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的方法探讨

时间:2022-06-26 06:10:46

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的方法探讨

一、磨刀不误砍柴工——课前预习,事半功倍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课前预习十分重要。课前预习是学生在老师授新课之前,先自己阅读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工作。例如,在执教略读课文“鲁滨逊漂流记”,我注意到课文中安排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梗概,另一部分是精彩片段,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预习作业:①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②思考鲁滨逊在荒岛上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么一一克服的?可以用笔画画标注或者自己写一写。③读读精彩片段,说说主要在讲什么,它大概出自梗概的哪里呢?④提出你的疑问,在文中打打“?”。这些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有目标地进行学习,而且难易适中,适合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像这样较长篇幅的“略读课文”,通读一遍就会占用小半节课。因此,要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就必须在课前向学生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只有做好充分的课前预习,才能使学生在课中能紧紧抓住主要内容,才能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栽下梧桐引凤来——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一个人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起着重要作用。学生是否有学习语文的兴趣,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情境,结合课文内容展开丰富多彩的辅助教学活动,让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爱好、求知欲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激发。

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时机,适当组织一些小竞赛活动:如认读生字时,可以组织开火车读、抢答等活动;识记生字时,可以组织加一加、减一减、猜字谜等活动。使他们愿意学,主动地获取一些知识,教师再因势利导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愉快地学习。再如分组讨论、比赛朗读、讲小故事,说与课本有关的小笑话,分角色表演等,不但能活跃气氛、提高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开拓的优秀品格。

三、绝知此事要躬行——讲练结合,授之予渔

“授之予鱼,弗若授之予渔”。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就等于得到了“捕鱼”的方法,有了“点金术”,就获得了获取新知识的有效工具,可以终身受益。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只靠理解和感悟是不行的,还必须有大量讲练结合的语言实践。要提倡学生“自读、自查、自写”;提倡学生“说课”——说体会,说感悟;提倡学生“写课文”——写要点,写心得。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欣赏语言和判断语言的能力。

如学习“草原”一课时,当讲到描写草原风光美的句子时,让学生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并进行仿写的练习。课堂教学中必须始终贯彻读写结合的原则,尤其要强调说和写的训练。除大作文以外,更要重视平时结合阅读的小练笔。

四、一石激起千层浪——巧设问题,促进思考

提问是组织教学、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能帮助我们探索并优化学生的认定的导向性,如导向文化感,导向品格修养等,促进学生的思考。如教学“揠苗助长”一文时,当教到用“精疲力竭”这个成语造句时,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造了不少生动的句子。为了结合学校正在进行的感恩教育,即对学生进行导向品格修养的教育,我对学生进行了提示:“你们有没有发现过爸爸妈妈精疲力竭的时候?”立刻有许多学生举手发言了,有的说:“爸爸妈妈下班回来,累得精疲力竭。”还有的说:“妈妈既要工作,又要做家务,每天累得精疲力竭……”我趁热打铁:“爸爸妈妈这么辛苦,所以我们要爱我们的爸爸妈妈,那么回到家我们要怎么做呀?”

五、为有源头活水来——拓展文本,走向生活

在学生基本理解课文后,引导学生走出文本、走进生活,对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加以分析,就会发现生活的美与丑、荣与耻。这样,把课堂教学引向生活,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语文。阅读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起到了自我教育的功效,也培养了学生高尚的品质,积极、乐观、坚强的人生观。如学习“草原”一课后,学生陶醉于草原所展现出的美,非常想了解我国各地的美丽风光,于是我让学生课后进行“欣赏祖国的美”为内容的拓展阅读。再如教学《鲸》《翠鸟》等一系列写小动物的文章,都是运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一些小动物,一系列描写动物的文章结构以及写作方法都比较相似,组织学生运用阅读描写动物的方法来阅读这些文章,能使学生在运用中切实掌握这种读书的本领,以后就可以更快、更好地阅读类似的文章。

教学要讲求效率,教学方法要讲求效果。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舞台,面对新课改,愿每一位教师都能紧扣课堂,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真正的价值。

上一篇:依法加强拆迁管理切实维护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 下一篇:教学策略必须以教学的整体设计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