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提高国库集中支付的效率

时间:2022-06-27 07:26:43

浅议如何提高国库集中支付的效率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04-000-02

摘 要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我国建立现代财政国库制度的核心内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一种根本性的变革,是加强财政收支管理、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重大举措,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公共财政的必然选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在推进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单位部门预算的编制与执行偏差,混用资金,单位理财观念与财务核算水平没有得到转变和提高,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程序复杂等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国库集中支付效率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提高国库集中支付效率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国库集中支付 效率 影响因素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我国建立现代财政国库制度的核心内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指政府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国库集中支付的基本原则是“三变”、“三不变”,即:改变账户设置,改变财政资金的支付方式,改变过去用款的随意性;不改变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主体地位,不改变预算单位资金使用权限,不改变预算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权限。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必须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现代化的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系统和银行间实时清算系统为依托。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优势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一种根本性的变革,是加强财政收支管理、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重大举措,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公共财政的必然选择。以笔者所在地为例,我市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自2010年8月份试点以来,分四批对全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市重点工程建设资金、财政专户资金等实施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至2012年底,纳入集中支付改革的市级行政事业单位159家,专项资金2项、市政建设重点工程29家,财政专户资金4家。国库集中支付的优势初现,主要表现在:

(一) 有利于政府充分利用沉淀的财政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可以有效解决过去财政资金多环节拨付和多户头存放问题,财政资金不再沉淀在预算单位账户。财政部门根据预算单位的用款计划,根据轻重缓急和财政收支矛盾调配使用预算资金。如对一些进度滞后但已同意安排预算资金的基建项目,可以暂缓办理资金拨付手续,将财政资金优先安排到“刀口”上去。2012年就改变了1.17亿元建设资金沉淀在建设单位账户的现象,减少了融资成本,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

(二) 有利于减少预算执行的随意性,强化了预算约束力

单位不再“随意”用款,每笔支出都遵循预算指标下达,计划申请批复、申请审核支付的业务流程,规范了支出管理,从而实现对财政资金流向、流量的全程监控,在源头上实施监督,杜绝了不合理、违纪、违规支出,防止资金被截留、挪用现象。

(三) 有利于健全财政监督机制,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遏制腐败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财政预算部门、支出单位、财政国库支付部门三者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有机体,进一步加大了财政资金的监管力度。将对资金的事后监督变为事前和事中监督,对资金总额的控制变为对每笔支出的控制,确保了财政资金的安全。

二、影响国库集中支付效率的主要因素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运行三年来,改变了原有的资金拨付方式,打破了传统的财务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推进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单位部门预算的编制与执行偏差,混用资金,单位理财观念与财务核算水平没有得到转变和提高,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程序复杂等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集中表现在支付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国库集中支付优势的发挥。如基本建设资金直接支付的审级较多,支付周期相对较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金的支付效率,势必会影响工程单位的施工程度。笔者认为影响国库支付效率的主要原因有:

(一) 部门预算编制不规范

规范的部门预算是国库集中支付的基础和前提。目前部门预算的编制一般仍根据当年财政状况、上年收支结余、预算单位自身的特点和业务来进行核定,大部分都不能细化到具体项目,一般都是按大类估计编制支出额度,预算支出还达不到逐笔进行核定的要求。部门预算编制过粗,许多支出没有细化到具体用途,导致用款计划的编制过于笼统、随意。资金使用缺乏预见性,也将影响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正常运转。财政国库集中支付要求有极强的计划性、科学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年初部门预算下达前,单位的基本支出一般是按照上年预算的序时进度用款,而项目支出一般要到预算下达或指标追加后执行。比如需要购买的设备不敢签订合同,只能等资金额度到位后才能实施,对项目研究工作有一定的影响。

(二) 支付手续繁琐

由于集中支付工作开展时间短,预算单位多,资金量大,而财政对于如何协调高度集中的资金管理方式与充分发挥单位积极性方面尚在探索,管理方式和能力有限。一方面请拨资金手续繁琐,财政业务科室对于所管理的财政专户未能与银行及时对账,单位所需资金不能及时拨付,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财政资金清算环节多,影响支付效率。无论是财政直接支付还是授权支付,均采取银行网点先垫付,再由银行分行汇总各网点的垫付款项后统一与国库单一账户清算,清算环节必须经过银行零余额账户的过渡。清算环节越多,资金在各账户周转的手续越多,资金支付速度就越慢。

(三) 财会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预算单位出纳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是其一。在集中支付体系下,对出纳工作的要求非常高,单位所有的财政资金,不管预算内、预算外还是专项资金,都要从专门的财政集中支付网络系统中支付,出纳人员必须身兼数职:既是银行出纳和现金出纳,又是网络系统操作员,还要从整体上了解单位资金项目的构成,承担计划申报,资金计划接收等通过集中支付网络系统来完成的任务。这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出纳工作,要求其不仅会做账,还必须具有超前意识和全局意识,能够统筹安排单位支出。现实却是有的单位的出纳人员没有会计证,缺乏最基本的会计基础知识;有的单位的出纳人员年纪较大,不会电脑操作,这些因素影响国库集中支付进程。

