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地区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初探

时间:2022-06-26 10:32:28

大兴安岭地区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初探

摘 要:大兴安岭地区共有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物种保护类型自然保护区28处。该文分析了自然保护区目前存在问题,探求改进方向和整改措施。

关键词:大兴安岭 生态旅游资源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S7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a)-0-01

1 大兴安岭地区自然保护区建设成果

1.1 自然保护区建设成果

目前,大兴安岭地区共有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物种保护类型自然保护区28处,其中国家级保护区5处,分别为呼中、南瓮河、双河、绰纳河、多布库尔国家级保护区,总面积720124 hm2;省级保护区3处,分别为北极村、岭峰、盘中保护区,总面积261000 hm2;地级自然保护区11处,分别为北庆貂熊、大青山、干部河、绣峰、塔林、常青、呼中原麝、嘎啦河、河泥碳藓、额木尔河、呼源钻天柳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5处,分别为金沟、吴家碑尼河、那都里河自然保护小区、倭勒根河、额木尔河入江口湿地自然保护小区;保护地4处,分别为哈拉巴奇、门都里河、依西、湖通河自然保护地,总面积758215 hm2。省级以上林业自然保护区面积981124 hm2,占全区总经营面积的11.75%。初步形成类型齐全、布局合理的自然保护区网络

1.2 形成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优势

区内原始生态类型齐全,几乎容纳了大兴安岭寒温带原始林区所有的陆生、湿生、水生生物类群的物种。区内大兴安岭寒温带针叶林,森林湿地景观、寒温带典型水域内陆湿地生态系统及物种、生态系统多样性,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①湿地景观。在本区宽阔河谷地带,地势下降平缓,流速不大,降水很难排出,加以冻层的普遍存在和分布,使土层透水性极差,故水分大多滞留于地表,故多沼泽化,而使其流域几乎全部形成沼泽,从而形成特有的森林湿地、湖泊湿地等景观。②水域景观。全区内河流山溪密布,水流湍急,河道曲折,湖泊相连,水量适中水体清澈,两岸风景秀丽,是理想风景河段。③生物景观。古树名木。呼中自然保护区是一块未经开发的处女地。未经过采伐作业,区内保存有许多古树,最大的林木径级达100 cm以上,高达30 m以上,古树参天,甚为壮观,这是周边地区乃至东北地区范围内也很少见到的。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有鸟类216种,兽类49种,两栖、爬行和鱼类44种,列入国家保护的Ⅰ、Ⅱ级动物有56种,这些物种多属耐寒动物群落典型代表物种。保护区内的原始森林环境为这些动物提供了栖息地,它们的种群数量在不断扩大。因此,保护区也是观赏寒温带鸟、兽的理想场所。

2 自然保护存在的问题

(1)是资金不足;旅游基础设施老旧;宣传力度不够;群众保护意识淡漠等等。山地范围内违法开垦、排放湿地水资源、挖沟筑坝、擅自采沙、取土、放牧等破坏自然保护区的违法行为,导致植被破坏现象严重。(2)是地方法规不健全,管理机构不健全,从事湿地保护管理的专业人员缺乏。国家也从政策和资金上予以扶持。《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规划》中提出,为促进林区经济转型和生态保护,将设立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予以支持。新设的专项资金将以推进林区产业转型和吸纳就业再就业为主要目标。事实上,光投入钱还远远不够。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的研究员李渤生曾指出,要学会利用高品位的森林资源。现有人才中,具有专业素养的人更是凤毛麟角。(3)是全区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分布、动植物资源状况、利用现状等资源数据还没有详细的资料和档案,更缺乏深层次的研究,保护工作盲目性大,不能实现统一部署、综合管理。

3 改进措施

3.1 积极划建保护区,保护区域不断扩大

进一步提升保护区的保护功能,加快了自然保护区的发展步伐。对已划建的保护区从更有利于森林资源保护和提高保护区功能上考虑,本着有利于保护区建设和科学管护的原则,对部分保护区进一步区划调整;对于一些濒危物种的重点分布区域、典型的寒温带湿地和生态脆弱区域,通过划建保护区、保护小区、保护地等措施,增加保护面积,构建布局合理、特征显著、结构完整的自然保护网络。

3.2 保护区管理机构要不断健全,管理体制逐步理顺

新晋升的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多布库尔、绰纳河、盘中、岭峰、北极村)健全了管理机构,理顺了管理体制,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全区林业系统已建有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物种保护类型自然保护区28处,总面积173.93万 hm2,占全区总面积的20.8%,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编制了《保护工程总体规划》,合理规划保护布局。按总体规划要求,到2010年,自然保护面积达到1,650,000 hm2,占全区总面积的19.8%;到2030年,自然保护面积达到2,450,000 hm2,占全区总面积的29.3%,形成布局基本合理、类型较为齐全、功能更加完善的自然保护体系。

3.3 保护区立法不断完善,执法力度不断加大

保护区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依法行政、依法保护,加大依法治区工作的宣传力度,开展了保护区清山、清沟和清除狩猎窝点等项工作,依法加大了对保护区内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3.4 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加强对外科技合作

呼中自然保护区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合作建立了北方林生态定位监测站,开展数据采集和传输,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南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中国林业科学院合作,建立了湿地资源“生态定站”。开展了《嫩江源湿地生态功能恢复示范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对破坏的湿地进行了有效保护和功能恢复示范。

3.5 森林可采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生态功能充分发挥

由于划建保护区,使近2100万 m3的可采森林资源不能利用,占大兴安岭东部林区可采森林资源的近37%。

3.6 未来要积极争取保护工程项目

要以“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为载体,科学规划保护项目,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对于一些濒危物种的重点分布区域、典型的寒温带湿地和生态脆弱区域,要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开展科学考察和总体规划。要在改善保护基础设施的同时,充分利用我区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展好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工作,编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提高保护区的自养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洪星,张菡.大兴安岭旅游与文化系列丛书尽览魄宝[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8(5).

[2] 网络:湿地中国大兴安岭湿地[OL].2008(10).

[3] 刘慧锋.大兴安岭地区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成就显著[N].大兴安岭日报,2012-09-20.

上一篇: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下一篇:紫金县低产低效林改造措施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