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辟蹊径 纵向提升

时间:2022-06-27 03:33:23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41-01

北大教授温儒敏在语文课改中强调:语文课改要“守正创新”。何为“守正创新”,在当下的教学中怎么运用是当下语文教师的一个大问题。正因如此,今天来谈谈选修教材中的欧阳修的名作《伶官传序》。沈潜德先生曾这样评价:“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此番言语,自然是对欧阳修才华的盛赞。在我看来,此文的历史视野固然高屋建瓴,然而对于后人,处在当下,它所传达出的深刻智慧与历史洞见,则影响更为深远,现实针对性也更强。此文从多方面折射出它在教学当中的重要性,无论是德育教学,抑或是对学生的人格修养引导,处处彰显出它的文学张力。

这篇序文从题目上说与其写伶官,还不如说写如流星般的后唐庄宗李存勖。他在其父王弥留之际,临危受命,背负父亲的遗愿,为此苦苦奋斗,以“三矢”征战半生,于十指中得到天下,最终建立起后唐王国。然而不幸的是,其兴也勃兮,其亡也忽兮,用白骨累累堆砌起的后唐王国竟毁在了一批伶人的手中。然而这不是伶官的罪过,而其是缔造者李存勖的罪过,其真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为何?李存勖固然是五代十国当中难得的军事奇才,有着过人的军事智慧,然而在政治上,我们不得不说,他似乎就是一个“”,与西楚霸王项羽相像,彼此半斤八两,真可谓天造地设的“一对”。小小的历史故事,欧阳修从中总结出精辟的道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所有这些,都是本课德育教学的重点。然而在许多教学案例当中,事实却不尽如此。

传统教学中许多老师反反复复、颠三倒四地讲述了很多大道理,甚至进行拓展延伸。据现有的教学案例统计来看,有代表性的观点不外乎是“苦难论”、“细节论”与“危机论”。我们先来看一下苦难论。此番理论,它告诉学生要学会吃苦,懂得忍受苦难,孟子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就是这些道理。所有这些话,总结起来无非是让学生知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至理名言。第二种论调是“细节论”,即细节决定成败的观点。老子曾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张瑞敏也言:“细节决定大事,大事成就完美”。当然此类话语我们还可以举出很多,它们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告诉学生关注细节的重要性。第三种观点就是“危机论”。这种观点相对来讲,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然而在课堂上讲起来也是“陈词滥调”,毫无新意。所谓“危机论”就是要让学生明白现代形势下时刻都有危机意识,不要懈怠,不能停滞,要有一股与时俱进的思想,才能与时代接轨,否则就会成为时代的弃儿。把种种道理“灌输”给学生本无可厚非,然而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此类道理似乎流于表面,不仅没有准确地解读出此文的宏观大义,更是置学生的德育教育,人格教育,生活教育等课题于不顾。而这一点正是此文被再次选入新课标教材当中的目的所在。要深刻地理解这一点,将其很好地融入多层次的教学效果当中,我们先回归文本。

回归课文,先看李存勖的故事。遥想当年自己子承父业,雄姿英发,执戟敌军,横槊长空,为帝业风餐露宿,披荆斩棘,最终打下了后唐江山。然而安邦定国后,人性的弱点就显现了出来。正所谓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正是在和平年代,那些隐藏在人性中的弱点渐渐浮现,追求奢华,放望,好大喜功,刚愎自用,偏听偏信,远忠臣,近小人,最后导致不问政事,不管民生,长此以往,民不聊生,国将不国。所有这些类似于李存勖的故事一代又一代在历史的舞台重演。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不仅仅是讲述一些语言知识点,也不是肤浅地转述一些无关痛痒的大道理,更为重要的是透过文本分析与鉴赏,最终要让学生领悟历史的真理,学会去如何克服人性当中的弱点,如何养成良好的品性,从而培养一种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只有这样方可达到“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境界;只有这样,方可于细微处见大义,干大事;只有这样,方可临危不乱,处变不惊,与时俱进,成为时代的宠儿。而本文透过李存勖的历史事迹所要揭示的便是人性的升华与堕落,最后导致身死国亡。而这也正是诸多历史散文所要传达的道理,也是语文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譬如著名历史散文《六国论》、《阿房宫论》、《赤壁赋》等文对历史兴亡的分析都归结为“人事”。这里所谓“人事”,指的就是内在人性演绎出的历史事迹。

人性无所谓善恶,只有对之进行约束,加强自律,提高修养,方可养成一种积极健康的做人原则,方可铸就一番千秋伟业。而这正是做人的精神所在。“为官重恭谨,立身重廉明”。律己是为了更好地律人,约束好自己的言行,是为了能更好地教化别人,于是一种良好的氛围便自然生成。人性本就是一个复杂的东西,不能寄希望于人性之善的自我萌发,而是要通过“以人为镜”的力量正视自己的行动。而我们的后唐庄宗因伶人而蒙蔽了双眼,缺乏自我警惕的意识,最终“身死国灭”,被天下之人耻笑,早已没有当年初登龙殿,强敌环伺,国患当头的谨慎之心,自认为天下已定,仇人已灭,应是歌舞升平,嬉笑艳艳。可真理就是真理,“满招损,谦受益”。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可事实就是这样,不会居安思危,喜欢高调,喜欢被人吹捧,喜欢高高在上,挥斥天下的感觉,可这便是人性的弱点。如历史可以重修,时光可以倒流,人物可以穿越,那么庄宗应学会低调,学会淡定。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面对荣誉需要淡定,面对掌声同样也需要淡定。“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万物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如此这番,庄宗必成就千秋伟业。而这,正是我们处在当今这个繁华而浮躁,奢华而享受的时代里,中学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传承的美德,也是新教改下追求的人文素养教育,借此文希望能唤起广大教师的主动性与创新思维,努力寻求达到最好教学效果方式,真正实现语文教学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上一篇:让学生学会“先学” 下一篇:对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