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阳县农技推广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和建议

时间:2022-06-26 11:10:16

泌阳县农技推广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和建议

近年来,泌阳抓住中央加大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支持力度的机遇,以深化基层农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为主线,以实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等为载体,以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加快构建新型农技推广公益服务体系,努力提升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效能,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一、泌阳县县情

泌阳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是河南省粮食主产县。属浅山丘陵区,境内伏牛山与大别山两大山脉交汇,长江与淮河两大水系相分流,总体呈“五山一水四分田”格局。全县辖8镇11乡3个街道办事处,352个行政村,总人口93万,总面积23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3.7万亩,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66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190万亩,粮食总产8.7亿公斤。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立足实际,积极探索,改革创新,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先后获得了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金铜山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县,全国十大牲畜繁育基地县,全国油料百强县,全国食用菌生产十强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等称号。

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现状

1.机构建设情况

全县有县级农技推广机构9个,隶属农业局管理,全额事业编制80人,差额事业编制6人。其中: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全额事业编制38人,县植保植检站全额事业编制7人,县土壤肥料工作站全额事业编制3人,县种子管理站全额事业编制3人,县农村能源环境保护站全额事业编制8人,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全额事业编制15人,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全额事业编制3人,县农广校全额事业编制3人,县蚕茶果站差额事业编制6人。

乡级农技推广机构22个(每乡镇1个),2005年全省乡镇机构改革时,把乡镇农技站、畜牧站、林站、水利站、农机站等合并为乡农业服务中心,隶属乡镇政府管理,全额事业编制287个,其中每乡镇14个,街道办事处7个。

2.人员经费情况

县级农技推广机构全额事业编制80人,差额事业编制6人,在岗人员169人,财政拨款按编制人头预算,乡级农技推广机构全额事业编制287个,在岗人员276个,财政拨款按人头预算。办公费按人均每年600元包干预算。

全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岗总人员445个,大专以上学历236个,占53%。具有专业技术职称人员272个,占61%,其中高级职称18个,中级职称143人。

3.办公设施情况

县级农技推广机构办公场所,交通工具等办公设施配套齐全,乡级农业服务中心,依托乡镇政府办公。2013年,县农业局利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建成农技推广区域站9个,每个区域站建筑面积360m2 ,配套办公用品培训设施等12台套。

三、农技推广工作成效

1.农技推广体系进一步完善

县级农技推广单位机构齐全,设施完善,财政供给渠道畅通,2010年后,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每年选派100名技术人员,分包1000个科技示范户,面对面,手把手指导示范户农业生产工作,每个科技示范户带动20个农户推广农业新技术,建立了完善的监管和考评机制,基本解决了“最后一公里”技术棚架问题。对100名科技指导员,每年分批派送大中专农业院校集中培训一周,农技人员业务素质大幅度提高。

2.农技推广服务农业生产成效显著

2010年以来,我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共同努力,每年培训农民20万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30万份,推广农业新技术5-8项,新品种6-10个,为全县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先后有5人获得市级“劳动模范”的称号,1人获得省政府粮食生产突出贡献科技工作者称号,15人次获县级以上拔尖人才称号,25人次获得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奖项15项。全县粮食总产稳定在8.5亿公斤以上,实现粮食生产十连增。牧、林、菌、烟、油、菜、茶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发展迅速,农业机械化率达到较高水平,2011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3.公益与社会化服务相结合格局初步形成

目前,全县注册新型农村经营主体702家,其中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75家,家庭农场97家,依托县科学技术协会成立农业科技110服务中心一个。为了解决社会化服务组织技术力量薄弱这一制约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快速发展的难题,县委、县政府出台文件鼓励公益性事业单位科技人员到社会化服务组织兼职,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资金优势和公益性事业单位技术力量相得益彰,促进了农技推广事业的快速发展,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了53%以上。

四、存在问题

1.公益性农技推广经费不足。县级农技推广经费预算只有人头费,工作经费严重不足。事业单位编制少,人员超编严重。

2.县乡两级农技推广机构脱节,乡农业服务中心隶属乡政府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承担事务性工作多,无暇顾及农技推广工作。已建成的农技推广区域站因无编制或成摆设。

3.专业技术人员新生力量匮乏。现有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大多是80年代或90年代初期大中专农业院校毕业,年龄均达50岁左右,县乡两级农技推广新生力量极度缺乏。

五、几点建议

1.由省级人民政府出台规范性文件,按耕地面积、粮食产量、人口分别占不同权重,核定县、乡两级农技推广机构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

2.理顺乡级农技推广机构的隶属关系,明确乡镇区域站职责和编制,在乡镇区域站没有配备人员之前,尽快启动基层农技推广特岗计划,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待遇,鼓励农科大学生到基层农技推广单位工作。

3.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基层农业科技人员到社会化服务组织去兼职。

上一篇:对孩子的缺点“视而不见” 下一篇:澳门亲子游,让陪伴成为最好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