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中世纪

时间:2022-06-26 12:42:43

中世纪,一般是以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和1453年拜占庭帝国两大帝国的灭亡作为其两端的标志,大概是指公元5世纪到公元15世纪这1000年时间。在西方人的历史观中,中世纪是个相对“黑暗”的时代,长久以来,“中世纪”就是个代表着“黑暗”、“愚昧”、“落后”的名词,人们普遍认为它是古希腊罗马文明和现代文明之间的一条深渊沟壑,是黑色的一千年。对于中世纪,文艺复兴及其之后时期的人们怀有复杂的感情。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吉本在《罗马帝国衰亡史》中写道:“在古典文艺复兴以前,西欧的蛮族陷于蒙昧无知的黑暗深渊中,他们的土语带有他们习俗的粗鄙和低劣意味。”

中世纪的社会风俗,恰恰就是在这个残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整体考察欧洲中世纪的社会风俗,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个破败、肮脏的欧洲,这是无法否认的实情。但是我们同时也要看到,在长时间残破和肮脏中,中世纪的欧洲也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社会风貌逐步改善,人们的服饰、饮食和居住条件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个趋势是很明显的。最为重要的,推动欧洲走向强盛的因素(契约、重商、议会等)正在悄然改变着残破的欧洲,很快,文艺复兴时期到来了,大航海时代到来了。

中世纪的服饰

公元476年古罗马帝国灭亡之前,古罗马帝国已经经受了很长时间蛮族的骚扰、劫掠和蹂躏,甚至476年古罗马帝国灭亡之后,仍然没有摆脱这种命运。蛮族人的到来如同蝗灾,大军过后一片残破,古罗马文明基本上被一扫而光了。“频繁的毁灭性的战争使西欧社会全面崩溃是不言而喻的,不仅在经济上,而且还有文化上的。日耳曼人在劫掠的过程中,烧毁了大量的书籍和文物,古希腊哲学家的著作毁于一旦,古典学几乎完全绝迹,这极大地阻碍了西欧古典文化的延续。”

罗马人曾经建立起相当精美先进的浴池,里面有艺术画廊、资料室、漂亮的花园,甚至还有喷头向客人喷射各种不同的香料。蛮族人砸毁了那些精美的大理石和镶有瓷砖的浴池,剩下的也很快就败落了。基督教则把人的洗澡欲望彻底禁止了,他们认为蔑视人体本身是敬神的行为,人应该关注的是对上帝的崇敬而不是自身肉体的整洁。于是乎,“圣亚伯拉罕隐士50年不洗脸,不洗脚”。许多修道院允许修士们一年洗两次澡,著名的克兰尼修道院有一条规定说,整个修道院只能有3条毛巾。

修士们如此,国王贵族们也是如此,当时洗澡是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来使用的,而且轻易不会使用。也因为如此,香料大受欢迎追捧,贵族们需要更浓重的香水味道来掩盖他们身上浓重的体臭。

整体来说,中世纪欧洲的服饰受基督教的影响非常大:基督教把看作罪恶,宣扬禁欲主义,反对奢华,再加上经济的破坏和窘困,中世纪前期,人们的打扮比较简单、简朴,颜色崇尚黑、白、灰3色。贵族们可以穿得好一些,有细麻布和羊毛斗篷,冬天有貂皮,平民们则只有粗麻、粗毛织物。

到中世纪后期,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国际贸易往来增多,受东方文明的影响,人们的衣饰打扮逐渐走向繁复、奢华,贵族们追求时尚,衣服样式多变。据记载,那时候的衣料有绸缎、丝毛混纺、呢绒、大马士革呢、条呢、金线缎,以及各种皮毛;饰物则有念珠、指环、宝石、钻石、翡翠、珍珠、玛瑙等,到了这时,基督教的禁令已经不能阻挡人们对于生活享乐的追求了。

那时候欧洲的紧身男裤是两条裤管分开穿的,前后用长外衣遮挡。后来,上衣越来越短,变成了夹克式的,于是问题出现了。教会对这个问题严重关注,于是就有了下面的规定:“仅穿短上衣出入舞会或上街的人要格外留意,要将身体前后遮盖好,不要露出耻部”。

在中世纪的欧洲,女人一般都穿长裙,男人反倒是穿着“短裙”,我们看中世纪欧洲的人物画像,往往都会看到国王或者公爵等人穿着“超短裙”,摆着优美的姿势。那时候赞美一个男人的腿漂亮干净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男人的腿露在外面,女人则是长裙拖地。

还有一个很奇特的服饰风俗,中世纪的男人们流行穿一种很长很长的尖头鞋,长到什么程度呢,长到需要把鞋尖用带子绑在小腿上,从形状来看,鞋子、带子和小腿三者形成一个三角形。在英国,允许穿出门的鞋尖的长度,贵族为24英寸,绅士12英寸,平民6英寸。

