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出来的荒诞生活

时间:2022-06-27 03:07:03

“卡”出来的荒诞生活

跟一朋友去COSTA谈事,点完咖啡的时候我礼节性地想埋单,被坚决喝止。只见他从钱包里掏出一张簇新的信用卡。店员很痛快地确认,用这张信用卡,全场消费任何产品,都可以买一送一。

我几乎立刻就被打动了,并且产生出了门就立刻去银行办一张同样的信用卡的冲动。

这么多年来,我只有一张信用卡,并且异常忠实,每个月消费很多笔不提(当然,很多笔都来自网购的支付,而我当初选择这家银行,也是看中了它首先拥抱互联网,为网络支付提供方便的态度),而且每个月还款都很及时。当然了,我是一个懒惰的人,所以在N年之前我将一张储蓄卡和这张信用卡绑定,设置了到期自动还款之后,就理所当然地维持了很多年的好信用。可是我得到了什么?银行将我的信用额度提高到5万之后,就再也不肯往上涨一涨了。虚荣的我曾经想升级成金卡,可是我忘记了因为什么我这个要求被银行拒绝了,所以很多年了我的卡还是那张花里胡哨看起来就不大气不上档次的普通信用卡。这家银行的积分制度出了名的苛刻,一年到头积不了多少分,积分也换不了什么像样的东西。去年我辛辛苦苦花了一年的钱,到年底在积分商城里翻了大半夜,才终于换了一个酸奶机,回来试用了一次之后,就当机立断送给了钟点工。

有时候,我觉得我的忠诚并没有给我带来什么好处,或者说,这家银行并没有让我感受到我作为一个忠实用户所应该体验到的尊重和便利,所以,我萌生了去意。不过这事儿我一直拖着没办,原因一是懒,二是那天那个朋友拦住了我,他说有这张能在COSTA买一送一的卡,看起来很好,可是带来的一个很直接的后果是,每次不论跟谁去COSTA,他都会忍不住抢着埋单,“所以,最好的一个办法是,忽悠你的同事办一张” 。

当然,这些都是玩笑话,真正拦住我脚步的原因是,我觉得我的钱包该减负了。

每年到换季的时候,我就会发现房子太小,杂物和衣服太多。我常常一边往外扔衣服一边想,这些衣服占了这么大的空间,实在太不划算了,要知道,这一平方米的房子要比这一平方米的衣服贵出多少倍啊。每次打开钱包,努力去找我需要的那张卡的时候,我就常常会想,我为什么要办这些卡?

大概就是一时冲动。我钱包里现在有一张屈臣氏的卡和一张Sephora的卡,当时被店员忽悠着办上了,然后被告知需要发短信激活,就因为这一个步骤,钱包里多了两张没激活的卡。还有两三家医院的就诊卡,苍天啊,我至今不明白为什么天朝的医院就不能弄一张联网通用的卡,而是去一家医院就要办一张卡。有意思的是,因为排队难挂号难的老大难问题,这几张就诊卡其实一次都没有用过。有时候我真想扔了它们,可是我又想,保不齐什么时候还有用呢?十块钱一张呢。还有洗车卡数张,现在一些“变态”的洗车店,不办卡就不给洗车,办完卡要有几个月不去,那家店八成就关门或者换东家了,钱没了不说,又得重新办一张卡。至于理发店和美容院就更不用说了,进了门要是不办上几千块钱的卡,你根本就出不了那个门。

以前我还觉得办卡有便宜赚,后来我就想明白了,在理发店和美容院办卡,不是为了便宜,而是为了能用稍微正常一点的价格享受到根本不值这个价钱的服务。还有各种超市的会员卡,办完之后每次结账都煞有介事地刷一次,有什么用处其实我至今也弄不太明白,于是就自欺欺人地想,大概是有些产品能有会员价吧。可是到最后,连小区门口的小超市也让办会员卡,号称有会员价。我每次都声称自己忘带了,收银员就会拿自己的卡刷一下,她有了积分,我有了会员价,皆大欢喜。

这几年流行长款钱包,我买钱包的时候店员告诉我,年轻女孩都用长款的。为了证明自己年轻,必须买一个。用着用着我就发现,其实是需求产生供给啊,没有这么大的钱包,哪装得下这么多的卡?

沈威风

财经和职场专栏作家。

曾任《中国房地产报》评论主笔,国内一流财经媒体《经济观察报》驻北美首席记者,同时曾是《金融时报》中文网、《中国新闻周刊》《东方早报》和《世界新闻报》等多家媒体的特约作者。微博:省略/shenweifeng。

上一篇:立体台湾(一):经济台湾 下一篇:健身业的“成长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