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濠涌堤岸设计

时间:2022-06-26 06:51:26

东濠涌堤岸设计

[摘 要] 东濠涌堤岸整治工程整治范围主要为东濠涌涌口至东风路的明涌段,总约长1.90km,是东濠涌综合整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拟通过综合整治提高东濠涌防洪、排涝能力,并使东濠涌满足河涌景观换水要求;通过本工程堤岸绿化,形成从水面的水绿到堤岸的岸绿,与越秀区的建设相配套,为市民提供亲水、娱乐空间。

[关键词] 东濠涌;堤岸型式;断面轮廓

东濠涌堤岸整治范围主要为东濠涌南段明涌段,该段涌口至东风路,总长约1.9km。涌底纵断面高程为2.88~5.84m,河涌纵坡约为0.002。中山三路往上游至东风路段不受5.5m以下潮水位回水影响,出现露底现象。

新河浦涌已全线截污并整治完毕。目前通过涨潮时调度东山水闸引二沙涌潮水到东湖沉淀,再向新河浦补水,最后流入东濠涌下游经东濠涌水闸出珠江前航道。

目前东濠涌的蓄水位为5.5~5.6m,为了使上游段能达到亲水的整治模式,结合工程方案布置,尽量减少双向流的河段,本次设计考虑将东濠涌的正常蓄水位降至5.4m,回水到达荣华托儿所处(测量桩号1+225),在维持新河浦涌大循环换水方案的基础上,每天通过补水泵站抽水到东濠涌上游,然后自流到下游,抽水的时侯东濠涌水闸保持关闭,因此东濠涌的水位不断上升,当到达6.0m时停泵,等珠江退潮时打开东濠涌水闸自排,完成涌内部分水的置换,实现可控的动水效果。

1.总体设计思路

东濠涌综合整治的目标为改善沿河空间现状,提供休闲场所,改善人民居住环境,提升广州市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根据东濠涌补水方式并结合东濠涌现状综合考虑,将东濠涌堤岸整治分为浅水区及深水区两部分。浅水区为中山三路至越秀桥段,其余部分为深水区。堤岸根据浅水区及深水区设置相应结构形式。

2.堤岸型式及断面轮廓

2.1堤岸结构型式比选

东濠涌大部分堤岸用地范围较窄,地形复杂,堤岸整治工程的堤型大部分宜采用直立式挡墙结构。现就以下直立式挡墙结构进行比选。

素砼重力挡墙

优点:施工简单、快速,施工质量、外观都较好,且方便进行景观装饰。

缺点:结构尺寸较大,地基应力较大,对地基承载力要求较高。

浆砌石重力式挡墙

优点:施工简单、快速,造价低。

缺点:结构尺寸较大,地基应力较大,对地基承载力要求较高,施工质量不可控,往往导致质量及外观较砼挡墙差。需要石料较多,石料缺乏地区不宜采用。

钢筋砼悬臂挡墙

优点:结构受力情况好,砼用量少,地基应力小,对地基承载力要求不高,施工质量、外观都较好,且方便进行景观装饰。

缺点:施工较素砼及浆砌石挡墙复杂,施工时间较长,开挖范围较大。

钢筋砼U型槽

优点:与钢筋砼悬臂挡墙相同,但开挖范围较钢筋砼悬臂挡墙小,整体性强,能克服其他形式挡墙墙踵需要较大空间的缺点。

缺点:U型槽跨中弯矩较大,造价较高,涌底硬底化,不生态。

生态砼砌块挡墙

优点:生态性强,可在砌块内种植绿化,以达到绿化堤岸的目的。挡墙高度不高时占地范围少。施工方便快捷,适应地基变形能力强。

缺点:造价较贵,挡墙坡度为定值,不可任意调整。

东濠涌位于东濠涌高架桥下,桥墩大部分布于河涌之中,河涌两岸宽度较窄,堤岸两侧均无车行通道,工程施工条件困难。根据征地红线范围,部分岸墙离红线距离狭窄,除部分景观节点段外,基本不具备大开挖与交通道路等施工场地结合布置条件。

浆砌石挡墙在本工程中存在石料缺乏、施工质量不可控、外观较差、石料运输困难的缺点;钢筋砼U型槽虽然开挖范围小,但使涌底硬底化,隔绝了涌内水与地下水的联系,不生态,而且由于部分河涌宽度较大, U型挡墙跨中弯矩较大,势必使底板厚度较大。故浆砌石挡墙及钢筋砼U型槽不适用于本工程。

