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镜 被忽略的珍品

时间:2022-06-27 04:25:51

一直以来,铜镜都备受冷遇,在大部分艺术品市场中,与漆器等被通称为“杂项”,市场价位基本上在几百元至几千元之间,与其同时期的兄弟姐妹——青铜器和字画相比有着天壤之别。

2004年可谓铜镜收藏的“扬眉吐气”年,中国嘉德推出民国时期北京著名收藏家关祖章先生旧藏铜镜专场拍卖,143面铜镜全部以高于预期的价格成交。其中一面唐代的铜镜“平脱银庭院仕女游乐图”,更是以45.1万元的创纪录价位成交,比拍卖前估价(15万元)高出30.1万元。

铜镜价格的提升,体现了铜镜作为年代久远的艺术珍品的价值回归,长期以来被藏家忽视的“丑小鸭”,终于开始展现出它天鹅般的美丽。

铜镜是古人用来照衣冠、观容貌的日常用具,又称“鉴”或“照子”,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铜镜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相当于夏朝时期。

所谓铜镜,大体分为镜面,即镜的正面,光亮可以照面;镜背,上面多铸有各种纹饰和铭文;镜钮,即在镜背中央,有孔可以系绳,可用手持或系在镜台上;钮座,即钮的周围,紧连钮的装饰部分,另外还分内区、中区、外区,即指镜背配置纹饰的各部分;铭带,即指铸有铭文的部分,镜铭即指镜背上所铸的铭文。形状有圆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葵花形、盾形、瓶形、钟形、桃子形等。铜镜一般由铜、锡、铅的合金铸成,具有观赏性、实用性,是我国古文化遗产的瑰宝,具有巨大的收藏价值。

春秋战国是我国铜镜盛行和发展的时期,一改前期铜镜朴拙的风格,展现出青铜工艺的新面貌,纹饰表现手法多样,有浅浮雕、高浮雕、金银错等。西汉晚期至东汉中期,规矩镜成为最精美的类型,纹饰以四神为主,纹饰布局突破了“心对称”古样设计,出现了“轴对称”的新风格。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铜镜风格仍沿袭汉镜,以三角缘神兽镜最为流行。唐朝文化的繁荣也体现在铜镜的制造上,铜镜的外观式样变得更多了,做工更加精细,有更强的立体感。到了宋朝,因为“铜禁”比较严,加上铜镜的用量大,故而宋镜铸造得比较薄,装饰题材多为写生画,在做工上比唐镜稍显粗糙,而元明时期的铜镜沿用宋镜风格,是中国铜镜发展史上的尾声。到明代中叶以后,由于玻璃的普遍使用,铜镜一般用于避邪,其艺术价值就谈不上了。

铜镜与瓷器不同,瓷器主要集中在明清、民国时期,而铜镜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华民族文明史,不同时期的铜镜,显示出不同时期的文化。古铜镜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浓缩着文化,见证着历史,堪称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专家认为,判断一面铜镜的收藏价值一般可从以下四点考虑:第一,艺术性高,反映古代高科技,如战国镂空镜、汉唐镏金、嵌螺钿、金壳、银壳、透腿等特种工艺镜;第二,品种稀少,最好能见证一段历史事件,如唐代打马球镜,证明了足球起源于中国;第三,保存状况好,由于铜镜埋藏时间较长,锈蚀程度越小越好,最好是银光灿灿的“水银镜”或者黑漆如墨的“黑漆古”;第四,纹饰的清晰度是关键,铜镜收藏中讲究版模,头模镜最受欢迎。

不过,这些标准往往也被造假者如法炮制来制作赝品,如果收藏者只是按图索骥的话,很有可能买到赝品,所以还应掌握一定的辨伪知识。

“听声”

用手敲击铜镜,通过铜镜发出的声音来辨别真伪。由于新老铜镜在制作时,铜、锡、铅等原料配置的比例不同,因此,其发出的声音也不相同。老的铜镜普遍声音比较低沉、圆润。而新仿的铜镜声音比较清脆,甚至是刺耳。

“看形”

观察铜镜的形状,从形状上对古铜镜的真伪进行辨别。为保证铜镜能具有真实、清晰的效果,古人在铸造铜镜时,镜子的大小和弧度有严格的比例关系。一般来讲,小一点的铜镜可以看到比较平缓的弧度,超过20公分的铜镜就基本是一个平面,看不出明显的弧度起伏。而新仿的铜镜弧度与镜子的大小普遍不成比例,大铜镜弧度很大,小铜镜弧度收缩不自然。所以,仿制铜镜照出的人和景物,往往不清晰,甚至变形。另外,唐汉战国都以高锡青铜铸造,质地硬脆,银光荧荧,易破碎。唐以后使用高铅铜铸造,色泽红、黄,铜质软韧。这就是汉唐多烂镜,而宋金少有烂镜的原因。

“辨锈”

