房。

例(14)~例(18)各句中的语气词在句法上都表示一种停顿,在语用上都表示“因此”(即原因)是句子的话题。但是在语义上却不相同。例(14)的“嘛”表示“我们最好在城里买房”是显而易见的道理。例(15)的“呀”,表示下文对听者可能是一种惊奇的事情(如听者没有想到在城里买房)。例(16)的“吧”,表示不太确定、没有把握,需要征求对方的意见。例(17)的“呢”,则表示纠正对方可能有的不同想法,如听话者可能不同意“最好在城里买房”。例(18)的“啊”,则有语重心长的劝说意味。

以上语气词都具有“提请注意”的意思,但其中只有“嘛”表示“显而易见”。

三、“嘛”的语用特征

除了句法和语义以外,对“嘛”的研究离不开语境。吕叔湘与赵元任(1968)一样,还未区分例(19)的句末“嘛”和例(20)、(21)两例的句中“嘛”,但是他注意到了“嘛”字句的上下文,如例(19)~(21)。[3](P337~338)

(19)你去问他嘛,他一定知道。

(20)有意见嘛,大家好好商量。

(21)这个问题嘛,很简单。

他解释说,例(19)的两个小句是因果关系:因为“他一定知道”,所以“你去问他”。例(20)和例(21)的“嘛”则是“唤起听话者对于下文的注意”。

从语用看,句中“嘛”具有划分话题和述题、调节人际关系和加强语篇衔接的功能。

(一)话题和述题

首先,“嘛”具有分开话题和述题的功能[1]。我们看例(22)和例(23)的例子。

(22)因此嘛,我们最好在城里买房。

(23)“错了。”我嬉皮笑脸地说,“我是压根儿就不从书中学道理、长学问的人。活着嘛,干吗不活得自在点。开开心,受受罪,哭一哭,笑一笑,随心所欲一点。总比埋在书中世界慨然浩叹,羡慕他人命运好。主人翁嘛。”(王朔《空中小姐》)

例(22)中,“嘛”用在连接词“因此”后面,将“因此”(即原因)标记为话题,下面“我们最好在城里买房”则是说明原因的述题。例(23),第一个“嘛”引出话题“活着”,然后是述题“干吗不活得自在点”。同一例中第二个“嘛”用在“主人翁”后,全句末尾,表示“(我们是)主人翁”这个情况是显而易见的,但需要再重复一遍。可见,“嘛”用在句中,是话题标记。

当然,有时候,两者是很难区分的,如例(11)。

例(11)中,“但没有嘛”是上文“电视对我影响不大”等的述题,说明很少看电视的原因。同时,“但没有嘛”又是下文的话题,引出述题“就不会想看”。就是说,在实际语言交际中,“嘛”可以同时充当上文的话题标记和下文的述题标记。

(二)人际功能

学者注意到句末的“嘛”具有人际功能。[6]其实,句中的“嘛”也具有调节人际关系的功能,如例(24)所示。

(24)演讲者工农兵学商都有,全部语调铿锵,手势丰富。也不乏声嘶力竭,青筋毕露者。内容嘛,也无非是教育青年人如何读书,如何爱国,是一些尽人皆知、各种通俗历史小册子都有的先哲故事,念几首“吼”派的诗,整个一个师傅教出的徒弟。(王朔《空中小姐》)

(25)我冲他一挥手,气呼呼地坐下,不看他。他难堪地笑,站着不动:“不要这样嘛,有什么意见可以提。”(王朔《空中小姐》)

例(24)中,“内容嘛”是分句的话题,引出下面的新信息。“无非是”的使用,表明这些新信息应该是显而易见的。由此,通过提示共享信息,拉近了双方的距离。例(25)中,“不要这样嘛”用句末“嘛”,表示劝说,带有一种老朋友的口气。

(三)语篇衔接

“嘛”表示“显而易见”的信息,而“显而易见”的信息指特定语境如上下文中出现或者推导出来的信息。因此,“嘛”不论在句末还是句中,一定会涉及到上下文的连贯和衔接。

(26)“我打算写书啦。”她的眼里立时放出光来(多么势利)。“我考虑来考虑去,走这条道比较便宜。描写水兵生活的嘛,基本还是空白。”她的眼睛几乎是充满柔情了。(王朔《空中小姐》)

(27)“哎,奇怪了。”他强作镇定地笑,退了一步看着地面说,“这不是你们家,这是公共的地方,我走走怎么啦?”“就不许你走,没什么道理。”“哎,哎,奇怪了。”他干笑着看大家,“莫名其妙嘛!”“少废话,不让你走你就别走,该到哪儿呆着哪儿呆着去,办公室里又不是没你椅子。”“你这就没道理了嘛……”(王朔《空中小姐》)

