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经理的小房子

时间:2022-06-26 04:21:40

大经理的小房子

我从远洋大厦里出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7点多了,比起平时来说,这还算是比较早的。绕过小区里的栅栏,来到停车场,我还得开车去赴一个约会,和生意场上的朋友一起吃饭,所以早出来了会儿。作为一家广告公司的经理,每天的事情很多,千头万绪,早上一睁开眼睛,很多等着解决的问题就从脑子里冒出来,整天日程排得满满的。老婆打来电话,我告诉她今天又不能回家吃饭了,老婆悻悻然,有些不高兴。我知道自己已经一个礼拜没有回家吃饭了,顾了工作顾不上家。记得,有一次去看母亲,把东西放下,刚坐了一会,就有电话催,我又得走了。母亲说了一句,“你这大经理我现在可是管不了了”。母亲一个人住在老城区的房子里,我和老婆都希望她能搬过来和我们一起住,她却一直说换了地方睡不着觉。然而,每到周末她又总是盼着我们能够一早就去,但我们因为这样或那样的事情,有时也就耽搁了。在我看来,人上了年纪容易多愁善感,母亲就像很多老人一样总是哀叹生活。要说现在的生活可比以前好多了,衣食无忧,还哀叹个什么呢。

老屋的记忆

母亲今年快70了,身体还算是凑合,能自己做饭,出来进去的都还好。但说到搬家的事情,她就一脸的不情愿,说:“人老了还挪腾什么呢?”

母亲这句话,可是说到点子上了,或许是年轻时,搬家搬得厌烦了,她不愿意再离开这个住着还算是舒心的小院子。打我记事儿起,日子就以搬家为休止符,展开一段段的“乐章”:从城南搬到城北,从一个四合院儿搬到一间小平房,搬来搬去一家三口仍旧挤在一间房子里。

日子一天天过,终于迎来了些许曙光――母亲单位分房。分房本是件好事儿,却免不了让人们心里七上八下的,父母也一样。那些日子,父母净议论这事情,我就感到家里好像要发生什么大变化了。果真如此,父母商量的结果是:把我们家当时住的房子也交了,这样一来,我们家就有希望分到大一些的房子。母亲单位还算不错,为了奖励她被评为区级劳动模范的突出工作成绩,痛痛快快地分了两居室。按当时的条件来说,我们家算是一下子过上了好生活,房子住得宽敞,朋友亲戚一来,净是羡慕和感叹。住进了新家,成全了我们一家人的期望,我觉得父母也对我和蔼可亲了很多,也不像是以前动不动就是呵斥和责备。

心气儿顺了,父母又开始合计着,想在院子里盖一间小厨房。当时,盖房还不至于牵扯到什么市容卫生的。在过去,城市生活的父辈们,很多都有过自己动手搭个棚子或是盖间小房的经历。建这样的房子不同于农村那种大刀阔斧,欢天喜地盖大房,生活在城市,只能是见缝插针似的挤空间。为了省钱父亲处处精打细算,学校里翻修校舍剩下的边角料,被他一次次地用自行车驮回了家。我那时上初中,在政治课上学了一个词,叫做“挖社会主义墙角”,我回到家就严肃地对父亲说,您这是“挖社会主义墙角”。计划经济的记忆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子。当时市场上是没有什么民工可以雇的,即使有,父母也不会花那冤枉钱。我现在还记得,从院子外,他们一人扶、一人推,用借来的单轮的小推车,一次次地把砖运进院儿来。父亲推车的技术根本不熟练,拿着劲儿,双手都磨出了血泡不说,有几次为了多装些砖,反而让车失去了平衡,刚到半路,砖就散落一地。母亲在单位是经常坐办公室的,干起活来也是汗珠子砸脚面啊。从那时候,我才知道,盖房子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房要盖,工作也不能耽误,父母只好利用每天下班之后、天黑之前星星点点的时间抓紧赶工。说实话,那段日子是我儿时最自在的时光,父母说我帮不上什么忙,别再捣乱就好,我像领了圣旨一样可以名正言顺地四处疯玩。每天回到家,小房都长高一点儿,父亲则不变地坐在院子的一处望着它发呆。而最让母亲欣慰的是:一向嗜酒的父亲为了小房,推掉了每天的应酬,总是第一个回家干活。闲暇时间,父母的话题从为了父亲酒醉争吵变成了操劳一天的相互安慰,进而是聊过去、聊工作、聊我的学习。在父母的忙碌、辛劳中,小房终于盖上了,也形成了现在老屋的格局。一家人都爱上了这份其乐融融,呆在一起的时间长了,从前的不理解都化作包容。

风风雨雨那么多年,父亲因为高血压而去世,母亲一个人为我在操办婚事,我也是在这个房子里把老婆娶了进来……或许,每一家的老房子里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艰辛与欢乐的片段。

老屋未完的故事

我20多岁开始自己创业,当时这在亲戚朋友的眼里是不务正业,如今已到不惑之年,总算有了自己的一份还算稳定的事业。在公司里,也有一帮子人前呼后拥的。除了不再听那些曾经的怀疑和指责,有车有房仍是我心中不变的追求,我自然而然地离开了母亲的小院。

