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化瘀胶囊联合a―2a聚乙二醇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时间:2022-06-27 02:23:24

扶正化瘀胶囊联合a―2a聚乙二醇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摘要】目的分析扶正化瘀胶囊联合a-2a聚乙二醇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7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扶正化瘀胶囊每日3次。每次5粒,同时每周一次皮下注射a-2a聚乙二醇干扰素180ug,对照组每周一次皮下注射a-2a聚乙二醇干扰素180ug,同时口服常规用药肝泰乐,在应用干扰素同时两组均有应用维生素B4及鲨甘醇升白细胞治疗,必要时应用粒细胞刺激因子,疗程48周。结果通过对HA及无创瞬间肝脏弹性试验的结果分析,扶正化瘀胶囊联合a-2a聚乙二醇干扰素组比a-2a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肝泰乐组对改善肝脏纤维化疗效好。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肝脏纤维化

在我国现有肝硬化病人中,由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为主要原因之一,抗病毒治疗是预防慢性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的重要手段,a-2a聚乙二醇干扰素是临床常用抗病毒药物,现以扶正化瘀胶囊联合干扰素除进行抗病毒治疗外,探讨其抗纤维化治疗效果。

1对象及方法

1.1对象选取2008年7月至2010年我科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2例,均符合2005年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并符合干扰素治疗指征。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36例(男27例、女9例),平均年龄(30.13+6.96),平均病程(6.2+3.6)年。对照组36例(男25例、女11例),平均年龄(29.83+7.21),平均病程(7.2+4.1)年。均排除其他病毒感染,无药物应用禁忌症,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检查项目所有入组患者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48周)后除其他常规检查外均进行肝脏纤维化检查即透明质酸(HA)及无创瞬间肝脏弹性试验的检查。

1.3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扶正化瘀胶囊每日3次。每次5粒,同时每周一次皮下注射a-2a聚乙二醇干扰素180ug,对照组每周一次皮下注射a-2a聚乙二醇干扰素180ug,同时口服常规用药肝泰乐,在应用干扰素同时两组均有应用维生素B4及鲨甘醇升白细胞治疗,必要时应用粒细胞刺激因子,疗程48周。

1.4检查方法HA采用放射免疫法进行分析。无创瞬间肝脏弹性试验采用。

1.5统计学处理采用CHISS200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组治疗前HA的比较应用t检验,治疗后的比较应用自身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在HA及无创瞬间肝脏弹性试验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治疗后HA及无创瞬间肝脏弹性试验结果显示肝脏纤维化改善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2。

2.2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治疗组治疗前后HA及无创瞬间肝脏弹性试验结果下降明显(P0.05)。治疗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讨论

HBV的持续感染导致肝细胞广泛的变性、坏死、炎症反应加重,胶原物质生成增多包括I型胶原及透明质酸等,这些胶原物质沉积在Disse间隙,形成肝脏纤维化,早期的肝纤维化是可逆的,到后期的假小叶形成肝硬化既是不可逆的了。所以,早期阻断肝脏纤维化的形成或逆转是预防肝硬化的治疗关键之一。干扰素可与细胞表面的特异性a受体结合,触发细胞内复杂的信号传递途径并激活基因转录,调节多种生物效应,包括抑制感染细胞内的病毒复制,抑制细胞增殖,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按中医理论肝脏纤维化属正虚血瘀,而扶正化瘀胶囊建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本研究表明,治疗组治疗结束后肝脏纤维化有明显改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证明扶正化瘀胶囊联合a-2a聚乙二醇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较好,能达到满意疗效。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抗病毒治疗尤为重要,在抗纤维化方面,抗病毒治疗是基础,但是干扰素与扶正化瘀胶囊联合的治疗增加了抗纤维化治疗疗效,故扶正化瘀胶囊联合a-2a聚乙二醇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治疗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2]万谟彬.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专家建议.中华传染病杂志,2007,25(100):577-578.

[3]中华肝脏病学会肝纤维化血组.肝纤维化诊断及疗效评估共识.中华肝脏病杂志,2002,10(50):527.

[4]张斌.肝纤维化的发病机理研究进展.现代诊断与治疗,2004,15(6):354-360.

[5]马海龙,郑明华.慢性乙肝病人血清中反应肝纤维化指标之间相关性研究.医学研究杂志,2007,36(12):20-23.

上一篇:左卡尼丁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下一篇:米非司酮在妇科功血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