本工程堤岸挡墙高度不高,大多小于4m,施工面狭窄。故堤岸挡墙推荐采用素砼重力式挡墙、生态砼砌块挡墙。挡墙高度大于5m且有开挖场地段采用钢筋砼挡墙型式。

2.2堤岸断面型式

按照以上浅水区和深水区的总体设计思路,根据征地范围情况和堤岸堤岸总体布置情况,并结合堤岸景观设计,为使沿线堤岸达到不同的景观效果,东濠涌堤岸整治沿线主要采用了以下堤岸型式:

(1)堤岸断面型式一:

保留原有堤岸结构,在堤岸墙脚处增加格宾石笼挡墙,防止冲刷,增加堤岸稳定性。石笼挡墙顶高程5.20m,挡墙与旧堤岸间种植绿化。石笼挡墙位于水下,可为涌内生物鱼虾等提供更多的生存活动空间。

(2)堤岸断面型式二:

新建素砼重力式挡墙+格宾石笼挡墙二级挡墙型式,景观水位以下采用格宾石笼挡墙,景观水位以上采用素砼重力挡墙,堤顶高程为设计洪水位+0.6m。二级挡墙见种植绿化。墙后堤顶以下1m范围回填粘土,其余部分回填石屑,并设反滤体顺接排水管。

(3)堤岸断面型式三:

为二级平台式堤岸,二级平台高程为6.00m,平台宽500mm,平台后放缓坡于景观衔接,主要为能源化工厂段景观节点。

(4)堤岸断面型式四:

河槽式堤岸,该断面形式主要为中山三路至东风东路段的河涌浅水区。河槽底高程5.4-5.6m,顶高程为6.0m,河槽宽度4-8m,河槽边为轻水步道,轻水步道两边为直立挡墙,防洪主要依靠直立挡墙,平时上游不放水时,涌内水主要在河槽内进行流动,轻水步道可作为人们观水、戏水的休闲场所。

(5)堤岸断面型式五:

生态砌块挡墙堤岸,主要为浅水区采用该种断面形式,生态砌块挡墙堤脚采用抛石护角。

(6)堤岸断面形式六:

生态放坡,临时侧坡度1:2,坡面铺三维土工网并植草护坡,堤脚采用格宾石笼护角,格宾石笼上根据景观需要点缀部分景观石。

2.3断面其他轮廓尺寸

(1)涌底结构及尺寸

通过对东濠涌进行补水,从景观及补水效果上将东濠涌分为浅水区及深水区,浅水区为中山三路至越秀桥段,其余部分为深水区,浅水区河涌主要以溪流为主。故浅水区堤岸河涌底结合景观设计,采用U型河槽型式,河槽宽度及河槽距岸线宽度以建筑景观布置为准,河槽底高程为景观水位以下0.5m,河槽顶高程为6.0m,河槽干砌石结构。

为改善涌底淤泥对涌内水质的污染,对涌底进行500-1000mm清淤,清淤至设计涌底高程。

(2)堤岸排水设置

堤岸挡墙均设置排水孔进行排水,挡墙高度大多为4m,故设置两排排水管,底排排水管距离涌底距离1.0m,纵向间距1.5m,梅花型布置。

排水管后包两层反滤土工布,采用Φ100mmPVC管。

(3)水工与景观设计分界线

通过与景观整治单位共同协商确定挡墙墙顶结构外边线为设计分界线。挡墙外边线外至征地红线范围内结构及尺寸,以景观设计为准。

3.结束语

东濠涌综合整治要求,岸线布置时,将堤岸与景观整治综合考虑,应遵循以下布置原则:

(1)在规划用地红线范围内,布置堤岸及绿化景观。

(2)确保满足河涌防洪、排涝要求,河道较窄处,进行局部拓宽,提高行洪能力。

(3)原河道中心线基本不变,保持原河涌流态。

(4)充分考虑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岸线布置时与绿化景观相结合。

作者简介:

熊正召,1979.6出生,男,贵州人,大学本科,水工建筑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工结构。

上一篇: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在太阳能热水系统中的应用 下一篇:强夯法进行软弱地基处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