星期天,老婆和儿子都在家休息,可我还在公司跟海南过来的客户谈项目,脱不开身。要按理说,这大周末的,应该去看看母亲,不过,公司里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事情,我还是放不下。老婆总说我,地球离了谁都转,可是这项目要是稍微怠慢,就有可能拿不下来。有了这个项目,公司大半年不干活都成了,于是我让老婆自己带儿子去。母亲住在红桥那边的老城区里,离我们家还是挺远的。老婆和儿子这俩人,看我没时间送他们,索性也不去了。“不去,不去吧,让儿子在家写写作业倒也好。”无奈之下,我只能这样宽慰自己。

晚上9点多,母亲打来电话,问一家子怎么今天没有去,是不是孙子病了。她说,邻居家里的小孩好多感冒的,都挺严重。放下电话,我心里觉得不是滋味。“倒让妈惦记着我们了,早知道今天就坐车去了。”老婆也在一旁喃喃地说。

接下来的几个星期,儿子面临期末考试,我在外面“打仗”,老婆陪儿子在家里“攻坚”,一个多月没顾得上去看母亲。终于有一天,开车去红桥那边办事情,等忙完了,我想起去家里看看。一进门,就见母亲躺在床上。她听到门响,也没起来。往常,她见我来都会撂下手里的活,跟上来,问问吃没吃饭之类的。我拿起暖壶,想倒点水喝,可壶里就剩了个底儿了。当时的天气也就2、3度吧,屋子里并不是很暖和。我摸了下暖气不热,就给锅炉添了铲煤。

“别管它了,不冷。快进屋来吧……”母亲在屋里使劲儿地喊,紧接着是一连串咳嗽。

我这才发现床上的母亲脸色发黄,眼窝陷得更深了,更糟糕的是,几声咳嗽之后是止不住的气喘。

“您是不是病了,怎么也不给我们打个电话呢!”我习惯性地把手伸向了母亲的额头。

母亲仍旧一个劲儿地喘,说不出话。我翻出两件大衣给母亲披上,不费力就一把抱起她上了车。“去一中心。”我边告诉司机,边拨通了老婆的电话。

到了医院,母亲住进了肺科病房。住院的几天,母亲恢复得不错,老婆给做的面汤和饺子,吃得也顺口。我和儿子,去看母亲的时候,碰到查房的大夫:“老太太说她一个人住。这么大年纪呼吸系统的毛病一旦耽误了,就容易感染,要恢复就难了。现在,老人的心脏也不是很好了。”大夫接着说,“你们得经常回去看看老人,平时就她一个人,肯定是吃也吃不好,就是随便凑合一下。而且,一个人也寂寞,这样她的心情不好,对身体不利啊。”说到这里,我看见病床上的母亲默默地掉了眼泪。或许医生的话,正好说到母亲的心坎里,平时不愿向我们表白的心事一下子让别人说出来了,心理委屈得慌。我看了看医生,真是心里感觉惭愧。

母亲出院以后,我和老婆去看望的次数开始频繁。大夫说,母亲心脏不好,这让我有时想起来,感觉揪心。大老远的总是两边跑不是办法,可这人老了,就像小孩一样任性,让母亲换地方的工作不止一次地做过,根本不可能。于是我试图说服老婆搬家,搬回老房子。一连几天,我都努力提早回家,跟儿子聊聊天、帮老婆下几次厨房,家的温馨感一下子升级不少。趁着老婆心情好,我开了口:“妈身体不好,你两头跑也累,咱们还是搬回去住吧。”

“为什么不让咱妈搬这来呢。咱们一家子搬那,你看你那屋,才8平米,得住咱三口人,多挤啊。”老婆一听就急了。

“妈是不会过来的,你又不是不知道,咱们以前这样住了不是很多年了吗,不是挺好的吗。”我早料到老婆会是什么反应,仍旧平心静气地说,“你知道吗,咱们老房子那块要拆迁了,反正要是住也住不了多长时间了。如果要是拆迁,按人口分房子的话,咱们不是还能多要点吗。”

老婆一听这话,心眼儿有些活动了。再过一个星期,就是大年三十了,老婆把老房子里里外外地都收拾干净,曾经冷清的小院子又充满了我们一家子的锅碗瓢盆进行曲。在吃年夜饭的时候,我对我妈说,过几天,我们3口就全搬回来住。

“好啊,好啊。可这房子是不是有点小啊。你这大经理住在这是有点憋屈了吧。”母亲的病看来确实是好了不少,也知道开玩笑了。

“这经理再大,不也是您的儿子吗?”这话是说给母亲听的,也是说给我自己和儿子听的。

我们一家子搬回来以后,虽然生活有点儿不方便,但是天天能见到母亲,落得一个塌实。跟老婆说拆迁的事情倒让我说着了,可能过不了半年,我们一家子生活了几十年的房子,我妈大半辈子住的老家,就要寿终正寝了。到那时,我妈也就不得不和我们一起搬家了。

这么说来,我们一家子还真得好好在这老房子里住上这一段时间,这不仅是为了我妈。

上一篇:把心灵之门完全打开 下一篇:在法国习惯了 等