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李延年与汉乐府

时间:2022-06-26 10:54:16

摘要:汉代是中国历史上音乐文化相对繁荣的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汉承秦制,乐府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并在汉武帝时期达到最盛。在这期间,音乐家李延年在汉乐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李延年及其在汉乐府任职期间对外来音乐、民间音乐、宫廷音乐等方面的音乐影响。

关键词:李延年;汉乐府;音乐影响

一、李延年其人

李延年(?年~约公元前90年),中山(今河北定县一带)人,是武帝时期造诣很高的宫廷音乐家。作为传统音乐世家,父母、兄弟姐妹都是表演歌舞杂戏的艺人。他们不但善歌舞,且长于作曲。史书记载, 李延年犯法身受腐刑,被送入后宫作了狗监。何谓狗监?狗监是汉代内官名,主要职责是侍候皇帝的猎犬,打扫狗舍的卫生,给狗洗澡,喂食,遛狗,皇帝出猎时与猎犬一同跟在后面跑。后来李延年在汉武帝面前混得脸熟了之后,便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为汉武帝表演歌舞。由于受腐刑后嗓音发生变化,李延年唱歌别有一番韵味,很受汉武帝欣赏。李延年的作曲水平很高,技法新颖高超,且思维活跃。因其妹得到武帝宠幸,使他显贵起来,李延年因有李夫人这层关系,有了显赫的外戚身份。更由于他本人的音乐才能出众,当汉武帝整饬乐府时,就命他担任了乐府的协律都尉。在李氏家族极盛的时候,其妹李夫人生昌邑王;其兄李广利为贰将军,因军功封侯。后来,由于李夫人早卒,作为宠妃,汉武帝以皇后的礼仪安葬她,但李家还是渐渐失宠,更由于李广利降匈奴,李季奸乱后宫,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李氏家族包括延年在内都被汉武帝诛杀。李延年作为一位才华出众的宫廷音乐家,其命运可谓荣辱多变,其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二、汉乐府概述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音乐文化相对繁荣的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汉承秦制,乐府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并在汉武帝时达到最盛。创立乐府,采诗夜诵,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可见乐府采集民歌之大和范围之广。乐府的工作任务主要采集民歌,加工配乐,创作并填写歌辞,创作和改编曲调,研究音乐理论,进行演唱、演奏。乐府的领导,由音乐家李延年担任;关于歌辞的写作,由几十位文学家配合担任;低级的工作人员约八百几十人,大多是各地民间的艺人。在汉成帝(前33年-前5年在位)时达到空前的地步。民间音乐的盛行对于统治阶级提倡的雅乐无疑构成严重的威胁,尤其在西汉后期政治、经济不断衰落的情况下,这一矛盾更加显得尖锐。李延年被诛杀后,汉哀帝对乐府机构进行了裁减,致使乐府由盛变衰。作为音乐机构的乐府渐趋衰落,但封建政权建立类似机构的传统却存在的相当久远。

三、李延年与汉乐府

(一)对外来音乐创作的影响

李延年担任汉乐府协律都尉期间,其作曲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史记-乐书》和《汉书-礼乐志》都有李延年“作十九章”的记载,这就是有名的《郊祀歌》十九章,即为武帝祭祀天地而制作的歌曲乐章。其中有一篇杰作《日出人》,为祀日神之颂歌,可以说是一篇绝好的抒情诗,其辞云:“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秋非我秋,冬非我冬。泊如四海之池,遍观是邪谓何?吾知所乐,独乐六龙,六龙之调,使我心若。黄其何不来下。”然而更令人钦佩的是李延年善于吸收外来音乐的宝贵资料而进行音乐创作活动。《晋书-乐志》载:“张博望人西域,惟得《摩柯兜乐》一曲,李延年因胡曲更造新声二十八解,乘舆以为武乐。”用一支胡曲为素材,改编出二十八首新颖的乐曲,充分显示出李延年高度的作曲技巧和敏捷的艺术才思。值得注意的是,李延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明确记载善于运用外来音乐进行加工创作的人,为民族之间音乐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作为封建时代的音乐家,李延年能够重视汉族民间音乐和外来音乐的交流融合,这是非常具有远见卓识的。

