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浸礼―茶企业员工培训

时间:2022-06-27 12:13:57

茶之浸礼―茶企业员工培训

浸礼是基督教的一个很重要的仪式,通过圣水的清洗来更新受洗者的生命。如同人经过教育和引导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建立新的起点和开端。

对于刚刚踏进新茶行业的新员工,行业的培训大可比作一次浸礼,通过培训,让这些新人对行业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而且对他们今后的发展与人生轨迹都会是一次重要的转折。 而面对这样的“新生命”,企业的培训是否做好了准备?

“留”比“挖”靠谱

每每谈到茶企发展的瓶颈,老板们总是那一句老生长谈:“挖不到合适的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瓶颈!”为此,很多企业不惜重金从同行茶企里挖掘人才,也有的从行业外高薪聘请精英。但这样的高端人才往往来时轰轰烈烈,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又总觉得他们更多的是纸上谈兵,甚至不乏某些职业经理人就那三板斧,往往喊完了口号便没了下文。到头来,高薪纳“贤”竟成了请神容易送神难。

其实,根据我国茶企的行业特点,考虑如何把新员工留下,并把他们培养成为企业新一代中坚力量,才是每一个企业要研究的关键所在。

案例1:记得去年去政和县采访的时候,和一位做茶生意的青年老板谈到企业人才问题。他有一个几百人的大工厂,年产值近一个亿,正处在急速发展壮大的阶段,在我看来,人才环节应该是他的企业发展中最容易脱节的一环,可他却并不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

在跟进采访的过程中,他一语道破:“我的老员工跟着了十年以上的有很多人。很多老技师,退休了仍然经常来看看,指导一下生产。没有那些老员工、老技师的帮衬,我也许早就垮了。”是的,如今,曾经的老员工都已经成为了他企业的中层骨干,有的已经晋升进高层决策班子。

“政和是个贫困县,地方小,我若是真的聘来个人才,恐怕也留不住。到不如从自己的员工里找。”这是这位老板十几年摸爬滚打得出的经验。

新人到岗三堂课

如何培养新员工其实是每一个企业管理层在招聘之前就该想到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企业培训至少要上这几课:

第一课:如何让员工快速融入到团队之中。

每一个公司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如同铁轨,而企业更像是一列疾驰在铁轨上的火车,如果铁轨铺得坚实平稳,它就可以给企业的发展提供稳固加速的平台,并带动企业向前飞奔。而对于新员工来说,如何使他们快速熟悉企业文化,是他们搭上这列疾驰的火车的第一课。而这种情况尤其适合茶企,因为茶企产的、卖的不只是茶叶,茶本身就是一项文化产业,只有企业文化深入到每个员工内心,才能更好的把自己的品牌推广出去。

案例2:福州某家知名茶企,短短一年,职业经理人换了三次,每次新官上任,必是一番“改革”,从规章制度到绩效考核,从头到尾梳理一番,结果弄得企业更像是在搞停业整顿,钱花了不少,效益没有多大改观。

总结得失,这位老板谦虚地说:“责任在我,是我没有给新聘用的经理人足够长的时间磨合,在他还不全面了解茶行业现状的情况下,就全盘交给他来管理。”其实,老板急于求成的心理可以理解,但改造企业并不是全盘,重新开始,这样的果敢与魄力并不是雷厉风行的表现,却仅仅只是逞一时之兴的匹夫之勇。企业文化不是单凭外力可以短期强行改变的,有时候用力越大,反作用力也越大。关于企业文化的整顿,蛮干不行,融入比改变更重要。

第二课:让员工快速上手。

茶企中,各家茶叶的炒制烘焙技术各有不同,由老员工一对一的讲解本家茶叶的特色与买点,不仅能增加员工的亲切感,也让他们更快更有效地学到工作中必须的技术,这样在延续了企业特有的传统制茶特色的同时,也帮助了新员工更快地融入工作岗位。

第三课:让员工有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改造企业文化的动力。

这节课教给员工的不是如何驾驶这列火车前进,而是如何铺轨!茶叶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但其实它也更需要新生元素的引入,这意味着必须有更新鲜的思想、更灵活的头脑进入企业,完善和补充企业文化,不断调整铁轨的方向,使之能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而这,是企业自身的培训所不能实现的,企业自身的培训最好的结果也只不过是得到了一个老员工的复制品。真正的培训其实是在企业的外部。

案例3:前几天,一位茶艺小姐聊天时告诉我,她对香道很感兴趣,于是利用业余时间在外面学了一些,本想有意向那方面去转行,但学了一段时间下来,她悟出了茶道与香道的共通之处,她用香道的感悟来品茶,突然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对香道的理解使她的茶艺也做得越来越得心应手。其实,“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一个人沉淀的东西多了,就可以触类旁通,而能够让员工有这种触类旁通的感触很多都是通过外部培训获得的。

“培训”不是“赔训”

很多企业老板一听说将员工送出去培训,第一反应是“那我不就赔了吗?”花了重金培养的员工,也许只干了两个月便带着所学的知识和经验跳槽走了,煞费苦心的培养到头来成了给他人做的嫁衣,又何必花那些冤枉钱。

其实,根据权威某机构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新员工接受外训不但不会成为他跳槽的资本,反而会促使他留下来。而那些没有培训过的员工,一年内跳槽的几率会比培训过的员工高出3倍!

还有一项调查显示,处在培训过程中的员工,跳槽的几率近乎是0,换句话说,谁也不会在老板正在培养你的时候跳槽。而处在学习中的员工的进取心与创造力是最强的,这就意味着能带给企业发展与变革的更多的是来自那些接受过培训的员工。

案例4:笔者曾经亲自参与过茶行业的培训。培训内容涉及茶叶历史、茶叶品鉴、茶叶加工实操等,一周培训下来,总体感觉确实学到了很多曾经很难接触到的东西。与我一同接受培训的大多是行业内资深的茶艺师和茶叶店铺负责人,按理说,他们接触茶叶的时间比我长很多,本应对这种培训不感兴趣,但简单聊过后发现,对于相同的问题他们的感触反而更多,他们是带着问题来听课的。

培训与学校教育不同,学校教育以灌输为主,而培训更多的是互动,每个人对茶的理解不同,对茶审视的角度不同,通过培训,将老师的思想与自己的思想进行整合,使自己可以站在一个全新的视角理解茶文化。

一个企业的员工有来有往是正常的,没有人员流动的企业也就失去了竞争与活力,面对那些经过培训而仍然选择离开的员工,企业也不要太过纠结,企业对他的培养会让他感恩良久,他也会成为企业善待员工的一个缩影,为企业在业内树立良好的口碑。

企业通过有选择、有方向的培训,让普通员工变为中坚力量,通过培训留下那些和企业脉动真正情投意合的员工,把他们培养壮大,由他们再去培养下一代的新员工,让企业的人力资源发展进入良性循环,这才是任何一个企业管理者都喜闻乐见的,虽然时间上未必立竿见影,但确是最省成本,也是最有效的用人之道。

上一篇:裕森:被流言击中 下一篇:中国动画创作中被遗忘的乡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