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超对接”物流模式分析

时间:2022-06-27 05:36:13

“农超对接”物流模式分析

摘要: 农产品物流模式的转化将直接影响到农产品流通的成本与效率,进而影响到农户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本文结合“农超对接”中涉及的物流主体及运行机制,分析了传统农产品的流通模式,提出了对于农户、超市、消费者互利共赢的“农超对接”三种物流模式。

Abstract: The logistics mode convers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cost and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circulation, thereby affecting the vital interests of farmers and consumers.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main body of the logistics involved in the "farmer-supermarket direct supply" and the operational mechanisms, analyses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products circulation mode, and put forward three logistics modes of mutual benefit and win-win for farmers, supermarkets and consumers.

关键词: 农超对接;物流;农产品

Key words: farmer-supermarket direct supply;logistics;agricultural products

中图分类号:F2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4-0010-02

0 引言

2008年年末,商务部、农业部首次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到2012年,国内试点企业鲜活农产品产地直接采购比例已达到50%以上,超市和农业合作社签订协议金额50多亿元,全国有2000多家零售企业不同程度开展了“农超对接”。作为推进统筹城乡市场发展的具体实践,“农超对接”是我国农产品流通方式的一次创新,这种模式的创新既融合了超市商品覆盖面广的优点,也有了农贸市场的便利、新鲜和低价,给城市居民不仅带来了实惠的价格,品质的保证,还带旺了商家的人气,搭建了农民增收致富平台,串起了农户、基地、超市、消费者互利共赢的“产销链”。

1 “农超对接”产生的积极影响

“农超对接”的本质就是农业合作社与超市直接对接,将现代流通方式引向广阔的农村,将农产品生产规模化并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链条,实现商家、农民、消费者共赢。“农超对接”是我国农产品流通方式的重大变革,发展“农超对接”对构建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对农产品供应链优化产生积极的影响。

首先,“农超对接”有利于建立农户与零售商之间稳定的购销关系,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其次,有利于对农产品生产进行全程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减少食品安全危机;最后,通过整合农产品供应链,整个链条被大幅度缩短,有利于减少农产品流通成本,降低农产品销售价格,让利于农民和消费者。

2 “农超对接”运行机制分析

2.1 “农超对接”中的物流主体 现代物流主体定义为:参与物流任一环节(包括生产、采购、存储、包装、配送、分销等)的活动,并实现其价值增值的组织或个体。物流主体可以是赢利性企业,也可以是政府主体或非赢利性农村合作组织;既可以是参与物流过程的个体,也可以是只在其中某一环节起主导作用的组织或个体。

“农超对接”中的物流主体可分为政府主体、物流企业主体和农户主体三类。其中政府主体包括国营流通企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物流企业主体涉及面较广,包括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工企业、零售连锁、分销商等;农户主体指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从业者。

2.2 对接运行机制 战略对接:农产品进超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超市和生产基地之间要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从超市角度看,可以对直供农产品建立追溯制度,实现农产品质量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控制,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从而提升超市的核心竞争力;从农民角度看,由于有了超市的订购,解决了销售难题,且超市对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有集中指导,保证了供货质量和数量。对消费者来说,农超对接减少的流通成本,可以买到价格适中的新鲜蔬菜。

利益对接:在传统的农产品供销模式下,流通环节分配了农产品30%~40%的利润,而农民和超市只有10%~15%的利润。“农超对接”显然让农户、超市和消费者均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成本下降。

信息对接:市场信息和生产信息的对接保障了农户和消费者的利益。超市可根据市场行情,对生产领域进行适当干预、调整,避免盲目生产,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或价格下跌,充分发挥了市场调节作用。同时超市对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进行质量跟踪,对产品的种植和农药播撒情况及时掌控,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

组织对接:目前,我国农产品生产组织程度低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规模小、素质低、实力弱的分散小农户或者小规模农场在市场交易中不存在议价优势,只能处于弱势地位。为了实现规模组织对接,各级农村合作社将越来越多的农户组织成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基地。连锁超市专门成立从事农技指导、咨询和培训团队,共同为合作社农民提供服务。

