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地方资源,整合校本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时间:2022-06-27 02:22:52

依托地方资源,整合校本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我校位于宜兴市西南山区的千年古镇――张渚,古称桃溪,自然资源丰富,是宜兴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宜兴素有“陶的古都、洞的世界、竹的海洋、茶的绿洲”之称,而在张渚“竹海、溶洞、茶场”均有分布,这里还是闻名全国的“梁祝之乡、书画之乡”,有极丰富的地方课程资源。

我校在2003年成功申报、2007年顺利结题的江苏省教研室第五期重点课题《普通高中选修课程的实施与研究》的研究过程中,立足地方资源,先后开发了《宜兴旅游地理》《宜兴古今名人选录》《环保知识》《石文化漫谈》等校本课程。在挖掘地方课程资源,丰富校本课程及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上,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如何结合本校的传统与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来整合校本课程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弘扬地方特色,发展学校特色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并以此打造富有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及校本课程,成为学校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思考。

我校于2012年再次申报了江苏省教研室第九期课题《农村普通高中校本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进一步整合校本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学校新建了茶果园基地,并结合地方茶文化资源,新开发《茶的栽培》《茶的制作》《果树的栽培与管理》等校本课程。运用这些富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技术校本课程,借此培养学生掌握适应时展需要的基本技能。作为一所农村中学,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应该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技能、独立劳动的技能,而茶果园的建设,相关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发展的、契合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一个校内实践平台,有利于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另外,依托同处我镇的无锡市未成年人综合社会实践基地开展更为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茶艺、陶吧、生态农艺、植物保护区生态考察、喀斯特地貌考察、多米诺骨牌、无线电通讯及消防等。高二年级利用一周实践,走出校门,走进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同时,学校也依托丰富的地方资源,在德育教育活动、研究性学习等方面开展了各种活动。如,绘画、书法、十字绣活动等。许多研究性课题也以地方文化、资源为题,如家乡民风民俗、竹制品代替木制品的可行性研究、宜兴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等。

地方资源、校本课程、综合实践课程是相辅相成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以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为前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就是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的过程;而地方资源又成了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都要重点开发的资源。如何处理好三者关系,正是我们课题组提出整合校本课程的思考。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确定了目标,确立了思路。我们需要从丰富的地方资源中挖掘具有教育价值的东西。学校所在地区的区域特色、自然景观、地名沿革、历史变迁、文物古迹、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名人轶事、语言文化、民俗风情等,都是我们可以开发的资源。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校本课程、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扩大学习的空间,亲近自然、了解社会、陶冶情操。为此,我们确立了有特色的地方课程资源整合目标,从基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基于我校办学目标和办学特色、基于地方资源优势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三个原则出发,制订了“面上推进、点上深化、立足本土、开发资源、形成特色、服务地方”的目标。

在明确目标后,我们确立了“以校为本、校际联动、区域推进、整体开发”的工作思路,强化了“行政领导、业务指导、过程落实、评估反馈”的工作策略,提出了具体措施:

一、继续深度开发地方资源,强化校本课程资源意识

开发利用过程中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提高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深化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从而为实施校本课程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也为下阶段整合校本课程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二、构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基本框架

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做到“心中有数、脑中有图”,在搭建好的框架下,对课程资源进行分类,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渠道进行规划,为后续的课程整合提供有力的依据。

三、建立校本课程与其他课程间的协调与共享机制

充分开发地方特色资源、学校教育资源、学科优势资源、现代信息技术资源等,努力形成学校的课程资源体系,为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搭建平台,为学生的个性形成、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精神的形成奠定基础。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鼓励社团组织

学校建设文化长廊,开设了书画室、刺绣室、舞蹈房等场所,成立了舞蹈队,定期举办“红五月”“祖国颂”等文艺活动,在学校鼓励下,学生自办了“桃溪浪花”文学社、十字绣社团、书法绘画社团、户外远足社团等组织,还利用学校的气象观察站定时天气实况。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要注重积累,逐步深入,不断优化。学校进行校本课程的整合更要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有赖于学校整合方方面面的资源,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将“学校传统教育”与“现代化办学理念”相交融共辉映,从而推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注: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农村普通高中校本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宜兴市张渚高级中学)

上一篇:探讨新形势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下一篇:浅谈职业学校教师的德育意识及其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