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植物配置的原则及实例分析

时间:2022-06-27 10:39:06

城市公园植物配置的原则及实例分析

【摘要】文章通过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主要就城市公园园林植物的合理配置原则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最后的探讨,旨在为大家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城市公园;植物配置;原则;实例分析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园建设数量不断增多,城市公园主要是用于供居民观赏、休息、保健和娱乐等的绿地,并起到美化城市景观面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等作用。公园具有向公众开放、以休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园林。本文主要就城市公园园林植物的合理配置原则进行分析,并结合工程实例加以论述。

1 城市公园植物的选择

(1)当地适应种类。当地适应种类是指包括公园所属地的乡土树种,能适应本地区的气候条件、生长发育良好,并已得到广泛应用的树种。

(2)林下植物应具有耐阴性。林下植物根系生长不得影响乔木根系的生长,为了避免林下地被的植物的根系与乔木的根系在同一土层内争夺养分,林下植物一般要选择耐阴性强的浅根草种及灌木。

(3)垂直绿化的攀缘植物依照墙体附着情况确定。由于垂直绿化用的植物,其附着墙体的形状各不相同,因此用以垂直绿化的攀缘植物,适应既定墙体或构筑物饰面的种类。

(4)选择相适应的抗拒性种类。公园游憩地周围如果有污染源,建立防护林时,应选择相适应的抗拒性种类。

总之,植物是生命体,每种植物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进化的结果,它在长期的系统发育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特性。在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竞争,避免种群不适应本地土壤、气候条件,借鉴本地自然环境条件下的种类组成和结构规律,把各种生态效益好的树种应用到园林建设当中去。

2 植物配置的空间层次

(1)对比和衬托:在进行植物造景时,植物的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在形态上形成对比,表现出美的景色。在形成对比的同时又要使植物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以加强其统一感,形成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的场景。

(2)动势与均衡:各种植物除了具有不同的姿态外,还具有生长速度、季相、体量、质地的变化。在配置时,既要注意植物之间的和谐统一,又要考虑植物的生长及季相问题,以免产生不平衡的状况。

(3)起伏和韵律:植物的配置除了自身的形态外,还要注意植物整体的立体轮廓和空间变换,要高低搭配得当,有起有伏,形成一定的节奏韵律。

(4)层次与背景:为了保持花木景观的丰富多彩,宜采用乔木、灌木、花草、地被植物进行层次配置。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间配置。

(5)多样与统一。植物空间,既要有多样性,又要有统一性。现代园林建设,不能像古代那样,主要用建筑物划分空间,而应采用植物,土坡等分隔空间。

3 不同植物配置形成的植物群落类型

(1)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

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是生态园林中植物配置的重要类型,多选择观赏价值高、多功能的园林植物,运用风景美学原理,经科学设计、合理布局,构成一个美的整体,体现多单元、多层次、多景观的生态型。

(2)保健型人工植物群落

利用植物的配置,形成一定的植物生态结构,利用植物有益分泌物质和挥发物质,达到增强人们健康,防病治病的目的。在公园、居民区,尤其是医院、疗养院等医疗单位,应以园林植物的杀菌特性为主要评价指标,结合植物的吸收CO2、降温增湿、滞尘以及耐荫性等测定指标,如具有萜烯的松树、具有乔柏素的柏树等。

(3) 知识型人工植物群落

在公园、植物园、动物园、风景名胜区,收集多种植物群落,按分类系统,或按种群生态系统排列种植,建立科普性的人工群落。植物的筛选,不仅着眼于色彩丰富的栽培品种,还应将濒危和稀有的野生植物引入园中,既可丰富景观,又保存和利用了种质资源,激发人们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和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4 实例分析

下面结合南方某公园的实际,对植物配置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4.1园林植物基本组成

4.1.1 园林植物种类组成

初步查明,该公园内现有绿化树种108种隶属52科80属。其中乔木有48种,占 44.44%;灌木43种,占39.81%;藤本6种,占4.18%;竹类3种,占2.78%。乔灌比为111:1,可见乔木种类的比重较大。但该公园中大量的绿篱、大片的地被植物都属灌木,如金叶女贞、红叶小檗等。绿化植物中物种较丰富的科有蔷薇科、桑科、柏科及木兰科等,充分显示出亚热带地域植被的特点。

4.1.2 植物群落结构组成

该公园植物群落结构组成以乔木、灌丛、林带、草地为主,注重园林绿化的原生态。其群落的垂直结构构成形式多样,主要有乔木+灌木+草坪、乔木+灌木、乔木+草坪、灌木+草坪等多层次的几种群落垂直结构,其中以3层的结构为主,绿色植物景观较为丰富。

4.1.3 主要景点园林植物组成

迎宾广场绿化区树种乔灌木22科36属47种,乔木与灌木树种之比16:19;其中乔木层有主要绿化树种有16种,落叶与常绿树种之比为9:7,其中灌木丛主要绿化树种有29种,落叶与常绿树种之比为2:8;草本植物10科14属15种。

4.2 园林植物配置

4.2.1 主要配置方式

(1)自然式的树木配置形式。而该公园中园林植物的自然式配置形式主要采用了孤植和丛植的配置形式。碧波荡漾的湖边均采用了较多的合欢和柳树以单株树孤立种植,作为湖周围独立的庇荫树,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构图艺术上的观赏价值的需要。

而雕塑广场周边绿地则主要采用了丛植的配置形式。主广场绿地主要由棕榈、龙爪槐、剑兰、垂叶榕、五色梅等异种树木3、5株至8、9株树木不等距离的种植在一起成一整体, 是主广场绿地中普遍应用的方式,同时垂叶榕、柏树、池杉、叶子花等作为配景用作隔离该公园的周边建筑物。

(2)规则式的树木配置。主要有行植、正方形栽植、长方形栽植、三角形种植、环植、带状种植等6种配置形式。该公园中园林植物的规则式配置主要采用了行植、长方形栽植、环植、带状种植等4种配置形式。

5.2 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1)对比和衬托的表现手法。主要有水平与垂直对比法、体形大小对比法和色彩与明暗对比法3种方法,在该公园中,主要采用了水平与垂直对比法和体形大小对比法。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

(2)园林植物的动势和均衡的表现手法。各种植物姿态不同,有的比较规整,如种植较多的棕榈和剑麻;有的有一种动势,如种植的柳树、龙柏、棕榈等。在配置时,充分体现了植物与种植环境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和谐协调;同时还考虑了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更好的表现了当地的园林景观效益,也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当地景观的观赏价值。

(3)起伏和韵律的表现手法。植物的配置应注意植物整体的立体轮廓变换,要高低搭配得当,有起有伏,形成一定的节奏韵律。如不同灌木高矮相差不大,灌木群凭借自然地形的起伏,用叠砌阶梯、花台的办法配置,以增强高差,使之形成错落的轮廓线,具有节奏感。

6 结束语

总之,城市公园的主要功能是为市民提供美好清新的休憩娱乐场所,创造一个良好怡人的生态环境,因此在公园植物配置中,要遵循科学、生态、艺术以及延续性等原则,构筑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物群落,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赵艳玲.城市公园植物类型及在园林中的作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2]谭晖.城市公园景观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上一篇:装饰行业成本核算管理 下一篇:基于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管理的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