标准对接:“农超对接”中标准对接体现在超市对农产品的分类标准、规格标准以及质量检测标准等向生产基地提出要求,让生产基地提供的农产品满足超市的要求。

文化对接:在“农超对接”的体系中,产生一个共赢文化,让成员形成一个共识:提供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和服务,这就要求从生产开始。直至最终服务,所有成员都要关注质量,维护好品牌形象和良好的社会形象。

3 传统农产品物流模式

依据农产品供应链的形成过程不同,每一条供应链中都有着起重要作用的核心环节,围绕核心环节形成农产品供应链的网链结构。传统农产品物流模式也依据核心环节的类型及在供应链中所处的地位,呈现出不同的运作模式。

3.1 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的物流模式 批发市场的作用是“化整为零”,该模式在农产品流通形式中占主导地位。批发商可以分为一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等中间环节,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可以通过多级批发完成供应链过程。在这么长的供应链环节中,建立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批发商主导物流模式尤为重要。

3.2 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核心的物流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可将整个供应链过程分为农产品原料供应体系、农产品加工体系和农产品分销体系,三个体系由加工企业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如图2所示。这种模式保证了农产品加工企业有稳定的货源,中间环节相对减少,使整个农产品供应链处于增值过程。

3.3 以农产品大型零售企业为核心的物流模式 80年代后,整个农产品流通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产品产业链中的核心主导权开始由生产商向零售商转移,这就导致了原来以制造商为核心主导的物流模式转向了以大型零售商为核心主导的物流模式。农产品从零散农户或者合同农户手中生产出来后,再由批发市场和各级加工企业通过终端销售超市到达消费者手中,由此形成一条以大型零售企业为核心的新型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如图3所示。

4 “农超对接”物流模式

与传统农产品物流模式不同,“农超对接”供应链的环节减少,流程缩减,物流环节也相对减少。除了“农超对接”双方——农业合作社和超市为主要的两种类型外,还有以供货契约来进行合作的物流模式。

4.1 以农业合作社为核心的“农超对接”物流模式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逐渐提升,生产能力快速提高,但在组织形式上,依然是分散化的小规模经营,不仅无法保证食品安全,也难以获取更多的产品附加值。农业合作社的诞生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通过农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对交易过程进行协调,为农户提供综合的服务和指导。合作社保护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农业合作社为核心的物流模式见图4。

4.2 以超市体系为核心的“农超对接”物流模式 在我国多数城市乡镇,超市己经成为广大消费者购买日常食品的主要场所,超市在人们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以超市体系为核心的农产品物流模式(见图5),能够对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同时,超市信息平台的建立能对销售终端市场信息采集、分析、加工并及时反馈给上游的供应商,减少了信息失真。同时,增加了超市和上、下游企业之间交易的透明度,有利于在供应链内部建立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以超市体系为核心的物流模式不存在批发体系中供应链信息成本的问题。因此,某种程度上超市体系的建立可以弥补批发体系的不足,使农产品流通效率更高。

4.3 以契约化为核心的“农超对接”物流模式 “契约化”是指超市与农业合作社在各自独立的前提下,通过签订农产品供货契约来进行合作。根据契约条款的类别,以契约化为核心的模式(见图6)又可以分为“购买量固定的契约化”、“价格固定的契约化”以及“基于期权的契约化”。在这种模式下,超市和合作社可以根据农产品的不同特性及所掌握的市场信息对签订的条款进行设置,从而提高利润分配的合理性,以激励合作双方整体利益达到最优。

5 结语

由上述分析可见,传统农产品物流模式更为复杂,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供应链中所滞留的时间较长,而大部分农产品的保持期是固定的,所以一旦中间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很容易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而“农超对接”物流过程比传统农产品物流环节减少,流通成本更低,相比之下,“农超对接”供应链中农业合作社和超市的责任都相应加重了,不仅农业合作社与外界的合作能力有所增加,同时超市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显得更加重要。

参考文献:

[1]贺峰.中国农产品现代物流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6.

[2]赵杰,马华.供应链管理下的我国农产品流通模式探析[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9,(8):64-65.

[3]王漪昆, 黎维斯.农超对接供应链协作模式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19-123.

上一篇:关于TD—LTE的原理及关键技术的分析 下一篇: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体系构建及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