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心舒胶囊与富马酸比索洛尔联合治疗肥厚性心肌病临床观察

时间:2022-06-27 07:50:59

益心舒胶囊与富马酸比索洛尔联合治疗肥厚性心肌病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 观察富马酸比索洛尔与益心舒胶囊治疗肥厚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34例肥厚性心肌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10例)。在应用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同时,治疗组加用益心舒胶囊,每次1.2 g,每日3次,疗程为12周,用药前后观察自觉症状、胸痛、心电图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患者自觉症状好转,其胸痛缓解和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5%与71%,均优于对照组的70%与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肥厚性心肌病;富马酸比索洛尔;益心舒胶囊

中图分类号:R542.2 R28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49(2011)0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3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2

肥厚性心肌病(HCM)是一种遗传性心肌病,是指在无明显阻力及容量负荷增加的情况下心肌发生肥厚,通常表现为室间隔非对称肥厚,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被认识,临床表现多变,发病率约为0.2%[1,2],国内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发病率约180/10万[3]。本研究采用纯中药制剂益心舒胶囊和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7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34例,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49.8±17.0)岁,8例有高血压病病史,4例有糖尿病病史,偶发房性早搏9例,偶发室性早搏6例,血脂异常12例,有吸烟、饮酒史11例,均无瓣膜病史及其他慢性病史。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10例)。

1.2 入选标准 临床诊断HCM的主要标准:超声心动图显示非对称性室间隔增厚≥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m,室间隔厚度/左心室游离壁厚度>1.3,且肥厚部位心肌排列紊乱,呈颗粒样改变。排除标准:多系统疾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室间隔缺损)及代谢性疾病伴发心肌肥厚;运动员心脏肥厚;左心室均匀肥厚合并高血压。肥厚梗阻型心肌病诊断标准:将跨左室流出道(LVOT)压力阶差> 30 mmHg(1 mmHg=0.133 kPa) 定为LVOT梗阻[1,2]。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富马酸比索洛尔(德国默克)2.5 mg~5 mg,每日1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心舒胶囊(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每粒0.4 g),每次1.2 g,每日3次,8周为1个疗程,用药前后分别记录自觉症状和测定胸痛发作程度、次数和持续时间以及常规心电图变化等指标。

1.4 疗效判定

1.4.1 自觉症状 采用问卷打分(百分制)的形式,问卷内容包括呼吸困难(20分);胸痛或心绞痛、心悸(20分);一般情况(20分);黑蒙或晕厥(20分);综合生活质量(20分),由患者根据自身情况打分。

1.4.2 胸痛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胸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减少80%以上;有效:胸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减少50%以上;无效:胸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减少低于50%。

1.4.3 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显效: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有效:心电图中降低的ST段回升0.05 mV以上,但未达到正常水平,在主要导联倒立的T波变浅在25%以上或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无效:治疗前后心电图对比无变化。

1.5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处理。

2 结 果

2.1 临床表现及自觉症状 有心悸、胸闷者29例,黑蒙晕厥者4例,不典型心绞痛者15例,双下肢水肿4例,3例无症状者于ECG或UCG检查中发现。临床听诊闻及杂音者14例,多为胸骨左缘3~4肋间或心尖部收缩期Ⅱ级~Ⅲ级杂音。本组病例均进行常规UCG检查,非对称性26例(76%),对称性8例(24%),其中心尖肥厚型2例(6%),梗阻型7例(20%),非梗阻型27例(80%)。治疗前患者的自觉症状打分治疗组为(61±13)分,对照组为(62±12)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自觉症状打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

2.2 胸痛疗效 治疗组显效8例(29%),有效16例(66%),无效1例(4%),总有效率95%。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7例。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

2.3 心电图改变 两组治疗前心电图均为窦性心律,12例左室高电压, R波振幅增高,以V3~5为主。20例ST水平型压低,T波巨大、倒置,以V3、V4为中心,12例T波深倒而双肢对称,4例出现窄而深的Q波,时间

2.4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疗程结束时复查三大常规、肝功能与肾功能等,均无明显改变。

3 讨 论

HCM的病因尚不清楚[5],其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胸痛和劳力性呼吸困难,晚期可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房颤所致的栓塞事件等。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体阻滞剂能显著降低心率、心肌耗氧量及心肌收缩力,减轻LVOT梗阻,增加舒张期心室扩张和CO从而缓解症状,此外还有抗心律失常作用。肥厚型心肌病属中医“心悸”“胸痹”“喘证”范畴,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辨证分为心气不足、心肾阳虚、正虚瘀结型。益心舒胶囊是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其处方由生晒参、丹参、麦冬、黄芪、川芎、五味子及山楂7味药材组成,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及养血安神的标本兼治作用,配方合理[6]。本组病例采用益心舒胶囊与富马酸比索洛尔联合治疗,临床观察表明可有效地缓解心悸、胸痛和劳力性呼吸困难以及心律失常,无明显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Maron BJ,McKenna WJ,Danielson GK,et al.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clinical expert consensusdocument on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J].J Am Coll Cardiol,2003,42(9):168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3.

[2] Moro J.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A systematic review[J].JAMA,2002,287(10):130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20.

[3] Zou Y,Song L,Wang Z,et al.Prevalence of idiopathic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in China:A populatio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ased echocardio graphic analysis of 8 080 adults[J].Am J Med,2004,116(1):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4]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3;23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7.

[5] 于.心肌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5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9.

[6] 刘国仗,吴宁,胡大一,等.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和建议(Ⅵ心肌缺血药)[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26(6):40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8.

作者简介:邢湘君,女,主任医师,现工作于中国人民第三九医院(邮编:100091)。

(收稿日期:20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麝香保心丸辅助治疗逆转高血压左心室 下一篇:老年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压负荷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