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以读代讲提高教学质量

时间:2022-06-27 03:12:37

小学语文以读代讲提高教学质量

【摘 要】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深刻地体会到朗读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朗读不但要重量,重质,同样也要注重读的形式和方法;读要读出情,机械的重复只会使学生“食”之无味,“言”之无语;充满情感的课堂朗读训练,是学生、教师、作者激情碰撞的世界,是让学生情藏于心间,而溢于言表的深刻体验,是永远具有生命力的永恒不变的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流。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以读代讲 提高教学质量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读是阅读教学的根本。引导学生多读书,指导学生读好书,是任何时髦的教法都无法取代的。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教师课内繁琐的内容分析讲解的现象已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朗朗的读书声。然而“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决非是让学生信马由缰、放任自流地去读,它是指有理解、有体验、有感受、能传情达意的朗读。它要求教师要针对语文课的特点,灵活指导读书的方法,让指导参与其中。笔者结合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朗读指导的方法:

一、要“因材施读”,精心设计读的形式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对文章获得整体印象,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和美的享受,我们可以对整篇课文或重点段落进行欣赏性范读,特别是低年级的课文教学,由于学生识字量少,独立通读课文会有很大难度,因此,范读是有必要的。(范读可以是教师本身,也可以运用录音教材,还可以让读得好的学生读)当教材中出现句子长,结构复杂或文章艰深难读的片段,我们就采用领读的办法,引导学生读通、读顺,突破难点。为了让学生从不同声调、音色上感知了解文章的层次结构,也为了便于大面积检查、了解和训练,对于篇幅较长、自然段较多的课文,则由几个人或全班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读;为了让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线索或序目,理清文章脉络、划分段落层次、捕捉关键词句,则引导学生细心默读,在读中思考构画;为了提高兴趣,深入理解内容,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对故事情节或对话较多的课文,则进行分角色朗读;对于句意连贯的句式或段落,采用层层点拨设问,步步引读的形式。为了让学生能“以读悟语,以读悟情”,身为教师的我们要敢于放手,“有扶有放”、“有错有纠”,让学生在“多读”中领悟文章的内容,学到知识。

二、精彩演读

朗读训练中,朗读的形式应该灵活多变。如果只是一味地齐读,个别读,则会显得十分单一,乏味,势必影响学生的朗读兴趣和热情。因此,“读”要与丰富的肢体语言相结合,才能更好体现它的价值,才会开出绚丽的花朵。

语文教学中的表演读,引导进入角色,从读到演,先让学生认真揣摩语言文字,然后进入角色,演一演、做一做、议一议,将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的内心体验。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场景的需要,通过学生的肢体动作和语言描述,把文章内容形象,生动地再现出来,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这是我们语文教学常用的方法,也是很有效的教学方法。“读”在情景表演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决定着表演的效果。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体会角色的心理变化,随着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语气。如,我在教学《夜莺的歌声》时,请学生扮演“小夜莺”、“军官”等,让他们了解课文“人物心理”进行表演,通过学生肢体动作和语言的展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课文画面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再如教学《再见了,亲人》时,通过角色表演,不知不觉中学生会把自己渗透到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中,了解 “中朝”人民之间的友谊,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学生感受到课文对话、语气内容和意境表现得真实、贴切,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诵读中读出感情

“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沟通与对话,是由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融合重建过程。在教师讲解、分析基础上获得的感悟往往缺 少深切的体验和情感的共鸣。一篇文章内含的思想情感真正由作者 “移情”至读者,非得靠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多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通过抑扬顿挫、长短徐疾的朗读,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感悟文章的真谛,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教学过程不应是单一层次的深入,而应将各个环节融合在一起,讲解遣词用句时,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从字里行间走进作者的心灵,与作者产生共鸣,再通过读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真正让学生学到、会学。可问题也随之而来,许多教师教学时,在初读感知后就要求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很显然是不能达到朗读目的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必须建立在学生对课文词句把握的基础上,换句话说就是教师对课文进行分析后才能进行的。虽说“教有常法,但无定法”可一切教学都要遵从循序渐进原则,层层推进。真正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来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以读代讲,”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深刻地体会到朗读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朗读不但要重量,重质,同样也要注重读的形式和方法;读要读出情,机械的重复只会使学生“食”之无味,“言”之无语;充满情感的课堂朗读训练,是学生、教师、作者激情碰撞的世界,是让学生情藏于心间,而溢于言表的深刻体验,是永远具有生命力的永恒不变的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流。

上一篇:浅议如何让多媒体教学优化应用在小学英语课堂... 下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