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系统动力学角度浅析吉芬商品

时间:2022-06-27 12:53:54

从系统动力学角度浅析吉芬商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实验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摘要:独辟蹊径,采用系统动力学的分析方法,针对之前发生的食盐抢购现象引入诱导因子的概念,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吉芬商品的生成、归属问题,并以长期和短期为限论证了不同时期吉芬商品的供需特点及可能的均衡状况,得出了创新型的结论。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诱导因子;供给需求;均衡

中图分类号:F031.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3-0012-03

引言

吉芬商品是这样一种商品: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得总效应与价格同方向变动。这类需求量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的特殊商品就被称做吉芬商品。对吉芬商品,很多学者已经做了大量研究。苏斌(2004)从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角度反驳了西方的传统观点,并在新的假设基础上对吉芬物品及其现象进行新的解释,认为吉芬现象并没有违背需求规律 , 而是特殊情况下正常的经济现象。张攀春(2010)认为吉芬效应是吉芬商品的扩展,其本质是短缺经济,并提出用增加供给和增加收入双管齐下的方法来解决吉芬效应。郑大川(2007)利用最基本的供需曲线对吉芬商品做了全新的解释,且通过房地产市场的实证分析验证了新解释的可靠性。唐炎森(2001)通过定性分析,提出吉芬商品并不是需求定理的例外,而是需求的变动。

以上学者的研究大都是针对西方经济学中吉芬商品是否遵循供求定理展开的,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比较分析,并且以主观描述居多,缺乏有力的实证研究。基于此,笔者在借鉴前人理论经验的基础上,从吉芬商品的概念出发,大胆采用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借助流图分析和诱导因子,对吉芬商品的存在条件、归属判定以及供需均衡状况进行了系统剖析,得出了有益于理论实践的结论。

一、系统动力学流图分析

(一)系统动力学简介

系统动力学是在总结运筹学的基础上,为适应现代社会系统的管理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它不是依据抽象的假设,而是以现实世界的存在为前提,不追求“最佳解”,而是从整体出发寻求改善系统行为的机会和途径。具体而言,系统动力学包括如下几点:(1)系统动力学将生命系统和非生命系统都作为信息反馈系统来研究;(2)系统动力学把研究对象划分为若干子系统,并且建立起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因果关系网络,立足于整体以及整体之间的关系研究,以整体观替代传统的元素观;(3)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方法是建立计算机仿真模型-流图和构造方程式。

(二)流图分析

2011年3月,随着日本核泄漏形势的日趋严峻,我国出现了大范围的抢盐热潮,并于3月16日达到高峰,波及内陆多省。食盐抢购中,出现了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动的现象,可认为此时的食盐是吉芬商品。

以食盐抢购作为一个系统,基本要素有订货、库存量、价格、销售速率、期望库存量和市场信息滞后期。依据这些要素并做适当补充,做出食盐抢购系统的流图,如图1。图1中,订货速率、销售速率为流量,库存量为存量,库存偏差、恐慌程度、价格为辅助变量,炒作者供给量、库存调节时间、市场信息滞后期、期望库存量、谣言为外生变量(常量)。根据实际情况,作如下假设:(1)谣言来自于炒作者,可以计量,炒作者是为了哄抬食盐价格,牟取暴利,因而其食盐供给量短期内保持稳定;(2)食盐销售者根据需求制定订货策略,由于食盐需求者的信息反映至销售者有一定滞后期,所以销售者库存量总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基于以上假设,分析该系统。日本核泄漏引发国内谣言,导致民众恐慌程度上升、食盐销售速率增加、库存量减少,在期望库存量不变的情况下库存偏差增大、订货速率增加,但是炒作者的食盐供给量是固定的(短期),使得销售商得不到足以弥补库存偏差的食盐量,造成库存量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不得不提高价格、缩小库存偏差。同时,由于市场信息滞后期的影响,销售商所订购的食盐(根据上一期消费需求订货)远远低于当期需求者的需求量,这又进一步导致食盐库存量不足、价格继续上涨,带来新一轮的社会恐慌程度增强、食盐销售速率增加,产生食盐抢购“热潮”。抢购又一次带来价格上升、社会恐慌,进而是销售速率的增加、抢购的加剧,如此螺旋式上升,形成“恶性循环”。

长期内,由于“恶性循环”导致食盐价格不断上涨,库存供不应求,销售商会调整期望库存量,增加供给以赚取更多利润;与此同时,政府部门一方面严厉打击炒作行为,强令生产者增加供给,另一方面做宣传教育,使民众认识到没必要“抢盐”。此时,由于市场信息滞后期的影响,销售者不能立即感应到需求降低的情况,这就形成了一个过程,即生产者生产增加,销售商订货增加,消费者购买量减少,带来的后果是销售商库存量大幅增加,进而降价出售。