例(26),“描写水兵生活的嘛”是句子的话题,“基本还是空白”是说明它的述题。如果考虑更大的语境,可以发现,上文曾提到“写书”,而“描写水兵生活的(书)”是书的一种。“写书”和“描写水兵生活的”在语义上构成词汇衔接。例(27)用了两个句末“嘛”,前边的“奇怪了”与“莫名其妙嘛”也构成同义词汇衔接。后边的“你这就没道理了嘛”,也重复了上文“这不是你们家,这是公共的地方,我走走怎么啦”的意思。可见,“嘛”不论在句末还是句中,都有通过词义将语篇各部分联系到一起的作用。

下边再看语气词“呀、吧、呢、啊”在语篇使用中的例子。例(28)~(31)中a句是句中语气词,b句是使用相应的句末语气词。

(28)a.我笑嘻嘻地跟他说:“我告诉你件事,吴迪自杀,不是怕折,为什么我知道。”“嘁,你又知道了。”“你们全弄拧了。”“我这人,宁吃白煮蛋,不听摆活蛋。”“不是摆活。她呀,”我神秘地说,“是因为爱我无望。”“嘿,瞧你那一脸光荣。”片警十分腻味地说,“合着你巴巴儿地把我请来,就为听你这些缺德事?她怎么死的,与我无关,我得值我那班去,你呢,留神她的鬼魂吧。黑更半夜起什么腻呀。” (王朔《空中小姐》)

b.人家都说我,原来你不这样说话呀,怎么变成这样?(王朔《空中小姐》)

(29)a.要帮助一个同志吧,就要帮助最困难的同志。(王朔《空中小姐》)

b.“懒得做就去食堂打点吧。”我站起来装饭盒。(王朔《空中小姐》)

(30)a.“我想她的意思是指她对你的无原则迁就。我全知道你们之间闹的那些破事,最细微的情节都知道。你表现的像个无赖,而阿眉呢,也做得不好,像个资产阶级小姐。”(王朔《空中小姐》)

b.“我会养你一辈子。”我信誓旦旦。“你拿什么养,用嘴?”我发觉落入了她的圈套。我都忘了,我还没有工作呢。在她眼里,我一定像个全靠祖上荫庇的员外。(王朔《空中小姐》)

(31)a.“你想害我?”“怎么能说是害呢。假如说你爱上了我,假如啊――”吴迪笑着点点头:“你说吧。”“你爱上了我,吃完饭就跟我走了。我也爱上了你――这不是没可能的――深深地爱上了你,别笑嘛。”(王朔《空中小姐》)

b.可是,老天,她温柔得不正常啊。(王朔《空中小姐》)

例(28)a,警察怀疑主人公与吴迪之死有关,于是主人公为自己辩护,用“她呀”表示下面是可能会令人奇怪的事情――“(她)是因为爱我无望”,而“我神秘地说”证明前边的“呀”的确有令人奇怪的意思。例(28)b,句末的“呀”也表示惊讶,说话人刚发现“原来你不这样说话”,后边的问句“你怎么变成这样”也证明了这点。例(29)a,“吧”表示“要帮助一个同志”的假设,用商量的口气。例(29)b,“懒得做就去食堂打点吧”,句末“吧”也表示商量。例(30)a,说话者用“而阿眉呢”,是要否定听者可能有的阿眉表现得比“你”好的预设。例(30)b,“我还没有工作呢”,句末“呢”就是要纠正对方可能有的以为说话者有工作的想法。例(31)a,“假如啊――”表示带有强烈感彩的假设。被对方打断以后,又接着说出了述题部分“你爱上了我”。在例(31)b中,句末“啊”表示感叹。

可见,句中语气词都是从句末语气词发展而来的,其语义和语用功能,都与相应的句末语气词紧密联系。总之,“嘛”与其他语气词一样,都具有句中停顿、标记话题和述题、加强语篇衔接等作用,但其“显而易见”的语义特征,又与其他语气词不同。

参考文献:

[1]屈承熹.提顿词“嘛”与句末虚词“嘛”:语法分工与语用整合

[J].修辞学习,2008,(5).

[2]Chao,Yuen-ren.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M].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8.

[3]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4]方梅.北京话句中语气词的功能研究[J].中国语文,1994,(2).

[5]强星娜.话题标记“嘛”与语气词“嘛”[J].汉语学习,2010,

(4).

[6]杜建鑫,张卫国.语气词“嘛”的用法及语用功能研究[J].湖北

社会科学,2011,(5).

(胡明亮 广东湛江 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524048)

上一篇: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高校人才培养工作 下一篇:梦想照亮现实的北京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