古铜镜一般入土千百年,其锈色坚硬自然,层次分明,新仿的铜镜上的锈是后做上去的,很多伪锈都是用各种胶水调和颜料涂抹上去的,强度较低,把它放在水里会出现几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它不沾水,有锈的地方不沾水,是逆水的,就像荷叶沾水一样的感觉。

“闻味”

把铜镜沾水以后用鼻子闻,新仿制的铜镜通常会有硫酸味、碱烧过的那种臭味、铜腥味。而老铜镜一般有一种铜香味,就是出土后的泥土香味。另外可以取铜锈一块,以火烧之,假锈会燃烧并产生带有化工原料气味的浓烟,真锈则无。

上世纪90年代以前,铜镜收藏是冷门中的冷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很小众的,人们普遍误解铜镜仅仅是古代梳妆用的器具,不仅不入收藏家的法眼,连民间也‘看不起’铜镜,更不用说博物馆收藏了。于是,大量铜镜流入民间甚至海外被私人收藏。2004年嘉德春拍首次出现铜镜专场,正是这场拍卖会,让铜镜剥离出杂项类别,高调进入藏家视野,其价格扶摇直上,一路看涨。譬如2003年的一枚唐代铜镜只能卖4万~5万元,次年价格涨至十倍,能以40万元成交;而到了2010年年末再上拍,就已是343万元的高价了。

从4000年前我国出现铜镜以来,纵观中国古代铜镜发展的历史,各个时期的铜镜反映了它的初期(齐家文化与商周铜镜)、流行(春秋战国铜镜)、鼎盛(汉代铜镜)、中衰(三国、晋、魏、南北朝铜镜)、繁荣(隋唐铜镜)、衰落(五代、十国、宋、金、元铜镜)等几个阶段。从其流行程度、铸造技术、艺术风格和其成就等几个方面来看,战国、两汉、唐代是中国古代铜镜制作的三个高峰期,有很多精品力作,也最富收藏投资价值。

战国铜镜

战国时期青铜艺术发生重大转变,青铜器由祭祀礼器向实用品转变,铜镜以其新颖时尚流行于上流社会,镜面花纹以龙纹、凤纹、虎纹、鸟纹居多。这一时期出现和流行的镜类有:素镜(全素镜、单圈、双圈凸弦素镜)、纯地纹镜(方形的很少,图案都有地纹,但没有铭文)、花叶镜、四山镜、多钮镜等。一般都是体薄而圆的,上有桥形小钮。战国晚期至秦未出现了四叶蟠螭镜、蟠螭菱镜,有三层花纹的云雷纹地蟠螭连弧纹镜。

汉代铜镜

汉代是我国铜镜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铜镜以汉镜出土的数量最多,使用普遍,汉镜不仅在数量上比战国时期多,而且在制作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了很大发展。汉代除了继续沿用战国镜外,最流行的铜镜有:蟠螭纹镜、蟠虺纹镜、章草纹镜、星云镜、云雷连弧纹镜、鸟兽纹规矩镜、重列式神兽镜、连弧纹铭文镜、重圈铭文镜、四乳禽兽纹镜、多乳禽兽纹镜、变形四叶镜、神兽镜、画像镜、龙虎纹镜、日光连弧镜、四乳神镜、七乳四神禽兽纹镜等。

隋唐铜镜

唐代是我国铜镜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隋唐铜镜较前代又有了新的发展,在铜质的合金中加大了锡的成份,铜镜的质地就显得银亮,既美观又实用。在铜镜的造型上,除了继续沿用前代的圆形、方形之外,又创造了菱花式及较厚的鸟兽葡萄纹镜。并且把反映人民生活和人们对理想的追求、吉祥、快乐的画面应用到镜上,如月宫、仙人、山水等。并出现了题材新颖,纹饰华美,精工细致的金银平脱镜、螺钿镜。唐代镜最大特点之一是艺术样式或艺术手法的多样化,铜镜艺术呈现出浓郁“盛唐气象”。

铜镜收藏中讲究版模,头模镜最受欢迎。所谓头模镜,是指第一次浇铸的铜镜,纹路清晰的头模镜,价值远超过二模三模镜。一般来说,外形出处完全一致的铜镜,由于清晰度不同,在拍卖市场上的成交价格能够相差10倍。从保存易难程度来看,“水银镜”或“黑漆古” 同年代产品之间品相相差不多,比较适合初学者入手收藏。总之,对普通收藏者来说,购藏铜镜应该从收集标本开始,对铜色、铜质、花纹、铭文作综合分析,潜心体会,慢慢积累专业知识。

专家表示,铜镜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具有不可复制性。全世界极具价值的铜镜不到300面,即使是故宫博物院的乾隆收藏也没有几件精品。因为收藏的人少,所以其价格未被炒高,而且旧货市场上的铜镜容易买到,虽有粗制滥造的复制品充斥市场,但历代传世和出土的铜镜也很常见。目前铜镜日常藏品价格在几百元至几千元之间,收藏空间还很大。

上一篇:来信 第23期 下一篇:用控制台命令RAR实现灵活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