(二)对民间音乐传承的影响

《文心雕龙》中记载“暨武帝崇礼,始立乐府,总赵代之音,撮齐楚之气,延年以曼声协律,朱马以骚体制歌,桂华杂曲,丽而不经,赤雁群篇,靡而非典”。由此不难发现,汉武帝时期乐府无论祭祀歌诗还是其它类歌诗,皆用新声协律,这在以往由国家机构管理的歌诗中是未曾有的。所谓“新声”,亦称郑声、郑卫之音,原指春秋战国时郑、卫两国的音乐,后泛指与雅乐相对的、包括一般的民间音乐在内的音乐。因其与孔子提倡的雅乐不同,自先秦以来就遭儒家排斥。《论语•卫灵公》引孔子语“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即可为证。然而,由于新声清新活泼,符合人类的审美娱乐要求,自战国以来就呈现出极强的生命力。《礼记•乐记》载最为好古的魏文侯对子夏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可见清新活泼的郑卫新声取代板正凝重的古乐,乃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至汉武帝时期,在武帝好新声的艺术趣味引导下, 李延年等乐府音乐家以“发梁扬羽申以商,造兹新音永久长”作为其创作目的,搜集、整理各地民谣为乐府新歌制作乐曲,使此期乐府歌诗普遍以新声协律,从而在音乐上更符合人们的欣赏趣味,更符合音乐艺术发展的历史潮流。李延年把乐府所搜集的大量民间乐歌进行加工整理,并编配新曲,广为流传,对当时民间乐舞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李延年对汉代音乐风格的形成及中国后来民间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对宫廷音乐发展的影响

李延年为汉武帝作《郊祀歌》19首,用于皇家祭祀乐舞。具体说来,《郊祀歌》十九章的内容较之以往有了新变,一是:在于这组歌诗出现了《天马》《景星》《齐房》《朝陇首》《象载瑜》等五章颂瑞诗。汲黯曾对汉武帝作《天马》批评道:“凡王者作乐,上以承祖宗,下以化兆民。今陛下得马,诗以为歌,协于宗庙,先帝百姓岂能知其音邪?由汲黯之语可见,《天马》这类颂瑞诗为此前祭歌所未有,其内容显然是突破了“上以承祖宗,下以化兆民”的旧制。二是:在于这组歌诗中的《天马》(其二)《天门》《芝房》《日出入》《象载瑜》等表达了升仙延寿的愿望。如《天马》(其二) 云:“天马徕,开远门, 竦予身,逝昆仑。……游阊阖, 观玉台。”《天门》云:“专精厉意逝九阂,纷云六幕浮大海。”《日出入》云:“吾知所乐,独乐六龙,六龙之调,使我心若。訾黄其何不徕下! ”《象载瑜》云:“神所见,施祉福,登蓬莱,结无极。”这类表达强烈升仙渴望的诗篇,也是以往祭歌中未曾有过的。

(四)对文化意识突破的影响

说起文化意识,首先是文化的反省,就是对历史文化的反思,对于历史文化的反思主要是打破旧的文化观念,以此来审视当时社会的文化思潮,中国文化和道德观念的紧密结合促使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思潮和乐府职能所反映的文化意识,而对于文化的反省也许就是对于当时社会的现状和特点进行总结和归纳,由于李延年所代表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所以在此他所代表的文化反省就是统治

阶级对于维护统治所做出的努力,而乐府的收集的歌谣蕴含了一部分的主题思想,文化的反省是应该蕴含在这些主题当中的,而乐府体现的文化意识也是相对于此来说的。文化反省趋于自觉性,就是社会进步的代表性标志之一了。

四、结语

汉乐府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名的以保存民间音乐为主的音乐机构,在这其中音乐家李延年是不容忽视的重要人物。李延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名的音乐家之一,他对于汉代乐府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汉代乐府的繁荣造就了这样的音乐家。李延年领导下的汉乐府首先是时代文化的传承,乐府是民间音乐传播和延续的工具之一,是人们所熟悉的艺术形式,而乐府作为文化的传播工具之一,它所承载的文化使命不言而喻,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而影响人们价值观、思想道德观念的文化源远流长,所以,任何一门艺术的发展变化或是创新,都不能背离中华文化的传承,而在李延年的领导下,乐府肩负着对于中华文化和思想的传承,所以它在文化传承方面体现出了很多的特点。后来的许多歌曲形式,以及记谱法等也是在那个时代传播下来的。李延年与汉乐府的伟大贡献永远不可磨灭。

参考文献:

[1]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十六《鼓吹曲辞》人民出版社

1989

[2]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北

京,1984

[3]黄节笺释.《汉魏乐府风笺序》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

1953

[4]司马迁.《史记》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10-1

[5]刘勰 著,范文澜 注.《文心雕龙》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6]王福利.《乐府诗集分类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8-1

作者简介:

1.殷莹,硕士,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民族音乐教育

2.戴毅杰,硕士,天津音乐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钢琴教育

基金项目:

该论文是2010年度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古代音乐官署职能研究》(项目号10DD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上一篇:舒曼《吉普赛生活》中的音乐诗性 下一篇:朗读歌词在声乐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