国库支付中心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这是其二。国库集中支付后特别是财政建设资金实行集中支付后,大量资金需以直接支付方式支付,直接支付是由支付中心人员审核后直接将款项支付给供应商的支付方式。这就要求支付中心人员熟悉、掌握财政基建业务的知识,准确把握支付审核关。但现实情况是部分支付人员对基建业务知识掌握不多,造成审核延时。

三、如何提高国库集中支付效率

提高国库集中支付效率,是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提高资金效益、化解改革矛盾的关键。笔者认为,要提高国库集中支付的效率,着重需要抓好下面几个环节。

(一)建立完善科学的预算编制体系

1、建立科学的预算编制体系,保证单位的合理性支出。编制预算时要考虑单位实际情况,特别是维持单位正常运转的基本支出预算要保证,尽量减少追加预算,避免预算执行过程中挪用项目经费情况发生。探索建立项目支出的标准和支出范围,与基本支出区分开来。加强对年终预算结余资金的管理,将结余资金的使用与部门下年预算编制结合起来,统筹安排。

2、部门预算要做到早、细、统。要早谋划、早部署,及时组织对单位(部门)的业务培训,明确相关要求,提升部门预算编制规范化水平。要细化项目预算,减少经费转拨。要求部门(单位)将项目预算细化到具体基层单位、具体事项,财政下达预算时直接将支出指标下达到基层单位,逐步减少通过部门转拨经费。对于年初不能细化预算的项目资金,原则上暂不下达支出指标,待具体单位、具体事项落实后再下达支出指标。要加大结余资金统筹力度,减少资金结余沉淀。加大历年结余资金清理收回力度,对符合清收条件的结余资金,将在年度预算指标结转时予以清收,由政府统筹使用。

3、建立财政预算管理综合绩效考评机制。以支出预算管理为重点和突破口,对各部门的预算管理成效进行全面监控与评价,建立以绩效目标为导向,以强化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控制节约成本、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公共服务水平为目的,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管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绩效考评机制要针对预算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有重点地选择考评指标及绩效目标,同时要有可操作性。

(二)明晰各部门责任,提高业务办理时效

1、要科学界定送审时点。国库集中收付核算中心受理预算单位支付申请经审核批准后,需在一个工作日内办毕开具支付令手续,当日上午11时前办毕的,在当日上午下班前将相关支付凭证传递给银行;下午下班前办毕的,在次日上午8时30分前传递给银行。

2、要灵活变通清算渠道。银行收到国库集中收付核算中心的支付凭证后,需在当天办毕付款手续,并及时同有关银行账户进行清算。银行支付资金正常清算渠道是与人行国库清算,每日下午4时后因系统关闭来不及与人行进行清算的,则与在银行开设的非税收入专户进行清算;人行国库收到银行送来的支付凭证后,当日下午4时前收到的应在当日办完清算,下午4时后收到而当日清算不了的,应在次日上午与财政在银行开设的非税收入专户进行清算。

3、要提高银行服务水平。银行的服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财政资金支付的效率。在明确银行业务职责的基础上,严格规范业务办理时限和票据传递时间,规范业务操作行为,通过年度量化考核办法,督促银行网点提高服务效率,杜绝银行不规范行为,保证预算单位及时用款。因业务量多、工作繁重,银行要加派人员,减少通过其他营业网点传递凭证的中间环节,确保国库集中支付效率提高。对无故拖延、工作不细、落实不力的,将根据有关协议进行必要的处罚。

(三)强化财务人员培训,提高服务意识

1、要提高预算单位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有些预算单位财务人员对新的制度政策和支付软件操作能力掌握不够,因此产生畏难情绪。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指导和培训,使财务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国库集中支付的业务流程和支付软件的操作技能,不断提高国库集中支付的效率。

2、要提高服务意识。支付中心工作人员要理清工作思路,认清方向,关注大局。要严格按照制度办、程序办、要求办,保持工作的高效顺畅。要本着为领导决策服务、为预算单位服务原则,增强服务意识,做好服务工作。每位职工都应认识到自己的岗位职责,做到牵头工作不推诿,配合工作不拖拉。

3、要提高效率意识。要求当天业务当天办理,与行和清算银行清算业务实行日清月结,实现国库集中支付业务零失误,树立良好的窗口单位形象。每位工作人员要在勤奋工作的同时勤于思考,要善于发现问题,创新工作思路,规范各项制度,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朱扬云.浅谈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丽水研究.2010(4).

[2]高竸.浅析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经营管理者.2012(16).

[3]临海市财政局.临海市2012年度财政局工作报告.

上一篇:财务管理的税收筹划问题分析 下一篇:中小房地产公司纳税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