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诚信考试的思考

时间:2022-06-26 10:36:19

关于大学生诚信考试的思考

【摘 要】随着社会文明事业快速发展,大学生群体道德素质水平受到了各界的普遍关注,努力培养大学生个人诚信意识是时代变革的必然要求。针对大学生考试中出现作弊现象,高校要拟定针对性的教学管理策略,从思想与实践方面提升大学生的诚信力度。文章分析了大学生考试的重要性,总结学生考试中作弊行为的成因,提出“诚信考试”为主题的教学管理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考试作弊;诚信;对策思考

在教育部门宏观调控下,高校编制了相对完整的教学管理体系,利用校内管理策略提升大学生的个人专业水平。但是,高校内部依旧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尤其是大学生在考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往往影响了大学生个人诚信道德素质。“考试作弊”是大学教育比较常见的现象,这一问题引起了教育专家们的深思,如何营造良好的诚信考试机制,这是当代高等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考试的重要性

“考试”是高校检验专业教学质量的基本方式,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可以展现出个人的学习水平,反映教师在专业课程中的教学水平。随着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考试已经成为校内教务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学生考试重要性表现:一是检验教学,对教师、学生的教学活动情况进行检验,根据专业课程测评成绩进行判别,提升了高校内部的教学活动水平;二是改革教学,根据学生考试水平对校内教学提供改革意见,根据大学生考试中出现的问题,重新调整原有的专业教学方案。因此,历年来高校均十分重视专业课程考试,努力强化大学个人专业水平的考核力度。

二、大学生作弊行为的成因

为了尽快实现大学生人才战略培养模式,近年来高校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拟定考核计划,按照预定教学方案执行专业考试政策。虽说高校内部专业考试受控于教育部门管理,但实际考试过程却面临着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考试作弊”行为屡次发生,扰乱了高校专业考试的秩序。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

(一)态度因素。我国高等教育实施开放性教学体制,教师在专业学习中作为引导者角色,具体学习情况依赖于学生个体发挥。大学生主体思想过于开放,对专业课程考试活动缺乏足够的重视,“心态不正”往往是大学生作弊的常见原因。例如,大学生长期处于开放性学习状态,对紧张条件下的考试流程不适应,为了避免成绩不理想,不得不采取作弊行为。

(二)学习因素。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存在着明显的漏洞,国家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最终考评成绩符合标准,即可批准其毕业,授予学位。这种方式削弱了大学生的学习情绪,很多大学生认为只要年末专业考试合适,即可顺利拿到毕业证书。但在实际考试中,学生因平时学习不努力,专业知识不熟悉,为了顺利毕业铤而走险,幻想通过作弊过关。

(三)监管因素。高校考场是一个比较严肃的环境,其不仅要学生个人自觉遵守考场秩序,更需要监考教师共同参与管理。相反,教师在考场对学生的监管力度不足,为考试作弊创造了机会。比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严格禁止通讯设备带入考场,监考教师在学生入场时检查不彻底,考试期间出现了耳机、短信等作弊方式,扰乱了考场秩序。

三、构建诚信考试机制的综合策略

我国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一直给予高度重视,努力培养大学生人才是高校教育的根本目标,也是新时代推动社会改革发展的主要力量。针对大学生考试存在的“失信行为”,高校要深入分析大学生作弊的成因,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提出可靠的考试管理体制。“诚信考试”是高校积极倡导的教学管理模式,应当从多个方面提出科学的考试管理对策。

(一)加强巡逻。在考试过程中尊重监考老师,端正学习与考试的态度,严格遵守考试规章制度,实事求是,杜绝一切考试作弊形式。学校将组成由各级领导干部和相关工作人员组成的巡视组,进一步加强考场巡视工作,坚决杜绝各类考试舞弊行为。一旦发现有违反考场纪律、考试舞弊等行为,一定会严格按照程序及时予以处理,绝不姑息。

(二)诚信教育。各学院要以专业或班级为单位召开考风考纪主题会议,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落实学校关于加强学生诚信教育的各项措施,进一步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考试违纪处分条例和考试相关纪律要求,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和充分的复习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各项考试。

(三)树立风气。树立与不良风气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勇于检举揭发考试作弊行为。五、“文明考风、诚信考试”从我做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良好的学风,文明的校风,应当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打造诚信校园。

(四)优化环境。开考前,监考人员将重新调整学生座位,使每位学生的座位都作重新调整。学生必须服从监考人员的安排。务必携带学生证进入考场,对没有学生证或院系出具身份证明的学生不允许参加考试。保持考场肃静,不准交头接耳,东张西望,不准中途借故离开考场,违者给予警告或勒令退出考场。

(五)素质培养。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之一。大学生考试作弊不仅是对自己能力的否定和蔑视,更是对严肃的学术风气的亵渎;作弊者不仅丢掉了学位,更丢掉了人格中的诚信。诚信考试、拒绝作弊是大学生责任心的一种体现,也是每一个人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这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期间需注意的问题。

四、结语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主力军,大学生个人道德素质关系着社会文明。针对大学生考试作弊这一失信行为,高校需深入分析作弊行为发生的原因,制定一套综合性考试管理策略,将“诚信考试”理念融入到教学管理体系中。学生、教师、学校等需共同参与诚信考试机制建设,把道德素质融入到专业考试活动中。

参考文献

[1] 宓明君,朱秀娟,赵海丽.论诚信考场建设与诚信教育[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2] 韩芊,王青,刘义臣.加强独立学院学生诚信考试的对策与思路[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1).

[3] 陈素红.高师院校师范生考试诚信缺失的危害与诚信教育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09).

[4] 常玉光,马守臣,樊良新.高校诚信考试的执行困惑与对策研究[J].成功(教育),2009(09).

上一篇:青年安全生产监督岗制度在促进施工企业安全管... 下一篇:论经营者告知义务的范围和履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