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川芎茶调散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46例临床疗效

时间:2022-06-26 01:50:05

加味川芎茶调散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46例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 观察加味川芎茶调散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以加味川芎茶调散治疗;对照组23例,盐酸氟桂利嗪,每晚0mg,头痛较甚者临时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一粒。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6%,对照组65.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血管神经性头痛 加味川芎茶调散 疏风止痛

【中图分类号】R289.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167-01

血管神经性头痛多由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引起。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头部闷痛、压迫感、沉重感。大部分病人为两颞侧搏动性头痛,或出现后枕部及头顶部疼痛。头痛性质为胀痛、钝痛及束带样紧箍感。患者常伴有烦躁易怒、焦虑不安等症状。笔者以加味川芎茶调散治疗此证2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46例患者为淮南东方医院淮化医院2009年5月至2013年7月收治患者,均符合---对本病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3例。治疗组男5例,女18例;年龄36-60岁,平均48岁;病程0.3-2年。对照组男3例,女20例;年龄28-54岁,平均41岁;病程0.6-1.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组 加味加味川芎茶调散。处方:荆芥、防风、羌活、白芷、柴胡、丹参、川芎各10g,白芍 当归各12g;蔓荆子 甘草各6g;细辛3g。伴头晕、呕吐加制半夏10g、砂仁6g;烦躁易怒加郁金 佛手 各10g;高血压患者酌加钩藤 10g、石决明20g;舌红兼瘀滞加三七粉3g吞服。每日一剂,水煎2次分服,7天为1疗程,连服2个疗程。

1.2.2 对照组 口服盐酸氟桂利嗪,每晚10g。头痛较甚者临时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一粒。

1.3 疗效标准 疗效的判定分为痊愈、有效、无效。痊愈为临床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比较改善达90%以上;显效为临床症状、体征与 比较改善在30%-90% ;无效为临床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比较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痊愈16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6%。对照组痊愈10例、有效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5.2%。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血管神经性头痛又称为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有家族发病倾向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搏动性头痛、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以及其他神经系统症状的不同组合,发作是常伴有恶心、呕吐及畏光。1西医治疗以钙离子拮抗剂,如氟桂利嗪等为主,临床疗效不显著。我国历代医家根据头痛病因病机之不同,对本证有不同认识。《素问.风论篇》有“脑风”之名,病因责于风寒外侵;《素问.太阴阳阴论》 云“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伤寒论》 以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厥阴病论述;《东垣十书》则分为内伤、外感;朱丹溪以痰、火立论。2笔者结合临床发现血管神经性头痛多由外感风邪引动。自拟加味川芎茶调散治之。方以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蔓荆子疏风止痛;柴胡舒肝理气;白芍、当归养血和营;川芎、丹参活血止痛;甘草调和诸药。方中羌活、蔓荆子、川芎亦为太阳经引经药;白芷为阳明经引经药;柴胡、川芎可解少阳头痛;细辛效优于少阴经。诸药和参,共取疏风止痛,养血和营之功。对血管神经性头痛有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第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883

[2]朱震亨。丹溪心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上一篇:Bcr/abl融合基因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检测方... 下一篇:β2受体激动剂与抗胆碱能药物联合治疗COPD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