由此可见,价格与需求同方向变动,即形成吉芬商品,必须借助于一个中间变量――恐慌程度。而引起同向变化的直接原因是需求量的增加,导致销售速率增加、价格上升、恐慌程度加强,销售速率又加强,循环往复,螺旋上升,造成价格上升、需求增加的假象。

二、吉芬商品的进一步研究

(一)吉芬商品的生成条件

食盐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动,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恐慌程度影响到需求,进而影响到价格,并且逐渐递进形成一系列的需求价格对应值。可见,要成为吉芬商品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基本假设①

(1)商品生产者和销售者是两个不同的主体,销售者仅仅提供商品,不能决定实际供应量。

(2)商品供给在短时间内保持不变,由于信息滞后或不法炒作等,生产者不会增加产量。

(3)销售者只能根据商品价格及库存期望值(常量)制定销售价格。

(4)所处市场为小市场,商品周转流通速率缓慢,抗干扰能力差。

(5)市场无政府介入或政府介入调控不显著,可近似认为市场是自由竞争市场。

2.具备条件

(1)诱导因子的存在,即存在一个引发需求量变动的变量。在食盐抢购系统中,恐慌程度充当诱导因子,首先由其引发食盐销售速率的大幅度增加,进而导致销售商提高价格。诱导因子可以如本例当中由一个变量充当,也可以包含多个变量。

(2)诱导因子直接作用于需求量。影响发生时,诱导因子直接带动商品需求的增加或减少,销售商做出相应的提价或降价对策。

(3)销售者根据需求做出价格调整。吉芬商品市场短期内属于一种买卖市场,消费者无能力直接决定价格,但可以通过自身需求间接改变商品价格,变相左右市场价格。

(4)诱导因子对价格变化反应敏感。价格的变动必然反应到消费者当中,引起诱导因子的强烈波动,从而导致新一轮的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动。

以上四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且按顺序发生,商品才能够成为吉芬商品。如本文中的食盐,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为吉芬商品,而是必须满足以上几个条件。

(二)吉芬商品的归属问题

传统经济学教材认为,吉芬商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作为低档物品应当具有需求量与消费者收入水方向变动的特点,如实例中食盐就属于低档物品,教材中土豆也是如此。笔者认为,如果仅仅凭这几个例子就做出“吉芬商品是低档物品”的结论,难免有失准确。对商品归属的判断应基于两个标准:

标准1:商品是否属于吉芬商品,判定依据是商品是否同时具备吉芬商品应具备的四个条件。

标准2:该商品是正常物品还是低档物品,依据是商品需求量与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关系,若同向,为正常物品,反之,则为低档物品。判定环境为未受诱导因子影响的一般意义上的市场。

标准1是判定的前提,根据标准1判定需求量是否与价格同向变化,在此基础上根据标准2判定属于哪种物品。笔者认为,这是评判吉芬商品归属问题的普遍标准。“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动”的商品必然是低档商品的观点是片面的,如黄金、白银、股票、房地产的交易,时常会出现需求量与价格同向变动,是一定条件下的吉芬商品,但它们却是正常物品,甚至是其中的奢侈品。

(三)关于需求曲线及均衡

需求曲线表示不同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该曲线上每一点表示价格与愿意购买商品数量的对应值。愿意购买量是一个主观心理意愿量,实际购买量不一定与之相等。那么,当两者不相等时会出现怎样的情况?这正是吉芬商品所能说明的问题。

首先,必须明确两个概念:意愿需求量是指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反应为主观愿望;实际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真正购买的商品数量,反应为实际需要。需求曲线是意愿需求量与对应价格的组合。

1.短期分析

大多数经济现象,意愿需求量与实际需求量是不相等的,吉芬商品更是突出的例证。在诱导因子的作用下,吉芬商品出现了需求量与价格同向变动的现象,此时的需求量为实际需求量,是消费者不得不购买的商品数量,而非主观愿望,某一价格水平下,意愿需求量在短期内未发生改变,即需求曲线未发生变化。以DE表示意愿需求曲线,DR表示实际需求曲线,SS表示短期供给曲线,DS表示短期需求曲线,供求关系如图2。

短期内,消费者收入水平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对商品价格的预期是不会继续走高,因此,其需求曲线不会发生变化。同时,诱导因子的作用必然打破平衡状态,实际需求曲线为DR,向右上方倾斜,而短期内商品供给量保持稳定,即SS不发生任何改变,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QS