中世纪的饮食

谷物是欧洲人最重要的主食,从古时起,面包已是欧洲的主食,面条、麦片亦常见于民间。中世纪的人认为小麦是众麦之首,营养价值最高,贵族吃的面包是用精制面粉制成,下等人就只能吃一些粗糙、干黑和布满面糠的面包。面包的地位如此重要,所以面包师傅如果骗秤或以次充好,就会受到重罚。为保险起见,如果有人来买一打的面包,面包师傅宁可给13个,称之为“面包师傅的一打”。不过那时候的面包可没法跟现在比。那时候的面包里往往混合着石磨里掉出来的石头碎渣,这对牙齿是个极大的考验,所以,中世纪的欧洲人到老的时候,基本上都有一口坏牙,磨损得都要到牙床了。

今天欧洲人常用的餐叉,是在中世纪末期至近代欧洲才开始流行。叉子的出现其实是比较早的,但是中世纪的欧洲人却一直没有用刀叉将自己的手“解放”出来。这样一来,手的卫生就很重要了,于是,就有习俗规定:“吃饭时,不要用手掏耳朵,亦不可以手抓发”。伊丽莎白时代的餐桌礼仪专家建议,上菜期间,男人们不要到荷包里面去翻找东西。

中世纪欧洲人吃鱼的风俗背后有教会的影子存在。中世纪时约1/3时间都要斋戒,以求抑制欲念,令灵魂升华,提醒众生感怀基督钉十字架的苦难。斋戒期间不得进食肉类、牛奶、干酪和蛋,只可以吃鱼和蔬菜。这里面鲱鱼和鳕鱼是最重要的鱼类,主要产自大西洋和波罗的海,因为路途转运不便,鲱鱼和鳕鱼价格相当昂贵,不是寻常人家可以吃得起的。

烤、炖、是中世纪时最常见的煮食方法。当时炖锅相当流行,因为它既能省柴火,也可避免肉汁流失,所以不少中世纪菜式是肉味浓汤和炖菜。当然也不能随便“乱炖”,中世纪的人相信每种食物都有固定特质,需要特定煮法配合,例如鱼肉又湿又冷,所以最好煮得又热又干;而牛肉被认为是干和热,所以最好用水煲熟;猪肉则热中带湿,宜用烤煎方法处理。

欧洲人对于食物的颜色同样比较关注,要求食物做到“颜色好看,品质优良,制备清洁”,菜肴通常做成橘黄色或者番红花的深红色,看上去红扑扑的,极有食欲。

在那个时候,如何保存食物、防止食物腐坏是个极大的问题,风干、烟醺、盐腌等方法亦非常普遍。丁香、胡椒、肉豆蔻等香料是贵族的生活必需品,用来掩盖鱼、肉的腐臭腥味(也有说法是为了调和腌鱼、腌肉中单调的咸味,这种说法似乎更为可信)。

中世纪的房屋

中世纪早期,就连领主的住宅也都不成样子,粗糙简陋,平民的屋子就更不用说了。墙壁由泥土建成,屋顶是草铺的,一家人挤在一起,睡在草堆上。注意,此时欧洲人屋子里是没有烟囱的,做饭时烟熏火燎、灰头土脸自然也就免不了了。

中世纪村庄的规模并不大,以英国为例,一般也就是50~100人,教堂自然是少不了的,水磨房和风车是村庄的一大特色。村庄慢慢发展,就变成了城镇。中世纪的城堡当然是有的,只是这些城堡要到公元10~11世纪才开始建造,而且最初也仅仅是泥土和木材的土木结构,建得快,打仗时候被攻破的也快,于是到了13世纪就有了石头砌成的高塔和塔楼。

至于人们的取暖情况,同样到公元11世纪才出现大家所熟知的壁炉,这之前,就只能是在屋子里生一堆火,大家围在一起取暖罢了。

乡村、城镇如此,为数不多的城市同样不尽人意,街道多是泥地,泥泞而肮脏,狭窄拥挤,人们乱扔垃圾,猪和牛的排泄物遍地都是,臭不可闻。那些被绞死的罪犯的尸体,就那样一直挂在绞刑架上,任其腐烂,成为中世纪欧洲城市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为城市增添一份臭气的是人的排泄物,那时候城市里的人大多都是从窗户向街道倾倒排泄物的,所以,中世纪的13~14世纪,城市里多半都是臭气熏天的,特别是巴黎。1270年的一项法律规定:“任何人均不得自楼台窗倾倒‘水’及‘粪便’,白天夜晚均不可,否则必受罚金惩处。”城镇、城市卫生状况如此恶劣,再加上个人不注重清洁,欧洲黑死病爆发流行起来。

总之,不管中世纪欧洲如何残破、贫穷、落后,都是欧洲人发展历史中无法掩盖的一个重要阶段,注定不会被人们遗忘。现今,英国、瑞士、奥地利甚至美国,都纷纷举行中世纪节,有的已经举办了20多届。节日中,人们身着中世纪服装,举行游行、传统民歌演唱、骑士比武、武士格斗、铁匠铸剑、艺人杂耍等活动,吸引了众多人的热情参与,以此来纪念那无法磨灭的1000年。

上一篇:“麦克马洪线”上的民族 下一篇:“古代的回避制度”等6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