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选 第4期

时间:2022-06-26 04:41:25

全国政协副主席、“两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2006年2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0岁

没有什么比抉择更能影响人的前程,没有什么比认识更能影响人的一生;认识甚至更加重要,因为它是抉择的前提,是创造前程真正的出发点。王选一生中有许多次重要选择,其中四次在他的人生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王选1937年2月生于上海。他一生中第一次大的抉择,发生在1956年夏天,在北京大学二年级选择专业的时候。班上大部分同学选择了纯数学,因为“纯数学的光芒可以照耀到一切科技领域”。另一项选择是计算数学,这只是一个分支学科,北大也刚刚开设,连教材都缺乏,可谓冷清而荒。

王选就选了这个“冷门”。他后来回忆,其时他注意到,中国1956年1月刚制定的12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中,把原子能、自动控制、计算技术列为重点发展学科,“总理也说,计算技术是我国迫切需要发展的重点技术。”1958年,研究计算机的热潮在中国掀起,留校先后在数学系和无线电系任教的王选,成为国内最早研究计算机技术的奠基者之一。这项选择决定了他此后一生的走向。在一个国家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必蕴藏着人生的远大前途。至于“冷清和荒”,那才是更容易出彩的地方。

但时至1961年,王选因饥饿加上劳累,患重病久治不愈,生命岌岌可危,第二年被护送回上海老家。此后,在母亲坚持为他请医治疗和精心照料下,生命出现转机。他继续着计算机领域的研究。再后,疾病卷土重来,他又是在妻子陈鲜老师的精心照料下死里逃生。

1975年王选38岁了,仍病休在家。人生还能做什么?就在这年,他做出了又一个重大抉择――决定投身于改变铅字印刷术的“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研究。

这个抉择是不可思议的。美国1946年发明了第一台手动式照排机,50年展了“光学机械式”二代机;1965年德国推出“阴极射线管”三代机;1975年英国研制的“激光照排”四代机即将问世。王选的选择是直接向第四代激光照排机挺进。他被认为“妄想一步登天”,还被戏称为“数学游戏”。但正是这个“数学游戏”,踩到了数字化技术的台阶。他其实早在1975年便开始了向数字化时代挺进。

在当时中国连“一代机”都没有搞出来的落后背景下,他的这项选择在今天看来,还可称之为选择了“跨越式研究和发展”。在世界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也只有选择“顶天”科研才有大前途。针对精密汉字字形信息量大的问题,王选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高倍率信息压缩和高速复原方法。他的技术获得了欧洲EP0095536专利。时值1982年,我国专利工作尚未出台,王选的成果表明了在国际上的先进性,他也由此成为世界进入工业时代数百年来,中国大陆第一个获得欧洲专利的人。

但是,难题接踵而至。英国、日本、美国搞的汉字照排系统相继打进中国市场。王选虽握有“顶天”技术,却眼睁睁看着外国产品长驱直入。多少年来,他一心只想努力搞好科研,就能为祖国做贡献……现在就像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技术若不能尽快变成产品,就会变成废物。他做出了一生中又一次重大抉择――与企业合作,走与西方企业集团决战市场的道路。北大新技术公司通过经营王选主持研制的照排系统,迅速发展为北大方正集团;到1989年底,其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已稳固占据了国内报业99%、书刊(黑白)出版业90%的市场,以及80%的海外华文报业市场,所有来华的同类外国产品全部退出了中国大陆。

1994年,王选57岁,他已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此时,西方电子印刷技术仍占领着中国香港和台湾的市场,特别是彩印市场。这时的王选发现,自己的科研思维已不如年轻人敏捷,他做出人生中又一次重大抉择――让年轻人来挑重担。此后,由他的学生主持完成了彩色技术的重大突破,为方正系统挺进香港、台湾乃至日本市场做出重要贡献。这一次,是王选人生中最智慧的选择。

王选从青年时代开始,几乎一生都在同疾病做斗争中完成了我国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研制。他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以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种国内外大奖,并有《王选文集》、《王选谈信息产业》等多种专著问世。他把创新的科研成果推向产业化,从而结束了我国排版印刷“铅与火”的时代,进入“光与电”的世纪,其意义更在于依靠自主创新能力,使我国编辑、印刷、出版全行业实现了从工业时代向数字化时代的历史性跨越。

作者为国家一级作家,《王选的选择》、《智慧风暴》著者

上一篇:市场演进与市场设计 下一篇:雪津创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