2.长期分析

这里所指“长期”并不是一个纯时间概念,仅仅是为了区分与短期的不同,没有明确的时间划分,可以认为是在诱导因子作用一段时间之后。本文中,“长期”和“短期”的区分点是意愿需求曲线的改变,具体时间可不作考虑。长期内,由于商品价格的持续大幅上涨,消费者对价格的预期发生改变;同时,其名义收入水平也有所提高,一定价格水平下,意愿需求量逐渐向实际需求量趋近,并最终一致,需求曲线随之发生改变,与实际需求曲线重合。价格的上涨,促使生产者增加生产,供给发生变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见图3。

考虑到吉芬商品的特殊性,分为相对低档吉芬商品和相对高档吉芬商品研究。这里所指低档和高档商品并非一般意义上的低档商品和高档商品,而是以供给价格弹性划分的,当供给价格弹性小于需求价格弹性时为相对低档吉芬商品,供给价格弹性大于需求价格弹性时为相对高档吉芬商品。

(1)相对低档吉芬商品正向均衡

低档吉芬商品,因其利润相对较低,所以生产者对其增加供给量较少,供给的价格弹性也相对较小,小于需求价格弹性。此时,可以达到长期均衡,如图4。由图4可知,长期均衡点P对应的需求量与价格较短期均衡点E都有所增加,称为正向均衡,这个新的均衡达到暂时的稳定,直至下一个诱导因子的出现,形成新的均衡点。一般情况下,诱导因子多来自商家的恶意操控,其诱导的结果大多也是价格的上升,因此,新的平衡点必然较之前向右上方移动,消费者剩余被剥夺,而生产者剩余增加。在实际生活中,存在这种情况,如房地产开发市场。正向均衡带来的后果是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双增加,这也是物品价格持续上升的原因之一。

(2)相对高档吉芬商品分析

高档一些的商品,价格变化其利润上升空间大,生产者大幅度增加供给量,供给的价格弹性较大,大于需求价格弹性。此时,不会达到均衡状态,见图5。由于供给曲线斜率小于需求曲线斜率,两者不出现交点,也无所谓平衡状态。由图5可知,同一价格水平P2下,QR<Q2,供给量大于实际需求量,可能出现两种情况:①负向均衡。按照供求定理,供大于求,价格下降,直至与短期需求曲线达到新的均衡M,Q3>Q0,P3<P0,较之于诱导因子产生时生产者销售量增加,但商品价格下降,称之为负向均衡,与诱导因子产生时相比利润变动取决于四边形P0NQ0O和四边形P3MQ3O的面积大小。符合这种特征的商品多为消费型商品,也是最常见的商品,如本文中食盐的长期供求状况,生产者供给增加而消费者需求减少导致食盐价格下降,消费量增加。②商品价格存在刚性,如耐用型商品,投入成本过大,价格无下降余地或下降程度很小,造成生产剩余滞销,生产者亏损,损失为四边形PGQ2QR的面积,而消费者剩余不变,这种情况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应当依靠国家强制力实施调整政策。

三、结论

本文借助系统动力学流图,对吉芬商品进行了详尽的论证,得到如下结论。

1.吉芬商品并非固有的,任何商品都可能成为吉芬商品,只要具备一定生成条件。它的形成必须具备一个诱导因子,促使需求发生改变,并引发连锁反应。实质是诱导因子直接作用于需求,需求带动价格变化,不可逆转。

2.有关教材中将吉芬商品划归低档商品的结论是有失公允的,它的归属问题应充分考虑该吉芬商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关系。

3.吉芬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曲线有短期和长期之分。短期内,吉芬商品的价格、供需变动遵循供求定理,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均未发生变化,现实表现为价格和实际需求量的同向变动,获得额外利润的往往是生产者;长期内,出现了与供求定理相矛盾的现象,需求曲线(意愿需求曲线)与实际需求曲线重合,向右上方倾斜,①并带来供给的变动。

4.吉芬商品短期内不能形成稳定的均衡,长期内可形成两种稳定的均衡和一种相对的稳定状态。当商品供给价格弹性小于需求价格弹性时,形成价格、需求量均增加的正向均衡,当商品供给价格弹性大于需求价格弹性时,可能形成价格降低、需求量增加的负向均衡,市场能够自发调节,也可以通过政府施加外在影响,还可能形成价格不变、产能过剩的相对稳定状态,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政府应当进行宏观调控。

上一篇:铿锵玫瑰 风雨彩虹 下一篇:浅议经济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