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中引导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2-06-26 09:37:41

在小学数学中引导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素质教育强调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获得可持续的发展。而学生自主性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教学提倡适宜的课堂生活,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取知识、学会学习已经成为共识。怎样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逐步学会探究呢?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1.引导探究式教学提出的背景

1.1对传统数学教学的反思。传统教学,可以用"以教论学"四个字来概括。教师往往仅仅立足教材的知识体系,考虑"怎样教",而忽视了学生是"怎样学"的。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讲练结合,忽视了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强调教学过程的整齐划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人体验;强调培养思维,忽视了学生学习中的情感态度;强调巩固掌握已有的知识,忽视了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这已经成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阻碍了学生身心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1.2对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观的认识。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现认为,教学不是将知识以成品的方式教给学生,而是学生通过自己与外部环境的交互活动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在交往活动中进行主动探索和自主建构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观表现在教学策略上,就是"以学论教",主要围绕学生的学习进行四个意义上的建构--即建构教学情境~学习活动、合作交往、成功体验。

1.3对小学,数学教学新理念的理解。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它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引导探究式教学的内涵

正是在以上认识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引导探究式教学。我们认为所谓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引导探究式教学,应该是教师通过对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整合,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动性,通过合作交流等方式探究知识,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具体地说,就是教师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向学生提供各种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

3.引导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3.1创造宽松的探究氛围。学生自学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均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集中在这一阶段解决,这一步开始付给学生3~5分钟时问,简要表述各自探究中的难点,要求学生不重复、不提与主题无关的问题。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不必过早解释,只要综合大家的提问,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即可。合作探究的形式有三种,教师可根据需要确定选用哪一种更好。这三种形式:首先,生生合作探究。即让同桌学生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其次,小组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最后,大班集体探究。即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切不可搞成问答或对话形式,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答辩、争论、教师只需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引导,要避免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合作探究能促进学生思想情感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构建民主和谐气氛,养成良好个性品质。学生合作探究那教师干什么?回答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做巡视指导工作,不断点拨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

3.2要引导学生学会探究的方法。小学生受知识的经验及能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其探究能力的独立发挥,还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而指导的关键还在于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与策略。

探究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独立探究。所谓独立探究,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于数学知识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探究,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发表不同意见,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二是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是指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集体范围内进行进行合作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讨论、分析的机会,使学生在知识方面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相互借鉴,同时要求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畅所欲言,既要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想法,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学会与同学合作,正确评价他人与自己。对那些不善于动脑筋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让他们通过认真听并体验同学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分享合作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受到启发,得到提高。

4.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有机的结合

"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是两种相对的概念,就人的发展而言,两种方式都是必要的. 倡导"探究式教学"并不是要求我们平时做到每节课都进行探究式教学,而是要根据所学内容的特点,选取那些更能体现探究过程的程序性知识,用探究式方法进行教学,内容的难度要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内容本身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有驱动力. 例如,当学生对某一现象有大量感性经验时,讲授法可能会是一种更恰当的选择. 因此,在强调探究教学的同时,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事实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既能提高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又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

上一篇: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下一篇:谈谈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