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怎能不重视

时间:2022-06-26 08:52:1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怎能不重视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新课改明确指出了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强调通过阅读可以搜集到各种信息,发展个人思维,更是获取各种信息来源的主要途径。阅读教学亦是如此。因此,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我们必须重视阅读教学效果,发挥自身优势,构建高效的阅读教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主体;方法;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097-01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不仅仅要体现在外表,更重要的是对文章内涵的理解。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获取很多平时接触不到的信息,同时可以开拓视野、累积很多实用的经验,读的多了,自身的理解能力就会随之加强,能很轻松容易得捕捉到作者写作需要表达的意图。所以要推进新课改的进一步发展,就必须重视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在小学阶段,通过强化朗读、探究阅读与阅读悟理活动,语文课堂效率提升了,知识面开阔了,知识视野拓展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时期,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过往满堂灌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育的需要。而现在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育模式已经逐渐成为当前教育的正确模式。为了提高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我们教师要做得就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对学生自主阅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此,对于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老师们而言,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信心、解决学生们在通过自主学习道路上遇到的问题,比单纯地进行知识教授要重要得多。故而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辅助学生们学习对诸如字典、词典等学习工具的使用,多向学生们提出对阅读有启发性的问题、组织他们进行讨论,而不要直接告之所谓的标准答案,避免禁锢了他们的自主意识和发散性思维。当然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教育的一部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有不少老师都以自己讲授为主,使得学生产生了依赖老师的心理,很难自己独立去阅读并完成阅读要求。建议在这方面教师能多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比如:布置一篇阅读理解,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第二天在课堂上由学生来讲解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看法。语文作业本身就没有固定答案,更何况“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学生的理解一定是多种多样,课堂也会充满乐趣。课堂的最后阶段再由老师作总结和表扬,不仅使学生得到鼓励,更令他们产生对独立思考的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互动,不仅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还能使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通过兴趣培养,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提高阅读的主动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合理的指导,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阅读方法的指导显得格外重要。特别是小学阶段的阅读指导,它可以影响着学生们的一生。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该怎么做呢?我觉得首先我们应该重视朗读。阅读,顾名思义,就是看和读。朗读是有感情地读出声音来。怎么加强朗读呢?要坚持早读。常言道“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读就是晨读。在新鲜的空气被吸人我们肺部,学生们精神抖擞的时候读书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和精神的升华。角色朗读是又一种效果较好的朗读形式。分角色合作朗读,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加强小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可以说,朗读才能真正体会汉语的魅力。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这说明朗读在语文阅读课堂上至关重要。其次就是探究式的阅读,多想,多问,多理解。探究阅读,是指以小学生为中心倡导自主学习的一种阅读。“自主探究性学习,是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要求,科学地把握现代学习的本质,以自主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的的学习活动。从个人的学习活动来看,自主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认识、生活和实践活动过程中,有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可见,探究学习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最后就是感悟阅读。其实阅读,不光是看和读,还需要学生们动脑筋。我们教育工作者倡导理论与实践结合。把课堂学到的东西结合现实生活中的道理。通过理解感悟,才能算的上是真正的阅读,在才是真正的阅读教育的标准。

三、合理的课外阅读,提高知识储备

把阅读和课堂教学相联系,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在每讲一堂新课之前,教师要给学生布置各种预习课业,去搜集一些和新课文有关的各种材料,通过必要的课前准备,让学生对将要讲解的课程有一定的了解,诸如课文当时的历史背景,作者介绍以及作者当时写作的意图等。在学完一篇课文或者一个单元之后,教师要给学生布置任务,这样就可以很容易地把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延伸。长期以往,学生会在此过程中获取更多有用的实用信息,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也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联系实际学习需要,激发课外阅读。日常的学习中,会有很多用到阅读的地方,比如每周一次的周会等,这些都需要学生在累积了相关的信息后,才能出色地完成这些任务。教师适当的鼓励,就显得十分必要。如果能做到各种阅读气氛和环境的建立,我相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是难事。如果班级内人人都在阅读,人人都在搜集信息资料,那些起初没有兴趣参与的学生也会慢慢地加入到阅读的行列中来,和其他人一起共同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课外的大量阅读,提高了知识储备和心灵感悟,才能有助于学生们的合理阅读。

总而言之,新时期,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作为教师的我们要重视阅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阅读教学的合理指导;以及课外阅读的合理增加,从而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

上一篇:小学班主任的德育新观点 下一篇:农村小学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