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亚美 白血病患儿的福音

时间:2022-06-26 11:19:46

随着电波,千里之外的一个声音带着饱经阅历的沧桑传入我的耳膜,同时那种与生俱来的亲切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松了,仿佛感受到了家的温馨。

这个声音,来自于一位令人尊敬的白衣天使――

1976年,胡亚美已是半百之年,刚刚从“牛棚”解放出来,一份北京市小儿死亡原因报告上的数字深深震撼了她,从此,她迎来了人生与事业的第二春,坚定地走上了研究白血病之路。

“白血病是可以治愈的!”

报告上清清楚楚地显示,北京市儿童的死亡原因中,列第一位的是恶性肿瘤,尤以白血病为甚。“可那时,我国对白血病的研究还是一个空白!”胡亚美激动地说,“作为一名儿科医生,面对成千上万的孩子被这个病魔折磨致死但却无能为力,有什么比这个更令人痛心?所以,我下决心要研究儿童白血病。”

当时,胡亚美只能从国外只言片语的资料中获取有用信息,再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加以研究。“当时的情况真是困难极了!”胡亚美仍感慨不已,“没有治疗用药,只能一次次跑药厂求领导生产;没有家长相信白血病是可以治愈的,只能费尽苦心劝说他们。”但是胡亚美说从来没有想到过放弃。“孩子们需要我”,这个理由支撑着她坚持下来。

她组织成立了血液专业组,带领血液科的大夫们制作了一种特殊病历,详细记录病人每天的骨髓、血象变化等情况,以此给病人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

上世纪80年代,对白血病的治疗终于取得初步成效。就在这时,一部日本电视连续剧的播出,让观众记住了一位因身患白血病而撒手人寰的不幸女孩,“白血病是不治之症”的偏见因此深入人心。对此,胡亚美大声宣布:白血病是可以治愈的!

26年的努力换来的成果是值得欣慰的,在胡亚美的带领下,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科对儿童白血病的治愈率已经达到了74.4%,接近国际最高水平。

“请关爱白血病患者”

社会上对白血病患者依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偏见,胡亚美呼吁社会对白血病患者多一些关爱,少一些歧视。

“不是我偏心眼,我觉得我的白血病孩子比正常的孩子还好,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都经过痛苦的磨练。白血病的治疗需要3年,在这3年里,要做腰椎穿刺、骨头穿刺,其疼痛非常人所能体验和承受,还要经常化疗、打点滴,杀死白血病细胞的同时也会杀死正常的细胞,患者身体就很容易被感染,比如细菌感染、霉菌感染。经过这些痛苦的过程后治愈的患者,他们要比正常的孩子坚强得多!”

胡亚美说,白血病的病因还没有完全明了,但是与空气污染、电离辐射等因素有一定关系。比如,日本长崎、广岛在经历原子弹灾难以后,白血病发病率比其他地区高20倍,直到20年后才逐渐下降。

近年来,白血病患者呈增加的趋势。胡亚美对国内目前的环境表示了忧虑:汽车尾气、装修废气等有害气体在下沉,所以3-7岁是白血病发病率最高的年龄,这个年龄的孩子很容易把这些有害气体吸进去。胡亚美还特别强调,孕妇照透视的行为一定要杜绝,因为幼小的细胞对辐射很敏感。

富家小姐爱心从医

胡亚美1923年出生在一个富商家庭,在老北京的胡同里,她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战火纷飞的年代里,衣食无忧的生活足够令人羡慕,可是她从来不曾骄奢任性,从小就拥有一颗善良的心。

有一段时间,胡亚美每天上学的路上都会看到一个老人带着小孩子在寒风中乞讨,她想起了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同情之心油然而生。“当时人家给这些乞丐的都是一个大枚或小枚的铜子儿,我都是拿一张30大枚的票子。母亲给的零花钱我一般都不花,积攒下来帮助这些人。”

家里的仆人称呼胡亚美为“大小姐”,她极力反对:“叫什么?叫大姑娘!”尽管胡亚美深深愤恨社会的不公,可是一个柔弱的女子又能改变什么呢?自身优越的生活环境和当时的社会现状之间巨大的反差让她难免感到困惑和迷茫,所以后来她选择了就读教会学校。

在燕京大学这所美国人创办的教会学校里,医学预科系学生胡亚美积极思考并寻求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成为进步青年组织中的一员,同时阅读了相关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受到启发,感悟颇深,于是在1946年,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后来,胡亚美来到北京私立儿童医院(今北京儿童医院的前身)实习,在这里,她遇到了对她一生的事业有重要影响的人――诸福堂先生,他是中国现代儿科学的奠基人,也是北京私立儿童医院的创办者。胡亚美追随诸先生40多年,她现在的办公室里,依然放有诸福堂先生的塑像。在她眼里,诸福堂是一个真正称职的医疗工作者,具有充足的耐心、爱心和细心。她举例说:“诸老曾经说,当小孩子肚子疼你要摸他的肚子时,如果你的手非常凉,一摸他,孩子就会痉挛会很难受,这种情况下,你最好把手先在热水里温热了再去摸小孩子的肚子。你看他多心细。”

“患者都是我的孩子”

有良师指引,有善良之心,胡亚美在患者中的好口碑有耳皆闻。

胡亚美把自己的每一个患者都亲切地称为“孩子”,每次说起“孩子”怎样怎样,都饱含着远远超越了医患关系的真切的爱。她现在做身体检查的时候已经不能从手部取血,原因就在于,手部的血管因为之前太多次为患者献血如今已经坏死。“旧社会还没有现在这样的血站,家长的血配不上就只能买血,卖血的来了后,家长又穷得买不起。所以跟我血型合适的,我就给他们献!那时候还没有点滴瓶子,只能用一种叫三通的工具,从我这里吸一管推到孩子身上,再吸一管再推到孩子身上,就这样子,一次一般150CC。我就站在那儿把血输给孩子,输完了,继续工作,也没觉得有什么。”胡亚美说起来,云淡风轻。

在这所全国最大的儿童医院里,胡亚美工作了整整48个春秋,作为中国小儿内科领域惟一的工程院院士,80高龄的她身兼40多个社会职位,依然在为终身挚爱的事业奔波忙碌。她坚持每周到病房去探望与白血病做斗争的“孩子们”,而经过她治愈的“孩子”也依然和她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据说胡亚美每次出席重要活动,都会穿身服装设计师“孩子”为她精心设计的服装,胡亚美幽默地说:“这不算受贿吧?”而“孩子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也喜欢向她倾诉。在他们心里,胡亚美早已不仅是治疗他们身体病痛的医生,更是他们的亲人和精神导师。而她自己的小孙子却常常抱怨奶奶每天只知道看病和开会,都不管他们了,对此胡亚美只能无奈地笑笑,庆幸有相濡以沫的丈夫这么多年来一直在默默地支持、理解她。

胡亚美说:“作为一个儿科医生,最大的乐趣是什么?就是看见你的孩子经过你24小时、36小时坚持不放弃的抢救把他从死亡边缘上拉回来了,当孩子睁开眼睛叫你声阿姨,叫你声叔叔,一切疲劳都没有了,这就是最大的乐趣。所以我看见我的孩子成长起来了,比什么都高兴。有时候我走在大街上,有人在叫‘胡阿姨’。我说你是谁啊,我不认识你。他说,我小的时候你给我看过病。”

此时,电话那端的胡亚美,应该在微笑吧。

上一篇:历史名城辣长沙 下一篇:李如成 雅戈尔的青春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